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中村"作为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村被动城市化的产物,达致成功改造的关键在于实现相关各方主体权利诉求的协调与平衡。然已有征地补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非但不能有效完成前述任务反而致使"城中村"失地农民权利受损,因此,在明确"城中村"改造中应依循的宪法原则的基础上,从宪法的角度探寻农民受损权利的救济途径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我国失地农民问题关系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大局。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造成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建立起"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新模式,力图构建失地农民的长效保障机制,切实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究其原因在于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因素。本文从失地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等方面就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的加快,靠近城市的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着养老、医疗和就业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通过对城中村现状的介绍,分析了城中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城中村社会保障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艳 《决策与信息》2011,(9):283-283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各种问题和矛盾日趋激烈,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浅析,在阐述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的原因,就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藏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社会焦点最问题,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使他们能够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这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需要。 因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理论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与现有的社会保障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现有社会保障的必要补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是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过渡;但是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深度访谈的方式,以失地农民为访谈对象,对失地农民的家庭经济情况、居住条件、补偿安置、劳动就业、权益保护及社会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调查,从中展现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提炼生活特点,发现生活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生活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很强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对于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保障问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浙江省以养老、医疗保障为核心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现状,分析该制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该制度的总体要求和一些具体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大量出现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现象,失地农民能否得到有效保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以陕西省为例,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现状,对如何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更好更快的解决这一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是城镇化过程中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这些城中村已经被城市建设用地包围,但在空间形态、土地权属、户籍管理、经济体制等方面,仍然保留着农村模式。多年来,城中村在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承接进城务工人员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人居环境差、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不足,城市管理薄弱,存在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诸多隐患,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和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暴露出的问题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被社会广泛关注。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仍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方面。因此,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是较为重要的问题,其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生活水平,对社会的和谐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想保证城市化发展不会受到影响,则必须要解决城市化进行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只有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国家城市化发展政策的实施才能得到保证。本文主要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论述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失地农民日趋增多;土地以各种理由被征用后,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严重地表现出来,许多失地农民面临生活压力大、再就业困难、缺乏社会保障、补偿费偏少、心理失衡等问题,生活在城市的边缘,成为新的弱势群体;为解决这些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应采取建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扶持失地农民就业、健全法制、促进农地征用规范化、加大监督力度等措施,以满足建设所需的土地,切实维护好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确保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十几年的圈地运动造成我国农村2000余万农民“下岗”,遗留了许多社会问题: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政府没有将失地农民纳为城镇居民社会保障范围。没有一个村将土地征用款用于解决农民社会养老保险。二,缺乏对失地农民的再就业培训机制。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许多农民因征地从农业转产后,主要从事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能否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不仅关系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建设用地,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大局。建议建立解决问题的系列可行机制,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由于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尽快完善失地农民保障的政策更快更好的解决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对于土地的需求导致失地农民的大量产生,失地农民成为无地无业、无保障的社会弱势群体.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政府征地行为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提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的大面积普及,农村的大面积土地被征用,虽然有利于我国城乡一体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但遗留下的农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险问题却日趋严重。农民承包土地征用完之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的就业困难农民工养老保险问题逐步显现,与此同时,国家在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管力度上还不够,造成了农村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在改革开放四十年和步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本文主要论述社会保障制度视角下的失地农民社保问题,旨在为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参考,为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政府征用土地现象日益增加。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凸现,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这些人群的利益。本文将先介绍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并试图构建一个合理完善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问题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对国家经济、社会的稳定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失地农民的规模以及失地农民问题产生的原因,了解了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和市民化问题,并从社会保障制度、征地制度和就业促进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解决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