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芳侣 《经营管理者》2009,(21):117-118
以网络媒体、数字移动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使得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而此新的传播环境对政府公关而言,有利有弊。近几年是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之年,而在网络媒体高度发达,移动媒体也逐渐走向成熟的环境下,政府应对危机的方式及其产生的效果必然与以往有着巨大的差别,而政府行为与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有着必然的联系,本文主要从新媒体传播的方式和内容出发,联系具体公关事件与案例,对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成功地进行危机公关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公众社会,政府公关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政府公关的关键是沟通。本文从是否有第三方主体介入的角度介绍了常态下政府与公众沟通所采用的各种沟通渠道,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介绍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公众沟通中各种沟通渠道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公众形象是政府的无形资产,是增强政府执政能力、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一些社会事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由于地方政府处置不当,迅速演化为群议汹汹的公共危机事件,使得官方的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受损.梳理各类公共事件舆情演绎过程,会发现"中国式危机公关"大行其道,其公关思路、手法不仅恶化了政府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还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环境和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新闻发人制度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必要性和作用,对我国危机公关的概念、特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着力通过进一步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充分发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政府危机公关中的积极作用,为政府在危机公关中更好地与媒体和公众有效沟通提供指导,使政府在危机公关中更积极主动,在赢得媒体和社会公众理解与支持、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的同时,推动突发事件的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5.
在公共危机中,如何运用政府公共关系及时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面对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公共危机与政府公共关系的探讨,阐述了公共关系危机下政府公关的作用,分析了当下我国应对公共危机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政府公共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必然引起公众极大的心理震荡。公众渴望从主流渠道获得事实真相,渴望听到权威部门的声音,而当政府安全管理部门处于缺席状态时,公众内心产生的不确定性的信息,往往就会转向人际传播、区域外传播或网络传播,谣言于是便大行其道。谣言是一种以公开或非公开等渠道传播的对公众感兴趣的事物、事件或问题的未经证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正处于突发公共事件频发的时期,如何规避新媒体对突发公共事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媒体公关,正确引导和有效发挥新媒体对政府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正面作用,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非典疫情发生生,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提速。但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众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网络的出现及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由此而引发公共事件频发,这些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增强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9.
张怡 《经营管理者》2013,(29):269-269
目前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的高发时期,恐怖袭击、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公共性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其突然性、普遍性、紧迫性等特点,导致事件爆发时往往带来极大的破坏力,给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提出挑战。媒体是发布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连接政府与公众的桥梁。政府不仅要利用媒体向公众传播事件信息,而且还要通过媒体了解民意,在突发事件中合理的协调媒体变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从国际国内对危机事件处理的成功经验和研究成果来看,在突发性危机事件中,通过新闻发言人来直接面对媒体,使社会公众迅速知晓危机的性质、状态、影响以及党委、政府的举措,既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要求,安抚公众的恐慌心理,还有利于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理与解决。在危机事件的整个处置过程中,新闻发言人要切实把握好"十要"与"十忌"。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化终端设备的生活化应用,人人变成新闻播报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这种信息传播条件下,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在网络的无限放大下,信息传播日益呈现出破坏性大、不确定性高等特点。政府作为社会运行的“掌舵人”、政务新媒体作为舆论场的“定海神针”,在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其作用至关重要。笔者试图比较湖南岳阳“切糕事件”和上海“踩踏事件”两个典型舆情案例,分析总结得失,探讨政务新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情境下如何科学有效的应对舆情。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复杂化和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社会管理中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政府危机公关作为政府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实的严峻性和危机公关的重要性给我国政府的危机公关提出了一个新要求——以人为本。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协调好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实现良好的政府危机公关,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危机公关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所谓政务公关,是指党委、政府及其他行政领导组织运用沟通、传播手段,通过双向交流塑造良好组织形象,获得公众理解和支持的活动.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09,(14):16-17
3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了“重庆市领导干部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与媒体应对培训班”,强调要在突发事件媒体应对上让透明的信息发布止住谣言的传播。而就在各地以“瓮安事件”等为实例反省自身和总结教训的同时,3月23日又发生了一起恶性群体性事件:因一名初中学生被打.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村民发生打砸烧感城镇政府和边防派出所事件,虽然当地政府进行了处理,但并未有效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企业强化危机公关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导致企业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危机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重大及深远的影响,企业必须重视危机管理,强化危机公关意识;其次,企业应善于应用公共手段协调公众关系,转化危机,重塑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16.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职能与信息资源整合的网络平台,拥有强大的信息资源优势与双向对称式(政府与公众间)的沟通模式等特点,所以政府门户网站具备在公关危机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目前政府门户网站对突发事件进行舆论引导时作用还很有限,还存在着大量制约因素,比如政府门户网站的关注度不高、信息发布缺乏政府的配合及制度保障、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平台搭建的不完备等等.因此研究认为政府门户网站应着力加强网站的自身建设、加强与政府间的良性互动、努力做好公关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桥梁这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线社交媒体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播信息和表达情感的重要渠道,洞察公众对新闻的情绪反应可以帮助公共卫生部门制定有效的风险沟通策略。本研究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方法,对在线社交媒体新闻进行内容分类,并识别公众评论所表达的情绪,提出了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在线社交媒体公众情绪挖掘方法。具体而言,本文以新冠疫情为案例,以微博平台为数据载体,分析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官方媒体微博账号中有关疫情的新闻,识别出了8类内容,包括官方新闻发布、国内疫情进展、情感支持、新冠肺炎诊疗信息等。本文基于普拉切克(Plutchik)情绪框架,通过众包问卷和情绪词典构建了用户评论情绪的判别模型,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新闻内容在疫情生命周期各阶段(发作期、遏制期、恢复期)对公众情绪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强调特定类型的风险信息可以调节公众情绪、提高公众风险意识,为风险沟通策略分析提供了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既催生了多元化利益主体,又增强了民众的法制观念和权利意识,民众开始由"臣民"向"公民"转变,逐渐形成了参与公共生活的意识.但由于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渠道不畅通,公众的参与诉求无法有效输入政治体系,从而使政治体系的运行出现断裂,大量的公众诉求被排斥并聚集在政治体系之外.当偶发性事件出现时,这些被聚集的公共诉求必然会通过非制度化的群体集会和抗议表达出来,如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等.近年来,群体性事件数量急剧增长,规模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稳定与发展.因此,如何使公众通过制度化的渠道参与公共决策,保护公民的权益,是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钧 《经营管理者》2013,(32):281-28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应运而生,改变了信息传播的载体和方式。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高效性、广泛性、交互性和自由性等特点,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新媒体和公共危机的概念,分析了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传播和处理中的作用,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下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传播和处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苏丽 《经营管理者》2013,(13):77-78
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偏差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而政府的自身职能、行为失范及与网民的互动缺失等都造成了网络热点事件中所反映的政府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事件在微博传播中的影响,来分析在微博时代的网络环境中政府公信力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并从政府、网络媒体和公民参与层面提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