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中国美学与中国美学史应该区分开来,成为彼此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两个学科,犹如西方美学之于西方美学史,哲学之于哲学史,美学之于美学史(故中国美学与中国美学史并不与美学对应,而与中国美学对应)。其理由主要是:首先,中国美学和中国美学史的研究对象不同。前者面对的是中国美学思想的价值事实的层次,后者面对的是中国美学思想的历史事实的层次。两者有深浅之别,也有逻辑与历史之分。其次,中国美学和中国美学史的研究方式不同。前者是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简单对比了中国和西方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传统美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分野。总体趋势表现为,西方美学以美的方式再现美,中国美学强调得意忘形;西方美学讲究以个性为美,中国美学重视以和为美。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中国美学的民族文化个性本位立场与其强烈的国际认同诉求相矛盾。中国美学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中国美学要成为科学,就要以普遍性追求为最高宗旨。走出民族文化本位立场,以中华审美之特殊性材料研究人类美学之普遍性问题,似可成为新世纪中国美学自我深化的一个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沿着历史的线索回顾了中国美学在二十世纪这一百年中所走过的五个时期,展现了中国美学由古典美学向近现代美学转变并逐渐建立美学近现代体系的历程,从中总结了中国美学的几个特点。本文对当前中国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中国美学在崭新的二十一世纪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巧若拙是中国美学的重要命题。这一命题包含去机心重偶然、去机巧重天然、去机锋重淡然等内容,体现出中国美学师造化、轻人工的理论倾向。中国美学还将拙视为生命存养之方,强调回复生命的本然境界,它是传统美学颐养心性理论的组成部分。中国美学民族特点的形成与这一命题有密切关系,它对中国美学的历史发展也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反思20世纪新中国美学研究的收获与局限缺失,对于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20世纪下半叶新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呈反向发展的态势,其对立的分水岭是中国美学的"本质主义"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美学的"反本质主义"。新中国美学的重要收获是创建了以"实践美学"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其研究方法上的局限与缺失之一表现为始终围绕着"美的本质"转圈,导致研究视野狭隘,涉及领域狭窄,思想观念陈旧,研究方法单一和僵化,这严重影响了学术界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美学的评价。21世纪中国美学急需发展的是各门类的艺术理论研究。应当把"自上而下"的哲学美学方法同"自下而上"的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至今的百年间,日本美学一直是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自20世纪初的“取径东洋学西洋”到20世纪80年代“美学热”时期对日本存在主义美学的关注,再到21世纪对日本美学研究范围的扩大化,虽演绎迁变,历经多次研究范式的转换,但国人始终以自身的阐释方式理解和梳理着日本美学脉络,用中国叙事重构着日本美学资源,在视域融合中阐释着日本美学的中国化历程。梳理中国对日本美学研究的百年历史脉络,把握历史主动,可蹈机握杼了解中国百年社会变迁的演进逻辑,为构建中国美学的历史叙事和展望中国美学的发展前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美学:走向生态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中国美学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其中后实践美学对实践美学的超越、生态美学的异军突起等都是美学界引人注目的理论现象.我们认为 ,无论实践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都是某一阶段的重要理论现象,它随特定历史环境而产生,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被另一种学说所替代.生态美学的出现一方面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要求,另一方面又全面激活了美学的理论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因此,当代中国美学走向应该是生态美学.  相似文献   

9.
2005年4月28日至30日,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文艺学博士点、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与世界价值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学界前辈徐中玉、钱谷融,著名学者曾繁仁、刘梦溪等近百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以“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与世界价值”为主议题,对“中国美学与江南文化(或其他区域文化)”、“中国城市文化与当代美学的理论与实践”、“世界价值框架下的中西美学比较研究”等专题进行了交流对话和热烈而深入的研讨。学者们认为,中国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关注:一是如何挖掘不同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园林技术的美学研究属于中国美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体现很多中国美学传统特色,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也夹带着现代人们的创新。园林技术的美学研究对于园林技术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笔者从中国古典园林出发,探寻埋藏在园林技术中的美学。  相似文献   

11.
理解中国美学的诸多面向,必须具备综合认知的思想方法与立场,只有这样,才能返本开新,真正对中国美学的传统形成综合的整体的观照。在现代中国美学的传统与创新认识中,我们发现,中国美学传统可以从生活传统、自然传统、艺术传统与思想传统四个面向进行认识。同时,根据康德的美学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从量、质、关系与模态四个方面作更进一步的具体规定。这种综合探索意识,必将给现代中国美学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要保证中国美学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解决中国美学学科的未来建设问题。综观世纪之交中国美学的实际,可以预知21世纪中国美学的学科建设将朝着以下方向迈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仍将是中国美学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其地位无可替代;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美学学科体系将真正浮出水面;美学学科建设将更加开放、民主;美学学科建设将以人学为依托,更加关注人的生存;美学学科建设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将得到有机统一;本体论美学的重构与美育功能的开发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美学与艺术学探微》一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对美学基本问题和艺术学问题探索和思考的结晶,是近年来中国美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给中国荚学研究带来了两方面的挑战:西方消费文化和强势文化的入侵。中国美学要应对挑战、实现发展,就应该:重塑中国美学的精英意识;承续古代美学资源,在审美与艺术活动的实际中发展美学理论;积极参与全球共同的美学发展。全球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中国美学走向世界创立了新的快捷通道。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美学的西方化进程,一方面表现为中国现代美学在逻辑构架和概念范畴等方面的西方化,另一方面又表现为在中西比较中努力发掘中国传统美学的自身特质.中西美学尽管存在巨大差异,但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复杂状况.西方社会始终有着强大的宗教传统,中国社会的宗教观念却历来淡漠.西方思想传统以追求知识本身为目的,中国思想传统则以知行合一和经世致用为旨归.这些因素的作用给中西美学以深刻影响,和西方美学相同的是,中国美学以关注艺术的社会功利性始,和西方美学相异的是,中国美学以艺术的审美伦理化终.仔细辨析美学理论的这些关键性问题,对于重建中国美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美学范畴的研究,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在当代发展的主要理论进路,对于中国美学与文论体系的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依循历史还原与现代阐释的方法,对中国文艺理论中的美学范畴展开研究,以期揭示其特有的生命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美学与艺术学探微》一书是作者近十年来对美学基本问题和艺术学问题探索和思考的结晶,是近年来中国美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8.
由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全国青年美学研究会、福建省美学研究会和厦门市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当代中国美学研究前景展望”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22日至29日在厦门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位美学工作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刘纲纪等到会作了专题报告.与会的美学工作者分别从“中西文化碰撞中的当代中国美学”、“传统中国美学的现代意义”、“美学如何面对变化中的文学艺术”、“美学的现实应用”、“门类美学的当代发展”等问题出发,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展开深入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提要]中国美学文献学不仅具有学科建设意义,还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价值。作为一个开放的学科,其方法论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丰富发展。从长期的禅宗美学文献的发掘实践,看开辟中国美学文献学的建设道路,就会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中国美学必须以美学文献,特别是文学艺术美学文献作为支撑;其次,对中国美学文献无论作历时整理,还是作共时结集,都要注意采取恰当的“节录”方式;第三,美学文献的结集,要讲求准确性和科学性;第四,对选录原文的注释,是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成美学资源,实现资源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第五,中国美学的范畴、命题和一般规律,需要不断的在中国美学文献学工作的努力下得以发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一书作出评价,认为这是一部较完整的体系化的研治中国传统美学范畴的专著。整理古代美学资料以构建中国美学范畴体系,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工作,本书运用文化还原的研究方法,取得了一定的具有理论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