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因髋部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术前采用微型营养评定法简表(MNA-SF)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营养评估,术后采用意识障碍评估法(CAM)对患者是否处于谵妄状态进行诊断,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谵妄,将患者分为谵妄组与无谵妄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探讨术前营养状态与术后谵妄的相关性。结果根据术前的MNA-SF评分,162例患者中营养状态正常61例(37.65%),存在营养不良风险45例(27.78%),营养不良56例(34.57%)。所有患者中,术后发生谵妄58例(35.80%),术后未发生谵妄104例(64.20%)。单因素分析:谵妄组与无谵妄组年龄、术前MNA-SF评分、MMSE评分、Hb、ALB、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营养不良和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比例较高,其术前营养状况与术后谵妄发生风险具有相关性。年龄、MNA-SF评分、MMSE评分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68例,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FRAIL量表进行调查,将衰弱前期和无衰弱者纳入非衰弱组,衰弱者纳入衰弱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髋部骨折择期手术老年患者168例中,术前衰弱评估:衰弱47例(27.98%)、衰弱前期42例(25.00%)、无衰弱79例(47.02%);非衰弱组与衰弱组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应重视高龄、具有基础疾病、没有锻炼习惯及活动能力差的高危患者,必要时采取术前优化措施,关注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决策,以降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表(MNA)、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对某医院老年医学科新入院老年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明确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现状和营养筛查工具的适用性,为基层医院临床营养筛查提供科学证据。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收集患者一般信息,使用NRS2002、MNA、MNA-SF对老年医学科新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收集患者血生化检验等指标,分析评分结果。结果 (1)使用NRS2002、MNA、MNA-SF评估170例老年患者,有营养风险或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分别为61例(35.9%)、75例(44.1%)、80例(47.1%)。MNA评价结果与NRS 2002和MNA-SF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611和0.763(P0.001)。(2)以MNA评分结果为标准,绘制NRS2002、MNA-SF的ROC曲线,AUC(Area Under ROC Curve)分别为0.799和0.885,灵敏度分别为0.905和0.863,特异性分别为0.693和0.907,Youden指数分别为0.598和0.807。结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约一半存在营养风险,NRS 2002、MNA和MNA-SF均可用于内科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患者120例,根据有无发生压疮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80例,未发生压疮;观察组患者40例,发生压疮。调查分析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营养状况、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康复训练配合情况、家属压疮知晓程度及Barden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营养状况、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及Barden评分均是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康复训练配合情况和患者家属压疮知晓程度均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发生率较高,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营养状况、卧床时间、合并糖尿病和Barden评分,故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对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实施护理风险干预的价值,为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期间急诊抢救室留观的320例老年危重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总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风险因素,并对比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前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留观老年危重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62例(19.375%),造成急诊抢救室留观老年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包括护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不足、患者未遵循医嘱、护患沟通不足、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等。另外,实施护理风险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0.5%,低于护理干预前的28.5%,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分析急诊危重留观老年患者护理工作中危险因素的基础上采取护理风险干预,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建议实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评分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底前在沈阳市于洪区某街道门诊注册登记的(COPD)稳定期患者63例,入选对象接受了生活质量[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估和临床营养学指标[体重指数(BMI)、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点围(MAC)、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蛋白(PA)和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检测。结果 63例社区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平均SGRQ总分为59.30±12.44分,生活质量较好组(SGRQ总分59.30分;36例)的各项临床营养学指标(BMI、TSF、MAC、Alb、PA及TLC)均明显优于生活质量较差组(SGRQ总分≥59.30分;27例;P0.01,P0.05)。结论社区老年COPD患者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评分影响明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衰弱评估联合Killip分级对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Fried衰弱表型量表评估某省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302例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老年患者衰弱状况,并收集患者Killip心功能分级、一般临床资料以及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衰弱和非衰弱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衰弱评估联合Killip分级以及单独应用衰弱评估和Killip分级对行择期PCI的老年AMI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效果。结果同等Killip分级下,衰弱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P0.05);衰弱评估联合Killip分级预测PCI术后并发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显著高于单独应用衰弱评估及Killip分级的0.816、0.802(P0.05),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6%、84.8%。结论衰弱会增加老年AMI患者行择期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衰弱评估联合应用Killip分级可有效预测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及家属在术前对患者进行衰弱评估可辅助临床医生及患者本人对其术后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生理学和手术侵袭度评分(POSSUM)在泌尿外科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泌尿系统肿瘤老年患者72例。根据改良POSSUM评分将患者分为高POSSUM组与低POSSUM组,每组36例。对比两组术后免疫及营养指标血红蛋白(Hb)、人血白蛋白(ALB)及淋巴细胞计数、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术后1周生活质量(QOL)评分及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评分。结果高POSSUM组患者的Hb、ALB、淋巴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低POSSUM组(P0.05),术后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率均显著高于低POSSUM组;术后1周的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高于低POSSUM组,QOL评分显著低于低POSSUM组(P0.05)。结论改良POSSUM评分可用于泌尿系统老年肿瘤患者的手术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急诊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问卷各项指标评估。方法58例选择近期在本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入选患者在就诊当日内接受心脏病患者心理状态问卷(HPPQ)评估,并与同期门诊就诊的71例老年高血压患者HPPQ评估结果比较。结果急诊组HPPQ问卷中,"自主健康感"维度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无能为力感、沮丧感和社交障碍感"等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1或P0.05)。结论急诊就诊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态评分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描述性系统综述的方法,对国内外近5年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现状水平进行系统梳理。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等数据库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初次检索文献共得885篇文献标题及摘要,根据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36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4篇,英文文献22篇。结论亚洲国家较欧洲国家养老机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相对较差,老年人群营养状况与年龄、性别的相关性目前相关证据尚不统一,有待于进一步相关研究证实。老年病累积情况的数量与营养状况相关,同时营养状况较差会增加老年病患者的数量。营养不良与心血管、消化道、痴呆、糖尿病、呼吸系统、肌少症等老年常见疾病相关,并与预期死亡率直接相关。MNA和MNA-SF量表更适合于养老机构老年人营养评判,对于无法获得BMI的人群,可以小腿围代替BMI进行评定。合理改善老年人群营养状况,对维持老年人正常的生理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预防和控制疾病发展、延缓衰老进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老年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分为两组,合并OSAS为观察组,未合并OSAS为对照组,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评估患者认知损害情况。结果合并OSAS组男性人数、BMI、颈围大于对照组,且认知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OSAS患者认知障碍发生率更高(P0.05)。两组MoCA总分差异明显(P0.05)。两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命名力、记忆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力、定向力7个认知域的评分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 OSAS可以加重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营养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广州市5家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应用IMB技巧模型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吞咽功能评级、体重指数(BMI)、人血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吞咽功能恢复率、营养指标(包括BMI)、ALB、Hb、PALB、T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IMB技巧模型制定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对老年喉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术后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喉部分切除术的老年喉癌患者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喉癌术后常规康复措施,观察组采用早期吞咽康复措施。记录两组胃管留置天数及胃管拔除后再插管率;于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生存质量,采用主观整体营养状况评分量表(PG-SGA)评估患者营养状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胃管留置天数及胃管拔除后再插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SA、PG-SG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的并发症中,观察组吞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皮下气肿、喉瘘、切口感染、发音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吞咽康复训练可改善老年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患者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营养状况,降低吞咽障碍发生率,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长期延续性护理改善老年卵巢癌出院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接受治疗的老年卵巢癌患者95例,按出院时间随机分为长期延续性护理(48例)和对照组(47例)。前一组另行长期延续护理干预,6个月后进行"卵巢癌治疗功能评估问卷(FACT-O)"评估。结果长期延续性护理组FACT-O问卷中躯体状况、功能状况、社会及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卵巢癌特异模块等维度分及术FACT-O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长期延续性护理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卵巢癌出院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鼻饲与非鼻饲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对我院老年医学科105例长期住院(住院时间≥6个月)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其中非鼻饲患者63例,鼻饲患者42例,选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记录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骨钙素、维生素D、钙、铁、锌。结果 (1)105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24%,44.76%的患者无营养风险,其中鼻饲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非鼻饲患者(P0.05)。(2)105例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85%,且鼻饲组高于非鼻饲组(P0.05)。(3)非鼻饲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饲组(P0.01和P0.05)。(4)鼻饲组的骨钙素水平高于非鼻饲组(P0.05),非鼻饲组铁含量较鼻饲组高(P0.01),其他营养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非鼻饲饮食的营养状况优于鼻饲饮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骼肌减少症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160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其是否罹患骨骼肌减少症,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30例)与非肌少症组(130例),收集相关资料,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概率为18.75%,两组间在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指数、HbA1c值以及DM病程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肌少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证实,HbA1c[OR=2.954,95%CI(1.025~12.854)],病程[OR=2.859,95%CI(1.185~5.846)],年龄[OR=4.581,95%CI(1.762~10.619)]。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不力者实施肌少症早期筛查并及早进行干预,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消化内科门诊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统一采用3L PEG电解质散分次口服的方案进行肠道准备。收集人口学、疾病情况、肠道准备情况等资料,由同一名内镜医生在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按照波士顿评分标准(BBPS)完成对肠道准备的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合格组及不合格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为65.8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便秘史、检查前24h低纤维素饮食、完整服药是影响老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老年患者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状况欠佳,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便秘史、检查前24h低纤维素饮食、完整服药是影响老年患者肠道准备质量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阜新矿业集团(矿务局)总医院肿瘤外科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老年乳腺癌患者39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患者42例。两组对象术后相同时间分别接受了"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4.0版(FACTB4.0)"评估。结果老年保乳术组术后躯体状况、家庭/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等维度分及FACT-B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结果(P0.05,P0.01)。结论保乳手术可明显改善老年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罗红霉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28位健康老年体检者(对照组,A组)、36例老年AECOPD患者常规治疗组(B组)和36例老年AECOPD患者常规加罗红霉素及营养支持治疗组(C组)于发病初及治疗4w后检测肺功能,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及其营养状况指标。结果与健康老年体检者及C组治疗后比较,老年AECOPD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降低,体重指数(BMI)及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A)、转铁蛋白(TRF)水平低;且CD8^+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和BMI与FVC%pred、FEV1%pred和FEV1/FVC呈显著相关性。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及蛋白质性营养不良,罗红霉素联合营养支持治疗,通过调节老年AECOP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改善蛋白质性营养不良,从而减轻气流受限,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专项饮食护理干预改善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态指标现况。方法选择近期接受维持性血透老年患者54例进行专项饮食护理干预,内容包括调查患者饮食习惯及各种营养成分的每日摄入量,帮助患者合理安排饮食,制定相应食谱等。干预前后检测各类营养状态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BMI)、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和淋巴细胞总数(TLC)。结果专项饮食护理干预结束后,54例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的BMI、AC、AMC、TSF、ALB、TCH、TG和TLC等营养状态指标测试值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或P0.05)。结论专项饮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改善老年维持性血透患者各项营养状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