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6 毫秒
1.
正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踞首位。在我国,肺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60万,死亡病例49万,且呈逐年升高趋势[1]。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全部肺癌总数的80%~85%,而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仅占肺癌病例的20%~30%,大约7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Ⅲ~Ⅳ期,为晚期阶段,已无法  相似文献   

2.
<正>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患病率与死亡率增长迅速,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大部分(80%)肺癌发病者是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通常检查出患有NSCLC时癌症已经发展至中期或晚期,这是因为目前NSCLC诊断方式精确度有待提高以及缺少相关诊断标志物,如此使治疗康复难度大大提高,预后复发率高。miRNA是一类内生非编码RNA,长度约22个核苷酸,在生物细胞中可以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沈阳市区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呼吸衰竭(RF)易患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178例,对他们进行了"RF易患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有无发生RF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178例老年NSCLC患者发生术后RF者54例,患病率为30.34%,入选对象中术后无RF者124例(对照组)。两组患者RF易患因素各类指标比较中,RF组的吸烟指数、既往心血管病史例数、既往呼吸疾病史例数、术前肺功能异常例数、全肺切除术例数、术后液体入量大例数及术后肺内感染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吸烟、既往心血管病史、呼吸疾病史及术前肺功能异常、全肺切除术、术后液体入量大及术后肺内感染均为沈阳市区老年NSCLC患者术后RF常见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4.
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学特性可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特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巴转移和血行播撒,对化疗和放疗敏感。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神经内分泌特性,组织学上包括腺癌(AD,40%),鳞癌(SQC,30%)、大细胞癌(10%)等类型,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 GRP)、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水平与肺癌的进展、分期及诊断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五种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清热解毒方对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株A549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培养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给予不同剂量清热解毒方浓缩液,分组分别为:对照组、50μl/ml、100μl/ml、150μl/ml、200μl/ml清热解毒方浓缩液组;采用MTT实验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活力;采用台盼蓝染色实验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活细胞率;进行划痕实验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迁移能力;进行Transwell实验检测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侵袭能力。结果不同剂量清热解毒方能够降低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活力、活细胞率、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100μl/ml和200μl/ml清热解毒方效果尤为显著。结论清热解毒方能够降低肺癌细胞活力和活细胞率,抑制其迁移和侵袭,从而抑制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可能应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我们观察了不同心理护理干预对93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化疗后毒副作用反应评分影响,试图探讨前者对后者影响的一般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病理证实的4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fin铂治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第1天给药,顺30mg/m2第(1~3)天给药,21天为一个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化疗。结果全组46例中获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17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45.7%,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Ⅲ~Ⅳ度白细胞减少21.7%,恶心呕%23.9%。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有效率高,耐受性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专项护理干预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期间消化道毒、副作用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接受GP方案联合化疗的老年NSCLC患者57例,接受治疗期间同时进行了专项护理干预(包括干预负性情绪、认知干预、干预毒和副反应、饮食干预等),化疗前后接受了WHO推出的《抗癌药急性和亚急性毒副反应评分标准》中消化道条目评估。结果 57例老年NSCLC化疗患者专项护理干预后消化道的恶心及呕吐、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等条目分评分及消化道毒、副作用总分均明显少于专项护理干预前(P0.05,P0.01)。结论专项护理干预方法可显著减低老年NSCLC患者化疗期间消化道毒副作用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抑郁状态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副作用评估指标影响影响。方法连续选择62例接受胸部放疗的老年NSCLC患者。入选对象均接受了"老年抑郁量表15题简本(GDS-15)"和"RTOG/EORTC放射性损伤评估量表"评定。结果 62例老年NSCLC患者中发生抑郁状态者27例(43.55%)。老年抑郁状态组的恶心和呕吐、腹泻、听力下降等条目评分及副作用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抑郁状态可明显加重老年NSCLC患者的放疗副作用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0岁以上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60岁以上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岁以上肺癌合并肺结核患者,肺癌以非小细胞癌为主,表现常被肺结核所掩盖。结论60岁以上肺癌的发病与肺结核、吸烟有关。对肺结核患者常规治疗无满意疗效时,宜尽早行肺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84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给予单纯调强放疗,对照组给予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 41%,临床控制率为90. 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 09%,临床控制率为95. 23%,对照组效果优于观察组,P 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吉奥同步调强放疗治疗老年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小,给药方便,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用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接诊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患60例,采用电脑随机双盲法,将60例入选病例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采用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方案,后者采用开胸手术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手术治疗的效果,比较置管引流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比对照组的26.67%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为162.4±9.8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54.2±11.7ml,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的置管引流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分别是4.07±0.59天、7.26±0.75天,均明显比对照组的5.34±0.67天、9.58±1.14天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患施以胸腔镜肺癌手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行吉非替尼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性反应的临床研究。方法 10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其中52例给予吉非替尼150mg口服,每日1次,每28天重复。50例予单药吉西他滨1000mg/m2,d1,d8,d15,每28天重复。结果吉非替尼组CR、PR、SD、有效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3.85%,21.15%,38.46%,38.46%,25.00%,64.50%和28.85%。吉西他滨组CR、PR、SD、有效率、疾病控制率、1年生存率分别为0,24%,32%,24%,56%和26%。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吉非替尼治疗常见的毒副作用为皮疹和腹泻,总的皮疹发生率为46.15%,腹泻发生率为26.9%,未见间质性肺病和常见的血液学毒性出现。而吉西他滨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在血液学毒性方面吉西他滨明显高于吉非替尼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非替尼和吉西他滨单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确切并相当。吉非替尼不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而且不良反应较轻,值得在临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埃克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4例服用埃克替尼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观察用药后1个月内不良反应的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24例患者中,有9例患者发生皮疹(37.5%),4例患者发生腹泻(16.7%),3例发生转氨酶升高(12.5%),4例发生恶心(16.7%)经过用药前后护理干预及积极地对症处理,患者均能耐受治疗.结论 埃克替尼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通过相应护理干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均好转,没有延误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序贯放化疗和同期放化疗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同期组,每组各30例。两组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均采用相同的方案。序贯组先行化疗,化疗结束后,再予以放射治疗;同期组在化疗的第一个周期就同步进行放射治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结果同期组近期疗效有效率56.67%(17/30),显著高于序贯组的26.67%(8/30)(P0.05),同期组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组(P0.01),经支持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后,同期组FACT-L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或P0.01),且均显著高于序贯组(P0.05或P0.01)。结论同期放化疗可有效提升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提高生存质量,虽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序贯组,但经积极治疗未出现死亡病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晚期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合并多发脑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3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22例,回顾性分析其接受盐酸埃克替尼单药口服的疗效。结果 22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盐酸埃克替尼单药的总体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0个月(95%CI11.87~14.13),肿瘤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40.9%和100%。根据性别、吸烟史、脑转移症状、EGFR突变亚型、既往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PFS和ORR的分析结果显示,以上临床特征对脑转移患者的PFS和ORR无显著影响。结论盐酸埃克替尼单药治疗晚期EGFR突变肺腺癌脑转移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7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随机选择接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治疗组,34例)和未接受治疗(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其他化疗方案相同,两组患者均进行近期疗效和治疗前后生活质量(QOL)评估。结果结果表明治疗组近期有效率为17.64%,控制率为73.53%,而对照组分别为9.09%和39.39%,两者相差显著(u=2.372,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QOL评分无明显区别,治疗组治疗后第1疗程和第2疗程结束时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同时还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5,P〈0.01)。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配合化疗可显著改善老年晚期NSCLC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莱特注射液(KLT)联合GP方案(吉西他滨,顺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65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分为对照组(GP方案)和治疗组(KLT联合GP方案)。对照组应用吉西他滨1000mg/m2,第1及第8天,顺铂25mg/m2,第1~3天,静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KLT200mL静滴,每天1次,连用21天,21天为1周期,每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联合KLT化疗组患者生活质量、癌痛缓解率、免疫功能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KLT联合化疗治疗NSCLC具有增效减毒的功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各种疗效相关指标现况。方法连续选2013年1月~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ICU内接受治疗的老年肺癌术后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接受预见性护理,47例)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45例)。预见性护理内容包括:一般预见性护理、预见性呼吸道管理及其他预见性护理3部分。结果观察组各类并发症发生例数及发生率、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P<0.01)。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改善老年肺癌患者术后各种疗效,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发生发展和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但是目前临床缺乏有效?准确地评估肿瘤血管新生的指标,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CEC)作为血管新生的新型标志物具有无创和重复性好的优势,本研究拟探讨NSCLC患者外周血CE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2年12月南京市胸科医院收治初诊NSCLC患者不同时段的外周血标本,利用多色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EC的数量,并且和临床分期?治疗反应和生存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正常对照样本?Ⅰ~Ⅱ期以及Ⅲ~Ⅳ期NSCLC患者CEC表达中位数分别为26?86和163个/ml,与对照样本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01和0.048)?基线CEC> 150个/ml 的NSCLC患者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5.6个月,而基线CEC< 150个/ml的NSCLC患者中位PFS为8.8个月,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26);治疗后(复发)CEC> 150个/ml 的NSCLC患者中位PFS 为4.5个月,而治疗后(复发)CEC< 150个/ml 的NSCLC患者中位PFS为8.8个月,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01)?结论:NSCLC患者外周血CEC计数与疾病分期和预后具有相关性,是预测预后和监测微小残留病灶的潜在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