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后现代转向与中国哲学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后现代转向之后,西方哲学对人之生命意义的安顿问题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后现代转向有助于从人之生命本质的层面更为清楚地认识中国哲学之传统主题的重要意义,但它并不表明西方哲学将要向中国哲学"复归"。面向未来,注重人之生命意义安顿的中国哲学将在以下两个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作为人类基本的终极关怀价值系统之一,将为世人提供有益的理论借鉴;二、其和而不同、兼容并包的智慧精神可以为推进不同文化共同体之间在终极关怀层面的对话与融合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孟睿 《理论界》2015,(3):30-34
社会价值体系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内容。从政治学视角看,存在着政治观念中的价值定位、政治权利中的价值追求、政治活动中的价值异化;从经济学视角看,社会价值体系与经济利益、经济制度和经济行为相联系;从文化人类学视角看,文化模式与价值样态相联系,文化发展与价值变迁相联系,文化建设与价值实践相联系;在历史哲学视角中,对价值问题的追索就是对社会的真善美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从次协调逻辑的视角看,作为科学哲学中心问题的合理性、进步、真理三者统一于协调。合理性在于协调性,协调是进步的理想状态,一个理论被称为真理,是因为它具有较大的协调力。因此,合理性标准、理论进步标准、真理标准三者实际上可以统一于一个标准,即协调力标准。这就是次协调型科学哲学的精髓或本质。次协调型科学哲学的兴起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国科学哲学的研究应当关注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和重大社会现实问题;其发展方向是密切联系科学思想史研究分科化的科学哲学;其发展道路是致力于促使各学科和学科各分支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开创有特色的中国科学哲学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臧峰宇 《学术月刊》2012,(12):46-51
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使之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语境中拓展深化,日益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文化自觉。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文化思路具有学术深度和现实力度,这种思路为政治哲学的现实阐释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语境,这种文化语境呈现出中国日常生活的历史事实。离开中国的文化土壤,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无从谈起;忽视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展开只能是一厢情愿。深入解读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的理论形态及其文化语境,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中寻找思想的力量,在政治哲学的学术阐释中提升中国形象的文化内涵,于公平正义的现实诉求中深化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主题,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当代中国政治哲学研究者的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5.
]池莉的《看麦娘》是一篇真正的叩问人类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中篇小说 ,是精神自由与生命力度的体现。本文试从生命直觉、生命力度、形象的重塑、家庭与社会中自我的存在与缺失 ,以及人性终极关怀的角度 ,探讨它的美学、社会哲学与生命哲学意蕴——对生命力度的永恒追求 ,是我们挑战外部世界 ,获得自我完满实现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我一直非常关心国内学术刊物的发展,《船山学刊》有一百年的办刊历史,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一本刊物,所以它应该会变得更好,在现在的刊物里面也有一定的历史重要性。大家对《中国哲学季刊》有所了解的话,我很乐意把我创刊发展的经验跟大家分享,然后看这里面是不是也可以引发大家的一些感受和思考,这是我今天想要讲的主题!从根源上来讲,《中国哲学季刊》是我自己对中国哲学的一个理解和它应该发展的一条路和一个实践工程。我读哲学,是因为我对中国人的宇宙观、生命观、知识观、价值观、文化生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但也有教训,其经验教训蕴涵在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路向演变中.从路向演进的方面看,6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了六个方面的变化,内含着三个重要的理念转换.六个变化是:由"意识形态化哲学"走向"科学性哲学",由"相对注重本质与定性思维的哲学"走向"也注重功能与价值的哲学",由"注重书本理论逻辑的理论哲学"走向"注重现实生活世界逻辑的生活哲学",由"一元模式哲学"走向"多样个性哲学",由"注重把传统教科书当教条的教科书哲学"走向"注重从文本解读中挖掘本真精神、基本价值的文本哲学",由"谈人色变哲学"走向"以人为本哲学".三个理念是:"书本逻辑导向--现实问题导向"、"哲学与政治关系之现代重构"、"哲学与生活世界关系之现代重构".从语言分析的视角看,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中国政治、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老庄道家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道家哲学是智慧之学 ,它以“道”为最高的准则 ,连缀于自然、社会、生活各方面之中。老庄道家主张从道的理论视角去理解自然、理解社会、理解生命 ,其哲学内涵博大精深 ,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其人文精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老庄之“道”以其指向精神自由的独立人格境界 ,追求返朴归真的本真之状的价值取向 ,为人类生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缔造终极关怀 ;老庄哲学以“道”为原则和依据 ,对现实社会政治生活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严厉的批判 ,主张“无为而治” ,建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彰显了未来社会的生活图景 ;老庄“天人合一”的理念 ,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智慧 ,启发我们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道德哲学的高度,从哲学和道德社会史、中国社会史和医学社会史等视角,在全面系统回顾西方国家伦理学史和西方国家个人主义生命伦理学典范历史演变的基础上,在中国社会结构性转型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宏观社会处境下,历史分析中国道德哲学和儒释道生命伦理学的思想传统与面临的挑战,重点是根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生命伦理学实践,首次明确系统提出中国特色"结构主义伦理学和结构主义生命伦理学"理论视角和伦理流派,并阐述结构主义伦理学与结构主义生命伦理学体系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范围内容、基本特点和结构性成因,尤其是结构主义生命伦理学对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涵义。同时简要讨论中国现阶段"以群体和行业为基础"的结构主义伦理学体系和道德文化。最后,文章依据结构主义伦理学的理论视角,提出中国医学职业精神建设的若干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导语:中国哲学从其产生伊始就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是"返本开新",即要从哲学传统的逻辑出发开创新的哲学形态和研究路径;其二是"经世致用",即要将一种理论推向社会实践,使之能够在社会中寻求到发挥其现实作用的空间。由张立文教授所开创的"和合学"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在当代学术体系中实现"自己讲",构建自身学术独特性的重要代表。从"和合学"在目前的发展来看,它充分展示出了中国哲学的这两个特点。早在2005年,我刊就"和合学"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人学研究在当代中国的兴起,从理论上看是现代科学、现代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深化的产物,从现实上看是对国际社会政治、科技、文化发展状况进行理论反思的结果,更是国内经济改革、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革新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规定性和重要内涵,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功能.时代特征凸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精神、现代价值、世界眼光和开放气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征总体上突出地表现在:从理论范式的视角看,它是传统社会主义理论向现代社会主义理论的转型;从历史形态的视角看,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古典形态到当代形态的飞跃;从全球视野看,它是当代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和世界性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就“中西马”哲学存在相互理解、彼此融通的人性根基而言,中国哲学的“仁道”可作为会通西方哲学“类”理论的思考视角和阐扬当代“类哲学”的思想精神。在哲学观的意义上,本文认为殷承中国文化“天地人三极一如”的“和合”思想传统,体现的正是中国哲学个性的“类思维”;践履“气化流行,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生命之道,蕴涵的乃为中国化的“类生命”;而“天地万物与吾一体”的“至仁”精神,则是一种葆有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类哲学”。  相似文献   

14.
作为传统哲学、经济学的解毒剂 ,经济哲学只有摆脱了它们的窠臼 ,并通过强化对当代发展实践的解释力 ,才能获得足够成长空间。从学理传统看 ,经济哲学奠基于马克思开创的经济现象学传统 ,它从理论范式的高度完成了对传统哲学和经济学的双重超越 ,将社会经济存在理解为人的本根存在方式 ,将一切事物规定为服务于人的发展需要的社会经济存在物。从学科功能看 ,经济哲学是通过创造性转换和批判性反思建立哲学与经济学的学术联盟 ,从存在论高度为当代人摆脱发展困境提供有效实践方案。因此 ,经济哲学既非传统哲学的推广运用 ,亦非作为经济学支脉的经济方法论 ,而是具有全新理论范式和学科功能的经济现象学。  相似文献   

15.
"通古今之变,融中西之学,究天人之际",构成了21世纪中国哲学新开展的三重维度。"通古今之变",即改变主要从时代性维度来评断中国哲学的偏颇,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辩证连接,以畅通民族文化生命,贞定中国哲学作为人类哲学殊相之一的地位,在人类哲学之一般的高度确立体现中国哲学自身智慧精神的当代理论形态。"融中西之学",即在挺立民族文化精神之主体性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心态更好地吸收外来文化,进而实现中西两大哲学传统的平等对话与深度融合,为探索未来人类更为健康、合理的存在形态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究天人之际",即面对当代社会出现的人性的异化与人生意义失落的存在境遇,确立能够安顿现代中国人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价值系统,以为国人的生命存在寻求安身立命的依归。三个向度的展开,代表了寻求中国哲学之新综合与新创造的一种努力。  相似文献   

16.
正"生命"历来被视为中国哲学所追求的主题,对生命的领会和自觉构成了中国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理论特质。牟宗三曾说:"中国哲学以‘生命’为中心。儒道两家是中国所固有的,后来加上佛教,亦还是如此。"毫无疑问,作为中国思想三大主干之一的道家哲学同样弥漫着浓重的生命气息。李振纲教授新著《大生命视域下的庄子哲学》(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共十章,35万字,该书将庄子哲学含涉在"大生命视域"下,以新的视角诠释着庄子与现实世界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我们就会发现,庄子思  相似文献   

17.
多维解读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源自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 ,江泽民对于这一理论作了继承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原著视角下看 ,人的全面发展是“第一要务”中的核心内容 ;从历史发展阶段视角下看 ,不管社会发展处于什么样的阶段 ,我们都不能忽视人的全面发展 ,也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一味地谈人的全面发展 ;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下看 ,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互为条件 ,互为前提 ,因而两者又是相对独立的并列的关系 ;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看 ,可持续发展使我们能从“人———自然关系系统”和“人———社会关系系统”两大系统中鸟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造就了网络社会的出现且日益成熟,它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看,这是社会发展进程和发展路径的必然和选择.个体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任何新兴事物最先的感受者或经历着.作为网络社会的主体,个体最先经历到网络技术的方方面面,在当今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个体实现自身发展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然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理论系统必然遵循理论本身发展的规律,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网络社会,新兴事物层出不穷,新问题不断出现,这正好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鲜的材料和机遇.关注网络时代问题,解决当代思想和实践重大困惑,都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由此,个体、社会与网络的关系问题,就必然成为当今马克思主义哲学主题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哲学素有“智慧之爱”之称,“爱智慧”,“追求智慧”是哲学的本性。现代哲学虽然呈现出多元化的取向,却无一例外地视智慧为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以“意义”为其核心范畴。然而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不只属于现代西方哲学,从对西方哲学真实性判据原则的分析中可以发现:哲学在对人独特的意义性存在的自觉把握与自我意识中,从古至今一直在表达着它对于生命意义的追寻,表达着“智慧之爱”所担负的历史与时代的使命。同时,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转变都以思考现代人的意义世界为旨归,因此我们可以从中、西、马所共同担负的哲学使命的“融通”中寻到哲学未来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现代实践哲学范式 ,它超越了作为理论哲学的实体性哲学与主体性哲学两种范式 ,构成了现代哲学之典范 ;其次 ,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超越于与市场经济实践方式相匹配的主体性哲学的现代实践哲学 ,能够通过社会批判而起到一种使现代市场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 ;再次 ,马克思哲学与作为古代实践哲学之典范的中国传统哲学同属实践哲学理路 ,在思维范式上所具有的亲合性 ,使之可能构成中国哲学重建的一个积极的、非常重要的中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