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室间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少见但却非常严重的机械并发症之一,常发生于急性心梗的早期1~2周,急性心梗患者的发生率为1%~3%~([1]),其预后差,死亡率极高,患者常因迅速出现急性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此,对AMI合并VSR患者尽早作出诊断并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主动脉内球囊反博(IABP)是将一特制的球囊导管经股动脉或髂外动脉置于距左锁骨下动脉远端1~2cm和肾动脉开口近端的降主动脉内,导管的另一端连接反搏器,球囊在心脏舒张期快速充气以增加冠状动脉血流,球囊在心脏收缩期快速放气,既减少了左心室射血阻力,又减少了心室做功和氧耗,并能增加心输出量,早期置入导管并及早地开始使用IABP辅助治疗有助于病情的控制。体外膜肺氧合(ECMO)又称为体外生命支持(ECLS),是指心脏功能或肺脏功能衰竭的患者通过机械装置进行长时间体外循环支持的一种辅助手段。它的原理是将静脉血从体内引流至体外,通过氧合器的气体交换,使静脉血氧合为动脉血,再用离心泵将血液灌回体内。由此在一段时间内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维持生命的最基本需求。IABP联合ECMO辅助治疗,既可以增加冠脉血流,又可以减轻左心室后负荷,积极推荐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患者早期开展心脏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收集患者病情信息,对病情进行危险分层,制定康复计划,具体方案:①尽早开展康复活动,减少由于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失用性综合征)。②在监护下循序渐进的开展康复治疗活动。③方案个体化,制定阶段性目标。④活动负荷的增减,根据心率、症状、血压、心律变化而决定。⑤了解并掌握药物使用情况,注意药物可能影响活动能力和观察标准。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的高危患者早期开展心脏康复训练,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论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可增强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肺运动耐量,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明显提高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同时,也是心血管病药物、手术、器械和心理精神等治疗的有效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型心律失常予冠脉介入治疗前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对本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对该患者予冠脉介入治疗前行临时起搏安置术,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测,严格交接班及加强巡视,加强临时起搏器的管理,及时识别危险因素,做出正确的护理评估及高质量的护理措施。结果本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及护理,经临床精心护理有效预防临时起搏器置入术后的相关并发症过程中,该患者病情好转出院。结论在临时起搏器置入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心梗急性期过程中,术后护士严密观察病情、正确的评估和高质量的护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无复流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且术中发生无复流,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例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患者中1例死于反复恶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病死率为5.00%(2/40)。其余38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行PCI术中无复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心理状态,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将我院心血管内科自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回顾、分析、总结,得出心绞痛患者的护理观察要点。结果 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过细致的病情观察和临床用药护理、饮食排便护理、生活方式护理、情志护理等护理后,除2例心绞痛患者合并心衰、多脏器衰竭死亡,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积极的治疗配和有效的个性化护理可以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及缓解心绞痛发作症状,提高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呼衰、心衰对于老年患者是致死率高的疾病,心梗合并呼衰心衰患者病情复杂,危重,护理难度大,病死率高。我科于2014年1月29日收治1例90岁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导致2型呼衰心衰合并心梗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炎化痰,抗凝扩冠,营养心肌,镇静,调节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以及积极的肠内营养支持,有效的心理护理,患者成功拔管,恢复自理能力。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或狭窄导致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而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常因并发心源性休克而死亡.50%患者死于起发症状头1小时,尽早给予院前急救护理可有效地挽救患者生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经股动脉行介入治疗后应用股动脉闭合器止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3年7月298例施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股动脉闭合器进行止血的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包括完善术前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做好病情监测、饮食护理、穿刺部位的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结果 298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进行,其中290例行股动脉闭合器闭合,8例因穿刺位置不适合缝合于术后4~6小时人工拔管,总住院7~10天。结论完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应用股动脉闭合器止血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术肢制动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老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即非典型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探索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4月至5月我院 SARS 病房收治的24例老年 SARS 患者的临床特点、发展规律以及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6例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重症 SARS 患者死亡,18例患者病情逐渐缓解好转后出院。结论高龄老年合并基础疾病的 SARS 患者,其病情严重,临床进展快,死亡率高,患者应在出现发热症状后及早诊断和治疗,并高度注意出现合并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监测及护理.方法 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用尿激酶100万~150万U进行溶栓治疗及对对症处理.结果 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51例,未通23例,死亡2例.结论 早期溶栓治疗,并采取心理护理等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护理,可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合并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方法 :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按照病史分为高血压组 (HT组 )和非高血压组 (NHT组 ) ,对比分析两组的重要临床事件。结果 :两组病人基础临床特征无明显差异 ,梗死部位相似。严重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和梗塞扩展在HT组略多 (P >0 .0 5 )。HT组发生左室重构 ,心力衰竭 (心功能Ⅲ~Ⅳ级 ) ,心梗后心绞痛和死亡明显多于NHT组 (P <0 .0 5 )。结论 :伴高血压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同时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8月至2016年9月间收治的9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常规组49例与观察组4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疾病保守治疗,为常规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总结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常规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满意度为69.39%,观察组为91.8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经护理后机体健康状态、日常活动能力、心理状态、运动与生活行为等指标评分均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保守治疗,同时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大部分患者均表示对临床护理服务感到满意、生活质量评价较高。  相似文献   

13.
静脉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目前已在基层单位广泛开展。但对于高龄患者,溶栓治疗仍在探索之中。为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近年来作者对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的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进行总结,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他汀类联合非诺贝特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对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且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和/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的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实验组34例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每晚1次,非诺贝特胶囊0.2g,每日1次。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和12周后监测:(1)血清总胆固醇(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水平;(2)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监测监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且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 (1)治疗8周和12周后,两组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HDL-C 8周后升高幅度实验组大于对照组,12周后更明显(P0.01);(2)两组治疗前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但无明显差异,12周实验组较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3)治疗期间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和非诺贝特治疗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具有安全性,且能有效抑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全反式维甲酸与联合化疗交替治疗中老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M3患者进行维甲酸和联合化疗交替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35例M3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29%,3年生存率77.14%,5年生存率68.57%,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熟悉维甲酸等药的作用、药物动力学特点及M3病理生理特点,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衰患者临床各类护理工作耗时指标。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救治的老年首次急性心梗合并左心衰患者4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我院救治的老年急性心梗不合并左心衰患者59例,自行设计了"急性心梗临床各类护理工作耗时指标调查表",对照比较两组对象住院期间接受各类护理工作量耗时指标。结果合并左心衰组的CCU停留天数、心电和血压监测时间、输液耗时、住院天数、基础护理耗时、健康教育耗时、心理干预耗时、个体化护理耗时和康复护理耗时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首次急性心梗合并心衰患者住院期间各类护理工作量大,花费时间多,制定相关计划时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应用CBP治疗72例急性心肌梗死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动态观察并对CBP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尿量、左室舒张末径(LDV)、左室射血分数(EF)、APACHE-Ⅱ评分及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例救治成功,20例死亡,成功率72.2%;治疗后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P0.01),MAP升高、HR下降、尿量增多、血管活性药用量减少,左室舒张末径(LDV)缩短,左室射血分数(EF)增加。结论 CBP能有效救治部分心肌梗死合并重症心力衰竭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到2015年1月31日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医院(原大连开发区医院)呼吸内科的呼吸衰竭患者127例,分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67例,对照组60例,分析67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及时有效的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与常规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治疗结果、住院天数,进行疗效分析及总结。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无创正压通气,疗效肯定,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纠正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资源。结果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出现早期呼吸衰竭的COPD急性发作的患者,及时、早期采用无创呼吸机改善通气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明显提高了临床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2008年6月,我科收治1例脑梗死合并肋骨骨折患者,属于突发脑梗死时摔倒而致多根肋骨骨折,经过对症治疗与精心护理,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发展,患者好转出院,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总结了我院7例ECMO外院转运患者的经验。着重介绍了患者的转运、ECMO团队的人员配置、职责、统筹管理。特别是在转运途中,ECMO团队人员需要做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无缝对接,确保患者的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