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的术前衰弱状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住院进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168例,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FRAIL量表进行调查,将衰弱前期和无衰弱者纳入非衰弱组,衰弱者纳入衰弱组,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术前衰弱的影响因素。结果在髋部骨折择期手术老年患者168例中,术前衰弱评估:衰弱47例(27.98%)、衰弱前期42例(25.00%)、无衰弱79例(47.02%);非衰弱组与衰弱组年龄、居住情况、文化程度、月收入、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及白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锻炼情况、基础疾病、骨折前活动能力是影响髋部骨折老年患者术前衰弱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前衰弱发生率高,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应重视高龄、具有基础疾病、没有锻炼习惯及活动能力差的高危患者,必要时采取术前优化措施,关注术中及术后的临床决策,以降低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微型营养评估表(MNA)、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NA-SF)对某医院老年医学科新入院老年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以明确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现状和营养筛查工具的适用性,为基层医院临床营养筛查提供科学证据。方法采用连续定点抽样方法,收集患者一般信息,使用NRS2002、MNA、MNA-SF对老年医学科新入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收集患者血生化检验等指标,分析评分结果。结果 (1)使用NRS2002、MNA、MNA-SF评估170例老年患者,有营养风险或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分别为61例(35.9%)、75例(44.1%)、80例(47.1%)。MNA评价结果与NRS 2002和MNA-SF基本一致,Kappa值分别为0.611和0.763(P0.001)。(2)以MNA评分结果为标准,绘制NRS2002、MNA-SF的ROC曲线,AUC(Area Under ROC Curve)分别为0.799和0.885,灵敏度分别为0.905和0.863,特异性分别为0.693和0.907,Youden指数分别为0.598和0.807。结论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入院时约一半存在营养风险,NRS 2002、MNA和MNA-SF均可用于内科老年患者营养状况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急诊留观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老年患者的衰弱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留观的CAP老年患者348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居住情况、是否共病、多重用药情况、人血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采用简易微型营养评价法(MNA-SF)评估患者营养状况;采用CURB-65评分评估肺炎严重程度;采用年龄校正的查尔森并发症指数(aCCI)评估共病状态。采用FRAIL量表评估患者的衰弱状况,根据FRAIL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对影响急诊留观CAP老年患者衰弱状况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衰弱及衰弱前期181例(52.01%)纳入衰弱组,非衰弱167例(47.99%)纳入非衰弱组。两组年龄、BMI、是否共病、多重用药、MNA-SF评分、CURB-65评分、aCCI评分、HB、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共病、MNA-SF评分、aCCI评分是影响急诊留观CAP老年患者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留观的CAP老年患者衰弱发生率较高,年龄、营养状况、共病情况是影响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各种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对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果 6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肺部感染11例、泌尿系感染7例、褥疮5例、切口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2例、术后谵妄3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分别为18%,11%,8%,3%,3%,5%和5%,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和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分析其并发症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和积极防治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1月宜宾市工人医院收治的114例老年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7例患者,分别予以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不同时间谵妄发生率、谵妄严重程度(谵妄量表DRS评分)、谵妄持续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h、术后72h谵妄发生率(7.02%与0.00%)均低于对照组(21.05%与7.02%),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24h、术后72h DRS评分及谵妄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手术患者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谵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应作为首选麻醉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发生术后ICU谵妄的原因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发生术后谵妄的老年患者56例,对其开展谵妄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同时开展针对性护理,总结本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患者发生谵妄的原因进行分析可知,年龄过大、疼痛因素、药物因素、手术应激反应、低氧血症为导致老年患者出现术后谵妄的主要原因;本组患者在接受针对性护理后,总满意度为96.43%。结论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发生率较高,导致其出现的影响因素众多,因此临床上需根据导致谵妄出现的危险因素,开展针对性护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麻醉类别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MMSE智能状态评分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在辽宁省义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接受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9例,入选对象按手术时间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30例)和椎管内麻醉组(29例)。两组均在T_0期(术前)、T_1期(术后1小时)、T_2期(术后3小时)、T_3期(术后6小时)、T_4期(术后12小时)、T_5期(术后24小时)和T_6期(术后72小时)治疗前后接受"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测试。结果围术期不同阶段MMSE总分比较中,结果表明,两组患者T_0期、T_4期、T_5期和T_6期MMSE总分值分布均无明显区别(P均0.05),全身麻醉组T_1期、T_2期和T_3期MMSE总分值均明显高于椎管内麻醉组(P0.01,P0.05)。结论术后早期全身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智能状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微型营养评估表在长期卧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营养不良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长期卧床心血管患者112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采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价,对比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居住地区以及不同疾病类型的评估结果,以及营养不良风险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112例,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在7~30分,平均得分为(20.12±5.15)分,营养不良总发生率为16.96%(19/112),营养不良风险的总发生率为34.82%(39/112),营养状况良好者为48.21%(54/112)。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女性比男性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患者比低龄患者评分较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患者比城镇患者评分较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存在营养不良风险者及营养不良者所占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利用微型营养评估量表能够对长期卧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进行监测,同时还可筛查早期营养不良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老年外科年龄≥80岁超高龄患者,分析营养不良相关因素,探讨超高龄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年龄≥80岁,且进行手术治疗且康复出院的患者40例,建立从入院至出院后1个月通过随访获得的营养档案,全程采取营养评估、营养诊断、营养干预或治疗及营养监测。结果 40例超高龄患者入院时营养正常者有12例,占30%,营养不良者有15例,占37.5%,有营养不良风险者有13例,占32.5%;存在营养不良问题者占70%。入院1周时复评营养正常有13例,不良风险有15例,营养不良有12例,营养不良问题者占67.5%。出院时复评营养正常有15例,不良风险有14例,营养不良有11例,营养不良问题者占62.5%。出院1月后复评营养正常有21例,不良风险有11例,营养不良有8例,营养不良问题者占62.5%,这些结论均高于文献对普通人群的营养评估结果。结论高龄是影响患者营养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超高龄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筛选出营养不良问题者并分析营养不良相关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能有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我院的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8%,常规组为79.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9%,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于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风险因素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内感染(PPI)易患因素。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沈阳市胸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肺癌患者155例,对他们进行了"PPI常见易患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有无发生PPI进行分组对照比较。结果 155例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PPI者71例,患病率为45.81%。PPI组的吸烟指数、既往呼吸疾病史例数、合并糖尿病例数、中央型肺癌例数、术前KPS评分、术前肺功能异常例数、全肺切除术例数以及手术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和留置引流管时间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吸烟、既往呼吸疾病史、糖尿病、中央型肺癌、术前KPS评分、术前肺功能异常、全肺切除术以及手术、使用呼吸机和留置引流管时间过长均可能为老年肺癌手术患者发生术后PPI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长期住院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鼻饲与非鼻饲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对我院老年医学科105例长期住院(住院时间≥6个月)老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调查,其中非鼻饲患者63例,鼻饲患者42例,选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记录患者的相关营养指标,包括体质量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骨钙素、维生素D、钙、铁、锌。结果 (1)105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24%,44.76%的患者无营养风险,其中鼻饲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于非鼻饲患者(P0.05)。(2)105例患者的BMI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2.85%,且鼻饲组高于非鼻饲组(P0.05)。(3)非鼻饲组的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鼻饲组(P0.01和P0.05)。(4)鼻饲组的骨钙素水平高于非鼻饲组(P0.05),非鼻饲组铁含量较鼻饲组高(P0.01),其他营养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住院的老年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非鼻饲饮食的营养状况优于鼻饲饮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老年腹部术后认知障碍对心理护理需求影响。方法173例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7d时接受了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估,"心理护理工作量调查表"在出院前完成。结果173例近期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中,术后发生POCD患者44例(25.43%),没有发生POCD患者129例(对照组),POCD组的心理护理总时间、每天心理护理时间、每次心理护理时间、心理护理总频度和每天心理护理频度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老年腹部术后发生POCD患者的心理护理需求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骨质疏松,适应能力下降,受到外力时极易发生骨折,髋部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因机体组织器官功能衰退等原因,大部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骨折前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长期卧床、活动减少和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又易使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护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23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随机选取年龄≥65岁,ASAI~Ⅱ级的80例患者,平均分配为观察组(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麻诱导前给予观察组溶解其他药物后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组40例患者在基础量(100ml)生理盐水中溶于20万单位的乌司他丁,静滴需在20分钟内完成,静滴完成后以微量泵泵入,速度为10万单位/小时,持续至手术结束。此次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4个不同时段从抽取的静脉血血浆中的IL-lβ,IL-6,IL-10的浓度;4个不同时段为T1(麻醉诱导前)、T2(手术开始前)、T3(术后6小时)、T4(术后24小时)。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测试,术后MMSE评分较术前下降大于一个标准差判定为发生POCD。结果对照组IL-1β,IL-6于T2,T3点较观察组明显升高(P0.01);IL-10于T2,T3,T4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两组MMSE评分均于术后6小时较术前减低,但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对照组术后6小时有16例发生POCD,发生率为40%;观察组有6例发生POCD,发生率为1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h IL-1β,IL-6的升高与MMSE评分下降有相关关系(r=0.656,0.797,P0.01)。结论老年人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损害与促炎因子IL-1β,IL-6的升高有关,IL-1β,IL-6的过度表达可能会导致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乌司他丁可降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临床患者的随机分组观察比较,探讨髂筋膜室阻滞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护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5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采用PFNA内固定的患者分为2组,围手术期采用髂筋膜室阻滞镇痛26例(观察组),采用综合镇痛24例(对照组)。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情况、股四头肌的肌力,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肌力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可坐起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9个月随访时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250,P=0.217;t=0.479,P=0.633)。结论髂筋膜阻滞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安全、有效,术后患者卧床时间短,康复时间短。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老年肱骨近端NeerⅢ型、Ⅳ型骨折采用肱骨头置换及锁定钢板固定的疗效对比,指导临床选择更合理的手术方案。方法我科2012年至2016年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及肱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的63例肱骨近端粉碎(NeerⅢ型、Ⅳ型)骨折患者,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9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术中的出血量、术后的引流量、切口愈合时间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周、12周)Neer评分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6月、9月、12月)Neer评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肱骨头置换术优良率为82.7%,锁定钢板固定组优良率为85.3%,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组术后发生骨折移位后畸形愈合1例,患者耐受良好,骨折不愈合1例。肱骨头置换组发生腋神经损伤1例,术后经消肿及营养神经等药物应用4月后康复。发生脑血管意外1例,转神经内科治疗。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锁定接骨板固定术远期效果相对优于置换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及分析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宫颈癌患者153例,对入选对象进行了"发生尿潴留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按术后是否发生尿潴留进行分组对照比较。结果 153例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者47例(30.72%),对照组为未发生尿潴留患者106例(69.28%)。发生尿潴留组和对照组常见危险因素指标比较中,老年尿潴留组的平均年龄、高病理分期、广泛子宫切除手术、过长手术时间、过多术中出血、术后尿路感染及长时间留置尿管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年龄大、高病理分期、广泛子宫切除、手术时间长及出血多、术后尿路感染及长时间留置尿管都为老年宫颈癌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股骨骨折的老年患者,在采取硬腰联合麻醉下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并自愿采取术后镇痛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舒芬太尼)和研究组(右美托咪啶复合舒芬太尼),每组62例,于手术结束后2小时、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内监测采用舒适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Ramsay镇静评分标准、记录患者自行按PCA键的次数、术后48小时的不良反应。采用谵妄评定法(CAM)量表测定谵妄的发生,采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测定POCD的发生。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以及舒芬太尼组镇痛效果更好并且随着时间延长,镇痛舒适度评分逐渐增加,镇痛效果评分逐渐降低(P0.05);出现恶心、呕吐更少,心动过缓更多,按压PCA次数、发生谵妄和POCD更少(P0.05)。在术后7天,研究组比对照组患者评分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相比较单用舒芬太尼,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啶以及舒芬太尼,起效快,同时可以减少术后谵妄以及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因素,建立判别方程,为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提供依据.方法以髋部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及保健体检的老年妇女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测量所有样本髋部BMD(病例组为健侧,对照组为左侧)、颈干角(NSA)、左手握拳力;根据身高体重算出BMI;确定个人及家族女性骨折史.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及判别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为:ward区BMD、NSA、BMI、左手握拳力;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判别方程:Y1=-8.802×X1 88.803×X2 9.936×X3 8.119×X4 2.634×X5 22.439×X6-691.647,Y0=-9.901×X1 93.959×X2 15.872×X3 8.045×X4 3.037×X5 23.533×X6-696.284;将判别方程进行组内回代检验,特异度为76.7%,灵敏度为86.7%,预测正确率为81.7%.结论通过判别方程能够预测老年妇女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