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内脏动脉瘤的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内脏动脉瘤患者25例,包括脾动脉瘤8例,肾动脉瘤5例,肝动脉瘤5例,胃十二指肠动脉瘤3例,肠系膜上动脉瘤2例,支气管动脉瘤2例。8例采用弹簧圈瘤体内填塞加明胶海绵颗粒填塞术,13例行单纯弹簧圈瘤体内栓塞术,2例动脉植入裸支架配合瘤腔栓塞术,2例行分支动脉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术后1月、3月、6月行超声或CTA复查,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本组内脏动脉瘤均成功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栓塞治疗后造影示动脉瘤腔、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体内无明显对比剂显影,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36个月,未见动脉瘤体破裂出血、复发或增大。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治疗内脏动脉瘤的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微波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患者应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试验组30例患者应用微波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记录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86.67%)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中使用微波消融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治疗方法得到显著疗效,不良反应少,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老年晚期贲门癌采用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近期疗效及生存率。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选择本院收治的老年晚期贲门癌患者329例作为研究资料,均行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评价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并随访3年观察5年生存率。结果经治疗后329例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近期治疗有效率为42.55%;发生溃疡出血57例,黏膜损伤26例,恶心呕吐104例,白细胞计数降低32例,肝功能损伤29例,肾功能损伤33例。6个月生存率为84.50%,1年生存率为61.40%,3年生存率为42.25%,5年生存率为15.81%。结论左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老年晚期贲门癌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且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之间,在我院住院并且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表浅层膀胱癌的患者12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的各项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3%,对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31%,两者差别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61%,对照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13.11%,复发率为两者差别显著(χ~2=10.859,P=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方案中,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住院费用,同时有效控制了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老年人支气管异物的认识,从而能及时诊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分析我科近十年来纤支镜室检查及治疗的老年支气管异物患者8例。结果8例中仅有1例检查时已确诊为支气管异物(为金属牙套),7例临床诊断分别为肺部阴影性质待查(疑肺癌)2例,慢支感染3例,肺炎1例,支气管哮喘1例。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其中反复咳嗽、咳痰伴发热5例,咯血3例。异物滞留气管、支气管时间3天-1.5年。4例经纤支镜钳出或吸出异物,4例在纤支镜钳检后异物自行咳出。结论老年人支气管异物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原有慢性疾病所掩盖,且往往不能提供异物吸入史,故而容易造成临床误诊。纤支镜检查是确诊和治疗老年人支气管异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于老年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治疗肝癌的患者中选取7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成采用TACE治疗的观察组(35例)与采用单纯灌注化疗方案治疗的对照组(35例)。两组分别以各自方案进行3次治疗,每次治疗间隔时间均为1~2个月,经3次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水平,以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经各自方案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卡氏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卡氏评分为74.26±11.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68.28±9.86分。此外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为60.00%,临床获益率为7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45.71%与临床获益率65.71%,上述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对老年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确切,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灌注化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细胞癌与单纯TAC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208例肝细胞癌介入治疗的患者并进行分组,纳入研究范围标准为肝功能child分级A~B级,最大肿块直径(或2~3个病变直径总和)3.0~10.0cm,其中行TACE+RFA患者为治疗组共98例,对照组TACE患者110例。分别从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甲胎蛋白(AFP)数值、复发率、生存期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肿瘤坏死程度、肿瘤复发比率、AFP数值变化、生存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治疗肝细胞癌非手术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8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患者诊断和治疗,分析该病病因,总结药物治疗的经验。方法对辽宁电力中心医院于199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急性上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案和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治疗期间未出现死亡病例。术后治愈2例,好转5例,未愈1例。出院后随访半年,患者手部功能障碍2例,冠心病发作死亡1例。结论急性上肢动脉栓塞药物治疗效果确切,可做为不具备血管专科治疗条件医院对高龄老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0例明确诊断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采用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心超及心电图,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4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中39例封堵治疗获得成功,成功率97.5%,术中和术后应用左心室造影和超声心动图观察无明显残余分流和严重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国产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酚妥拉明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2 0例肺结核大咯血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采用酚妥拉明静滴 ,对照组采用垂体后叶素静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88.4 % ,对照组总有效率76 .7%。结论 :酚妥拉明与垂体后叶素均为治疗肺结核大咯血有效药物 ,但酚妥拉明副作用少 ,应用范围更广 ,更应受到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随着微侵袭神经外科的发展,在数字成影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我科自2003年5月~2005年12月经全脑DSA检查确诊颅内动脉瘤21例,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材料21例患者均经DSA证实为颅内动脉瘤,其中后交通动脉瘤8例,颈内动脉瘤6例,前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其中1例后交通动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NSCLC患者,CT导引下经皮穿刺植入I~(125)放射性粒子联合单药替吉奥治疗肺癌的近期疗效、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针对25例75岁以上NSCLC患者,应用单药替吉奥联合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放疗进行临床治疗,观察2~4个月CT扫描的病情变化。结果术后2月、4月、6月随访,25例有效率分别为84%,88%,88%;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少量咯血、厌食、轻度呕吐、皮肤色素沉着、白血球下降。结论应用单药替吉奥联合I~(125)放射性粒子植入组织间放疗治疗75岁以上老年NSCLC安全、并发症轻、近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各种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62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对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其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并发症的防治措施。结果 62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早期并发症有肺部感染11例、泌尿系感染7例、褥疮5例、切口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2例、术后谵妄3例和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发生率分别为18%,11%,8%,3%,3%,5%和5%,所有患者经对症处理和治疗后均顺利出院。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分析其并发症原因,给予对症处理和积极防治措施有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 :对经食管吞钡X线拍片确诊的 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并评价其近、远期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 :16例患者中 ,12例 (75 % )显效 ,4例 (2 5 % )有效 ,总有效率为 10 0 % ;远期疗效 :16例患者中 ,1例 2周后复发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复发 ,另有 1例在治疗后的半年内复发扩张治疗后 ,半年再次复发 ,经直径 4 .0cm气囊扩张后 4年未复发。结论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易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 ,但有较多的细小经验及体会值得总结 ,以便更完善和更成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支架血管成形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6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有明显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缺血临床表现的患者,经脑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后予以支架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狭窄血管均得到成功的扩张,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78.4±6.2)%和(13.4±4.5)%,所有残余狭窄均小于3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症状均得到控制,脑梗死患者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支架血管成形术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短期疗效肯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药物治疗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3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根据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华法林,21例)和观察组(利伐沙班,42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栓塞事件与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出现缺血性脑卒中、肺栓塞、下肢静脉栓塞、心肌梗死等栓塞事件的发生率为11.9%,出血性脑卒中、颅外大出血、一般出血等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9.5%,均低于对照组的38%与28.6%(P0.05)。对照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6.6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0.48%,P0.05。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采用利伐沙班药物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抗凝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分析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瘢痕妊娠4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的原则将46例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n=23)与对照组(n=23)。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清宫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术后并发症、治疗前后血HCG水平。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月经恢复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相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HCG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经阴道剖宫产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经济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肝胆损伤患者实施控制性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至2016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肝胆外科患者84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5例,死亡率为11.9%,术后肠梗阻患者1例,肺部感染患者2例;对照组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死亡11例,死亡率为26.2%,术后肠梗阻患者4例,肺部感染患者6例。观察组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控制性手术治疗肝胆外科损伤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在临床上具有可观的应用价值,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状小尖刀(简称小尖刀)微创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研究60例桡骨茎突腱鞘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小尖刀组)30例和对照组(封闭组)30例,分别采用小尖刀治疗、封闭注射法治疗,通过患者疼痛改善评分(VAS)、腕关节活动度、复发率,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疗程对照治疗,封闭组疗效为73.3%,克氏针刀组疗效达90.0%,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闭组复发率为23.3%,尖刀组为3.2%(P0.05)。结论小尖刀操作便利,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易被患者接受,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我院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2例,依据入院时间顺序分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以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67%(6/36)]远低于对照组[47.23%(1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负性情绪指标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