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西宁。街道上,充满朝气的年轻人迈着急匆匆的脚步,为了生活打拼。远处,几个孩童在追着踢一只足球。转个弯,拐过楼,就在街道的另一边,老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沈着天气和儿女。他们用昏花的眼睛注视着不时走过的路人,好像离这个社会很远……  相似文献   

2.
这件真实的事件,并非个案.空巢老人独自死去,或发生意外救治不及时的事件,时有发生.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相似文献   

3.
随迁老人在城市适应中面临着子女家的"局外人"身份和城市社区的"陌生人"身份的双重尴尬。本文调查表明随迁老人在城市适应中存在着适应程度的个体差异,同时家庭关系、随迁老人夫妇有无一起随迁和参与社区活动频率是影响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因素。现阶段解决随迁老人城市适应问题应以家庭为主、社区为辅;以个体性为主、共同性为辅;以主动适应为主、外力推动适应为辅。  相似文献   

4.
城市通常被认为是与乡村熟人社会相对应的生人社会,随迁老人在流入地社区不仅面临日常生活的转型,还普遍面临融入障碍。南京市某新型社区的田野调查显示,参与广场舞是随迁老人融入城市社区的一条有效路径。面临多重断裂与压力的随迁老人,通过合作与抗争,借助广场舞在陌生的城市社区拓展自己的社会空间,构建趣缘共同体,从而成功走出子代家庭,打破社交区隔,适应城市文化,获得群体归属。有组织的趣缘活动还改造了城市社区生态,链接到城市的社会组织,使随迁老人成为城市基层社区一股重要的参与力量。  相似文献   

5.
空巢老人是社会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其现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借鉴国外关爱空巢老人的经验,从社区思想教育的视角对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以社区为落脚点,探讨关爱空巢老人的必要性和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殊需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龄空巢老人问题日益严峻,他们与中、低龄老人相比,在需求方面具有更大的特殊性,处于更为弱势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特点的描述,详尽分析了他们在日常照护、医疗护理、生命安全以及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特殊需求,以期能够为提高城市高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完善城市社区为老服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运用定量研究发现,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程度介于比较不适应和一般适应之间,而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与其语言交流流利程度、家庭代际关系和随迁老人夫妇有无一起随迁有强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生平情境为理论视角解释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影响因素。定性研究表明,生平情境是影响随迁老人城市适应的重要因素,但随迁老人在再社会化的过程中,手头库存知识会遭遇危机并进行积累,继而拓展他们的生平情境,生平情境和再社会化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相互作用,不断影响着随迁老人的城市适应程度以及个体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吴敏 《社区》2014,(27):30-31
在老龄化社会,老人养老难,空巢老人养老更难。辽宁省大连市一些社区多路径创新社会管理,通过体贴细致的服务,破解养老难题,为空巢老人撑起“保护伞”。一根黄丝带 大连市沙河口区兴工街道泉涌社区,有一支“黄丝带”志愿者服务队,一共28人,他们不仅给空巢老人发放用来呼救的黄丝带,而且每日勤走勤看,发现谁家窗上系有黄丝带,就会前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高校退休职工空巢老人的情况调研,揭示了目前高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对生活中体力活力不从心、遇到困惑问题没人商量、对生病的恐惧、无法排解思想上的空虚和孤独是高校空巢老人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提出了整合学校的资源,建立信息服务、社会服务、互助服务、救助服务等完备的服务体系,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老年志愿服务队伍等对空巢老人提供具体服务,加强人文关怀以及努力营造全校性的尊老敬老的校园文化氛固等做好高校空巢老人帮扶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建立“空巢”老人社区生活支持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空巢”老人家庭急剧增多。家庭虽然在中国养老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传统家庭模式的解体,“空巢”老人的出现与传统的养老模式形成巨大的反差,在家庭照料资源减少、社会照料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形成了老年照顾资源的断层,而新的社会养老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实行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模式有诸多的优势,现阶段要充分重视社区在为养老服务中的作用,尤其要完善“空巢”老人社区照料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敏之 《社区》2014,(7):25-25
为提高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切实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方便,河北省唐山市友谊里社区为辖区内子女在外地的8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配置了简便易用的“老年机”。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进程中我国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空巢老人在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文章介绍了城镇化对城市空巢老人带来的影响,指出了空巢老人养老和医疗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提出建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机构来应对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并采取SWOT方法分析了社区医养结合应对空巢老人养老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和外部机遇与挑战,从生活质量理论和社会支持理论探讨了社区医养结合的价值,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社区医养结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城市由于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和人口结构,面临着更为庞杂的养老问题,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的供养问题。只有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两种方式相结合,加快实施专业化人才培育及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等措施,才能改善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纵观这些研究成果,发现研究者大多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已有的成果进行梳理,并从5个方面(即农村空巢老人的概念和分类、农村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农村空巢老人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农村空巢老人问题解决对策等)进行系统地总结,在此基础上,得出农村空巢老人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普遍,而体育运动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的调节效果是其他手段难以替代的.经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城市空巢老人心理状态和适合老年人的六项体育项目的心理效应予以分析,探讨了患有不同心理健康问题的空巢老人应选择哪些项目进行改善,帮助其克服心理问题,以促其增强幸福指数,愉快地安享晚年.  相似文献   

16.
心理弹性是个体面对危机时可以发展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目前心理弹性研究范式有主效应模式,中介作用模型,交互作用模型。心理弹性模型的研究以Garmezy,Masten,Tellegen提出的补偿模型、挑战模型和条件模型最有代表性。国外对于心理弹性的测量有一些得到广泛认可和使用的量表,但目前能检索到的中文版心理弹性量表很少。国内研究者基于成熟的心理弹性理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综述研究和干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关系网络视阈下农村随迁老人城市适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籍老人随子女进入城市生活,形成农村随迁老人这一特殊群体。进入城市后,由于家庭关系变得复杂、社会交往关系不断萎缩、信任关系逐渐减少以及价值关系受到冲击,农村随迁老人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出发,帮助农村随迁老人适应城市生活应充分发挥家庭关系网络的基础作用,扩展社会交往关系网络,重塑社会信任关系网络,调适价值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18.
社区为老服务中的精神关爱存在主体缺位、行动错位和方式刻板三类问题。社区对老人精神关爱的发展痛点包括缺少政策支持、缺少老年人精神需求的实证调查、缺少保障资源和缺少职业应对。提出制度性纳入为着力点保障工作要素就位、标准化建设为切入点提升社区精神关爱的服务质量、职业化建设为关键点提高社区精神关爱的专业服务能力、市场化参与为支撑点实现社区精神关爱的服务主体多元、以互联网+为助力点创新社区精神关爱的工作服务方式是解决问题与消解痛点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人空巢率迅速上升,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日益突出。重视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有着重大的时代价值,为现实所必须。但是,由于农村家庭精神养老功能弱化,空巢老人精神自养不足,农村社区精神养老供给缺乏,精神养老政策法规缺位等,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严重不足。倡导养敬并重的孝道伦理、构建社区服务体系、提升老人精神自养能力、健全多元养老机制、完善养老法规制度、推动城镇化建设与养老事业协同发展,是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精神养老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空巢老人是农村老年群体中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城市化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空巢老人的数量已日益庞大,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完善广大农村老年群体养老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首先要完善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制度,本文以此为基点,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如何完善甘肃省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