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的道德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的信仰危机,即人们开始质疑我为什么要有道德这一根本问题。从个体的角度来说,道德是其在社会中赖以生存的必要前提,在交换中获取利益的根本保障,在生活中自我实现的重要途径。幸福是德行的间接奖励,这种奖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2.
一、承认个体具有道糟的价值‘人的生命本体,是个简单个体性生物学事实。由此人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也首先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人类的历史最终归结为“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始终只是他们个体发展的历史”。尊重个体生命的存在,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结果;承认人类个体具有道德的价值,就是承认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诚然,人是以群体的方式生活的,任何个人都只能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本质就其现实性而言,只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当然…  相似文献   

3.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历史规律的科学 ,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流俗理解”。其实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对历史所作的存在论考察。流俗领会的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是对有待被意识所关照的肯定作为唯心主义抛弃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对历史的理性批判。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因素仍然包括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特征之内  相似文献   

4.
要理解康德的情感思想,需对其不同语境的不同表述有整体的把握,才能体贴情感对于其道德哲学乃至整个批判哲学的深意。康德的情感思想与苏格兰启蒙中的情感思想既有很大差别又深刻相关,在其相互对观中可深入体会情感的道德意义,并藉以重释孟子四端(四德)说。  相似文献   

5.
在“救国”与“载道”、“有用”与“无用”的话语角逐中,晚清文学功能观历经“文无所用”与“文学兴国”的两歧分流,最终汇流于“文学救国论”的强势话语。从他者资源的译介上看,晚清“文学救国论”这种常识上的“功利主义”,其论思形式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可称为“无意识的实用主义”。从内在理路剖析,可追溯到儒家“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文学观,要言之,“文学救国论”可以解读为儒家实用主义的晚清呈现。然而,“文学救国论”依然因循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也未能摆脱“以反载道始,以载道终”的固有思维窠臼。“文学救国论”这一儒家实用主义文学观当代价值的再阐释,需要引入新儒学与新实用主义的思想资源,在对二元对立的解构中重构文学张力,实现“文学自主论”与“文学工具论”的互济对话。  相似文献   

6.
“红色经典”既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话语类型指称,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进程中一种文学经典化的历史路标。对“红色经典”不能因为过去和现在对其“政治意识形态化”的简单化定性而放弃应有的学理评判。本文从“现代性”文化传统的审美延续、历史化叙事的运行逻辑、文学经典性的特定范型、以“革命”为主导话语的美学法则、大众化的文体形式等方面阐释了“红色经典”的生成机制和创作形态。本文的目的并不是要执意确认其经典性意义的高与低,而是为了论证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经典形态的“红色经典”,其价值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为“价值中立”辩护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价值中立”辩护李金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梁任公语)在中国社会学界正如在社会科学的其它领域一样,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即主张我们应当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坚决拒斥价值中立的研究立场。持此主张者大凡不外乎这样三个理由:...  相似文献   

8.
韦伯命题揭示了西方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伦理文化价值形态伴随社会结构变迁的现代性转型,其创造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价值激励形态,为实现社会发展提供了特有的伦理动力;文章从对韦伯命题的重释中,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道德激励实现的三重维度及其功能结构。  相似文献   

9.
个体道德作为道德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于调整主我与客我之间矛盾 ,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缓解人的精神压力 ,平衡人的矛盾心态 ,维护人的心理健康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个体道德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其产生须具备如下条件 :只有从理论上阐述清楚个体道德产生的条件、研究对象等一系列问题才能科学地指导个体道德实践 ,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个体道德的社会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道德教化的过程.从理论上分析了对个体道德实施有效调控的机制,对现行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调控机制运行的角度,予以了辨析、诊断,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岩 《北方论丛》2015,(4):29-33
在当代文学批评语境下,如何较好地契合中国古代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当代理论重构的意识切入,分析“文气论”的现代话语范式,主要涉及“文气论”的哲学根源,指出“文气”之清浊决定了文章的审美价值,物之美恶;在“文气论”中,蕴含着作者与文本、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个人气质与后天学养、内容与形式等诸多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无不彰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突出特点———浑融性。文章关注从哲学和科学上的气论哲学到文学批评话语上的“文气论”这一生命美学范畴对现代话语范式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对比西方传统美学中崇高与美的审美范畴对立,阐释“文气论”的普适性价值及其合理性,使其现代阐释及美学重构成为可能,并为建立跨文化的美学理论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鲁之争"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意味深长的文化景观,而鲁迅的"不宽恕"与胡适的"宽容"常被同时提及、比较。作为20世纪中国最富有影响力的思想者和文学家,鲁迅的"不宽恕"究竟传达了怎样的讯息?在他所留下的堪称丰富的精神遗产中,"不宽恕"究竟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鲁迅的不宽容及其强调复仇、决不妥协的"精神界战士"形象,是当今文化语境下仍然值得人们探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分析哲学的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在厘清“普遍价值”基本意涵的同时,对“普遍价值”的构成维度逐一重组,可达致对其本真涵义的弥合,并在全球化宏阔视野下悬疑性地构筑“普遍价值”的本意,即以文化交流为介质,在体现国家利益的前提下,促进人类消弭分歧,共克难题,共同走向繁荣和谐的一种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14.
庞朴从郭店楚简《六德》和《五行》两篇中读出了原始儒家所倡导的"三重道德"思想,即"六德"(六种人伦)、"四行"(四种善行)、"五行"(五种德行),它们分别关注人的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宇宙存在。"三重道德"共用"仁"、"义"、"智"、"圣"等道德语言,强化了中国伦理、政治、宗教三合一的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要求我们赋予"三重道德"以新的时代内涵。将"三重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分析比对可以发现,新时代的"仁"即"友善","义"即"民主"、"公正","礼"即"平等"、"法治","智"即"文明","信"即"诚信","忠"即"爱国"、"敬业","圣"即"富强"、"和谐"、"自由"。原始儒家的道德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5.
代利刚 《东岳论丛》2022,(11):134-141
资本逻辑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等领域使用的高频范畴,对此,国际学界的研究有着两种倾向:要么把资本逻辑理解为历史的机械反映,要么理解为近黑格尔式的自否定。不同的倾向导致了对于资本逻辑内在矛盾的不同理解:要么理解为机械的对立,要么理解为抽象的否定。从西方哲学传统来审视,上述解读把资本逻辑解读为“逻各斯”。通过对《大纲》和《资本论》的平权解读,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资本逻辑是“历史抽象”的结果,表现为逻各斯和努斯精神的统一;资本逻辑的限度在于资本的外在目的和劳动者的内在目的、资本的贪欲和劳动的生命力之间的异质性。进一步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现实的人”不仅仅是社会关系中物质生产的人,而且是有着逻各斯和努斯精神的鲜活生命体。社会规范“同一”或对象化这种具体的生命体的同时,又有着“非对象化”的“异质”和对抗。  相似文献   

16.
个体道德意识的特殊本质在于个体主体性。个体主体性是道德个体对自我及其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的认识 ,它包含着创造力发挥的内在欲求 ,是形成个体道德活动动机的内驱力。主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是个体主体性的三个主要功能表现。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以个体修身为出发点,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的主观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为仁”的目的并不局限于“修己”,它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为仁”、“修己”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从而实现社会修道的和谐局面.因此,孔子“为仁由己”思想的实质是社会的责任和道德的追求,这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们当下的道德活动,包括道德认知、道德实践和道德评价等都具有宝贵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谈天 《理论界》2023,(12):37-43
在先秦儒家思想中,“形”概念一般被理解为个人道德修养的外在呈现。而在荀子那里,“形”并不局限于个人的修身之事,还具有了礼则化的规范意义。荀子认为,“形”的实现必须通过“心”之持养,经历“心”之思虑、决断,不断地接纳与践行礼义法度,方能于外有所呈现,而“形”之展现,必须使之普遍化、礼则化,否则只是容貌、仪态、言辞的表现而已。一种没有标准衡量的道德修养,是无从判定修养境界的,也是无法令人信服的。“形”必须依从礼义,以礼义为准绳,从而实现客观的教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 (一) 伦理学界一般从道德的功能来理解道德的价值,认为道德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于是便得出结论,说道德的价值就在于它的调节功能。由于对道德功能认识的偏颇,从而对道德价值的归结发生了偏差。传统观点所说的调节,往往是指用已有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这种观点对道德的功能来说,实在是一种束缚。对约束的正确理解,应是人们的行为受客观必然的限  相似文献   

20.
"先进生产力代表"不仅具有哲学历史观的意义,而且具有道德价值意义."先进生产力代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的基础内容,为正确处理我国社会当前的一些重要伦理问题厘出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