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叶酸片治疗老年H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64例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叶酸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8天。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8.13%),P0.05。两组治疗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DBP、SBP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Hcy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Hcy的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叶酸片能更有效控制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显著降低血清Hcy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于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150mg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治疗,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150mg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血压和血尿酸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7.50%(39/40)]高于对照组[90.00%(36/40)],P0.05。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显著,能够较好地控制血压、血尿酸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高血压和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的相关性进行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135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纳入研究中,依照24h动态监测25(OH) D水平,分成正常组(70例)和缺乏组(65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压与BPV情况,同时剖析25(OH) D与BPV的相关性。结果通过测定,缺乏组患者的24h收缩压(24hSBP)、24h舒张压(24hDBP)、日间收缩压(d SBP)、日间舒张压(d DBP)、夜间收缩压(n SBP)、夜间舒张压(n DBP)、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 SSD)、日间舒张压标准差(d DSD)、24h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h舒张压标准差(24hDSD)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 0. 05);通过分析,25(OH) D水平和24hSSD,24hDSD,d SSD及d DSD存在负相关性(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清25(OH) D与血压变化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动态血压检测符合血压晨峰标准的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替米沙坦;对照组给予口服吲达帕胺和替米沙坦;疗程为4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期满时晨峰血压下降的程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经药物治疗后均可有效的降低血压,服药后各组SBP、脉压、晨峰血压均明显低于服药前;且在服药后降低24小时平均SBP、脉压、晨峰血压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能够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晨峰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和讨论采用厄贝沙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并遵循单盲平行的原则将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因患原发性高血压而至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患者64例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联用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状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96.87% VS 71.87%),舒张压与收缩压明显较低,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联用氢氯噻嗪治疗,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还能充分改善患者的血压状况,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0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2例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45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强心剂及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观察组外加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总有效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43%),P0.05;观察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心功能和心律失常改善效果明显,此方案在临床上可以广泛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甲状腺素联合治疗老年重症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单一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甲状腺素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心排出量(CO)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各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总甲状腺素(T4)、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T4、T3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重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与甲状腺素实施联合治疗,可使心功能以及活动耐量得到显著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脑心通胶囊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97)和对照组(n=96)。对照组采用ACEI(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脑心通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血管内皮功能[血清脂联素、内皮素-1(ET-1)、血浆一氧化氮(NO)]、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8%(93/97),高于对照组的80.21%(77/96)(P0.05);治疗后研究组SBP、D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脂联素、血浆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9%(3/97),低于对照组的10.42%(10/96)(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联合ACEI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依贝沙坦对老年性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T1)依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的影响.方法观察对象为原发性高血压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45例,给予依贝沙坦口服12周,正常对照组40例.治疗前后采用偶测血压及24h动态血压监测,对比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N0、NOS指标.结果依贝沙坦治疗后偶测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均明显降低(P<0.01),内皮功能显著改善(研-1明显下降、NO、NOS明显升高P<0.01);相关分析显示NO、NOS与血压呈明显负相关;ET-1与血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依贝沙坦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明显,对内皮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缬沙坦联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并根据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应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用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和血脂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清晨和24h动态血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组内清晨和24h动态血压的平均SBP与DBP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TC,TG和LDL-C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HDLC水平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高血脂采用缬沙坦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良好,治疗费用低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对老年急性重症左心功能不全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至2018年收治的老年重症左心功能不全患者1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9例和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常规接受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观察组于急性心功能不全发作24h内给予rhBNP,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和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_7时间点SBP、DBP、MAP、CVP、PCWP、LVEF、CO、C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_3、T_5、T_7时间点SC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5、T_7时间点BUN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NP能够迅速改善老年急性重症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并且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已知脉波速度(PWV)是动脉硬度的指示器和动脉损伤的标志量,为探讨臂踝PWV(baPWV)在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血管病的诊断和管理的应用,我们观察了高血压合并或不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时,当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患者baPWV与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为我们对baPWV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患者77例,按高血压有无合并冠心病或糖尿病及单纯高血压者分为3组,将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后,探查心脏结构指标:左心房直径(LA)、左心室舒张期直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测定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F斜率。血管弹性测定:测定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同时仪器可以测定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踝-肱比值。结果baPWV在冠心病组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baPWV和年龄、腹围、LDL、内膜、LA、LVDD、LVPW、SBP、MAP、DBP呈正相关,和EF斜率、EF呈负相关。结论动脉弹性减退后,增加心脏后负荷使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而同时伴随舒张功能的进一步减退,到多种疾病并发时,伴有收缩功能的减退,因此baPWV是一个较为灵敏的显示血管弹性的指标,在没有发展为高血压之前,在动脉粥样硬化发展之中,就可能影响血管弹性。此时早期应用PWV测定仪进行早期监测及干预,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起到积极的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复方制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门诊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3级患者,其中观察组60例服用复合制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照组60例服用钙离子拮抗剂(倪福达)。结论复方制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3级疗效可靠,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5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危险分层分为中危组29例和高危组21例。结合临床资料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通过药物联合非药物干预控制血压。观察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舒张压(SBP)和舒张压(DBP)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两组SBP和DB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P0.01)。3个月后评价疗效,中危组显效21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6%(26/29);高危组显效13例,有效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1.0%(17/21)。随访期间,患者血压控制良好[SBP/DPB控制范围(130~140)/(85~90)mm Hg]。结论老年高血压治疗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药物,同时制定非药物治疗方案平稳降压,以达到改善症状、保护靶器官、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纽曼保健系统模式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9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护理。对比护理前后两组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对比护理前后两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BP与DBP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较护理前低,观察组PSQI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纽曼保健系统模式护理有助于控制血压,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脑糖氧代谢及Toll样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行微创抽吸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MAP,SBP,DBP,PaO_2,PaCO_2)的变化;在麻醉前和术后1天、3天和5天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智力状态测试(MMSE)和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监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糖氧代谢指标(S_(jv)O_2,CEO_2,A-VGlu,AVDO_2,A-VPCO_2和A-VLac);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Toll样受体表达;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开始至术后24小时期间,心率,MAP,SBP和SBP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T_2(钻孔时)、T_3(术后12小时)时刻的心率、T_2时刻的MAP、SBP和SB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在术后1天和3天时,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糖氧代谢指标(S_(jv)O_2,CEO_2,A-VGlu,AVDO_2,A-VPCO_2和A-VLac)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T_2(手术结束后12小时)、T_3(手术结束后12小时)、T_4(术后24小时)时刻的TLR2和TLR4水平较T_0(麻醉前)时刻明显升高(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_2,T_3,T_4时刻的TLR2和TLR4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麻醉,术中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抑制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程度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给药对非勺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经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属非勺型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上午7时服用苯那普利10mg,治疗组上午7时和晚上7时各服用苯那普利5mg.给药6周后复测ABPM.比较两组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24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121.3±4.9)mmHg]、舒张压[(77.6±8.0)mmHg],白昼、夜间血压负荷[(12.7±9.6)%,( 8.5±6.7)%]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分别为SBP 48.65%和77.78%;DBP45.95%和72.2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于非勺型高血压,苯那普利分为早晚两次服用,可以更好改变血压昼夜节律,从而达到保护靶器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联合金水宝胶囊对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替米沙坦组),治疗组40例(替米沙坦联合金水宝胶囊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UALB)、尿白蛋白/肌酐(ACR)、血清肌酐(CRE)、血清尿素氮(BUN)、β2微球蛋白、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脂(Lipids)。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对照组的CRE,UA无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UALB,ACR,β2微球蛋白均有下降(P0.05),且两组之间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的TG,TC,HDL-C,LDL-C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治疗组的TG,TC,LDL-C明显下降,HDL-C上升,且LDL-C与治疗后的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金水宝胶囊可以减少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排泄,可以延缓甚至阻止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发展,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替米沙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利迭联合维生素D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血清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经口吸入舒利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D2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7、IL-23、TGF-β1)及肺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IL-17、IL-23、TGF-β1水平均降低,FEV1、FVC、FEV1%均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7、IL-23、TGF-β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FEV1、FVC、FEV1%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利迭联合维生素D可有效降低老年COPD患者血清IL-17、IL-23、TGF-β1等Th17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麻醉方式在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收治的9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并进行了腹镜手术,将其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组(A组)、全麻组(B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和比较3组患者术中的SBP、DBP变化以及术中肌松效果、出现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气腹后10分钟3组患者的SBP以及A、B组患者的DBP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且A、B组SBP、DBP明显高于C组(P〈0.05);气腹后60分钟A、B组患者的SBP、DBP明显高于麻醉前,且明显高于C组(P〈0.05);放气后20分钟3组患者的SBP、DB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中出现肌松欠佳及患者躁动的发生率较B、C组明显升高(P〈0.05);B组术后24小时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多于A、C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且患者术中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概率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