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地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创新,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认识不足、重经营权改革轻所有权改革、“一刀切”等误区。目前,我国各地在实践中推行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既有利又有弊。因此,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符合当地情况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路径依赖”的有关思想,在制度变迁中,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时,也应该了解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惯性与趋势,在总结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宜的农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着明显弊端 ,农村地权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在农地国有、集体所有、私有、复合所有等思路下 ,农经理论界和各地在实践中建构了多种地权创新目标模式。本文拟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些模式加以综述。一、土地国有化思路下的农地模式  土地国有 ,农民永佃 ,国家征收统一的土地税。杨经伦提出 :在现存的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土地承包经营基础上 ,取消土地集体所有权 ,转归国家 ,用永佃制形式把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土地承包关系制度化和法律化。[1] 安希亻及对上述模式进行了补充 :实施农地国有永佃制 ,国家只征收统一的地…  相似文献   

3.
深化农村改革,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是关键。黑龙江省的农地国有比重较大,且耕地、林地、企业厂矿用地、湿地并存,其权属和使用现状较为复杂。合理建构黑龙江省的农地产权制度并探索其实现方式,对振兴黑龙江农业乃至黑龙江经济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与农地制度创新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本文在探讨非正式制度安排对农地制度创新影响作用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中国农 村中一些主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如平均主义、中央集权经济、家庭和家族观念、公私观念对农地制 度创新的影响。最后是简要结论及其对农地制度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农地供求关系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历史:(1)农地"兼并"与"反兼并"的历史:"公权"与"私权"的循环博弈;(2)农地家庭承包责任制:从"公权"与"私权"的循环博弈到"两权"分离的过渡;(3)农地经营权流转: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的过渡.笔者认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门未来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进一步创新农地经营权的流转制度;二是努力推动农地承包权的自由流转;三是严格限制农地所有权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农地撂荒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条件下,农户非农化带来的农地撂荒问题需要通过农地流转来解决.确权颁证增强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排他性,在农地流转便利、流转收益较大的情况下会促进农地流转,进而减少农地撂荒.采用四川省9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区市426户农户的调查...  相似文献   

7.
农地产权制度及其所形成的农地利益分配关系是决定农地资源配置公平与效率的根本因素。本文在阐述农地的"权"与"益"内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不同产权制度情景下农地权益分配关系以及农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探究了能够实现农地配置公平与效率的合理的农地权益分配关系,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及理顺农地利益分配关系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结论:只有同步推进中国特色的农地发展权制度创新,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赋予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同样权能的制度创新,才能真公平公正理顺我国农地权益分配关系,最终实现农地配置的公平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简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土地为中心的农村产权制度创新既是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 ,又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世界先进农业的冲击和挑战的需要。改革我国农地产权制度 ,可以从界定农地产权、确立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规范土地产权界区、开展农地产权的市场化流转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农地习俗元制度及其对农地外在产权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农地习俗元制度简析长期以来,中国农村是一个典型的传统社会,不同地区农村在农地利用过程中,在国家制度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为协调有关当事之间的相互关系,形成了相应的习俗制度,并且,作为一种自发秩序的习俗,有其自己的实施机制。例如,在农地土地面积、农地市场流转、农地纠  相似文献   

10.
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以带动农民生活方式的变革,必须构建既有利于推动土地流转又保护农民权益的农地现代产权制度,着力推进农地经营权流转以使农民转变为二、三产业以及农业工人。要全面推动农地流转,必须实现农地流转模式创新,按照保护农民土地权利、实现农地产权市场交易、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走向现代农业等基本要求,构建以依法租赁与股份合作为主要内容的农地流转崭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农地制度改革方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中国农地制度的改革,理论界主要提出了三种方案:一是主张在保持现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不变前提下进一步完善家庭承包制;二是主张国家所有、农民永佃,把承包期延长到999年;三是主张实行农地私有。比较分析三种改革方案,农地私有不仅在增加农地产权稳定性、流动性以及提高农地生产力和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而且能够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更好地发挥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从而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农地私有和与之相关的各个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农产品市场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完善是一个统一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兼顾公平与效率,又能保护生态环境,这是最佳农地产权制度选择所应实现的目标。世界上农地产权制度一般都经历了村共有土地制度、领主所有土地制度和个人私有土地制度三个时期,而现代农地制度则经历了耕者有其田和规模经营两个阶段。美国和法国、英国和德国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模式。农地制度的形成受制于资源约束,同时,农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有效统一或实际上的统一是一种历史趋势。历史经验和理论论证了私有农地产权的效率,以及适度的私有产权对生态环境具有的较强保护作用。依据中国的国情,中国目前应实行"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个二元农地产权制度,一方面,它具有和私有产权一样的最大限度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具有最终的控制权,这应是一个兴利除弊、利国利民的最佳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3.
农地产权制度创新与中国农村城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占峰 《江汉论坛》2005,(11):60-62
新中国建立后,农地产权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变革,与之相对应,农村城镇化进程也有许多变数。承包制对农村城镇化的贡献与制约并存决定了农地产权制度必须持续创新。农地股份合作制是有利于城镇化的一种创新选择。  相似文献   

14.
农地制度创新是启动农村改革的一个支点.本文围绕农地制度的相关内容,即农地所有制、农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性质、农地经营运行机制、农地制度创新新思路等的创新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变迁及改革的目标模式丁建中,陈贵江我国农业经过80年代中前期的大发展以后,几经徘徊,近期增长势头仍欠力度,与农村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的势头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农地产权关系从而农地产权制度未能随着农业生...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地流转涉及利益主体众多,复杂利益关系使农地流转陷入博弈僵局:流转制度供给不足,博弈环节纠纷发生率高悬;流转市场尚未健全,缺乏相对独立的公益性中介;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地方权力在流转中干预过度;新型主体生长乏力,多重权利引发投机行为。欲破此僵局,应强化农地流转制度供给,列举清单规范利益相关主体的责权行为;完善农地流转市场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平台作为流转媒介;高效推进落实农地确权,以农村金融促进农地资源的资本权益化;创新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方式,大力培养合格的农民本土创业者。  相似文献   

17.
农地产权私有化与国有化均不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因此,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并非所有权归属的改革,而应是使用权的改革.使用权改革的着眼点是政府应采取明确界定农民土地权利、积极培育农地流转市场及外部环境政策组合,推进农地使用权流转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农地制度变革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庭承包责任制作为我国农地制度创新 ,与人民公社集体经营体制相比较 ,具有较大的制度绩效 ,但它主要解决的是土地经营体制问题 ,并没有解决农地制度的所有问题。 80年代中期以来 ,我国农地使用制度涌现出“两田制”、规模经营、“四荒”使用权拍卖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措施 ,促进了我国农地制度的创新。市场化是我国农地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 ,目前应建立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 ,逐步实现土地市场化。  相似文献   

19.
农地制度是农村社会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农地私有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演进原理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共享经济的本质要求。我国现行农地制度与共享具有内生关系,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家庭承包农地制度并不能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形式,板块化经营不能从生产力层面满足农业劳动者共享发展的要求。新型合作是我国农地制度和经营模式未来发展的合理选择,能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层面保障农业劳动者共享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可以说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内农地制度改革与创新的纲领性文件。针对现有农地制度存在产权残缺、产权的模糊性和非排他性、产权的不可分割性和不可转让性等问题,应创新农地制度的基本思路:形成农地产权结构合理,主体界定清楚,边界清晰,交易成本、监督成本、社会摩擦成本和社会稳定成本最低,农地配置效益最高的农地制度。通过农地产权多元化,使用权流动化、价值化、证券化,承包权物权化或财产化,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化来降低综合成本,提高制度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