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以泰安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的民俗文化是东山泰安旅游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但由于较长时间以来,当地相关机构对民俗文化的旅游价值认识不足,泰安市的民俗旅游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尚处于待开发状态。文章研究了泰安的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以期对营造良好的泰安民俗旅游环境、使泰安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已成为各国旅游开发的重点之一。民俗旅游有其自身的特点,它的开发模式、开发特点和资源选择,都应遵守一定的原则。黔东南州黎平县是全国最大的侗族聚居地,也是贵州省原生态民俗文化的集大成者。因此,对黎平民俗旅游进行环境分析和战略定位,对侗族地区的民俗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经济的内涵,原生态民俗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差异民俗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法宝,参与性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出民俗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力,要加强宏观设计,制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丰富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整合,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注重次生经济,开发民俗旅游商品,做好宣传、交通、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4.
民俗文化成为旅游经济的内涵,原生态民俗成为旅游经济的新亮点,差异民俗成为拉动旅游经济的法宝,参与性为旅游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生命力,充分显示出民俗文化对旅游经济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民俗文化作用力,要加强宏观设计,制定旅游开发战略规划,丰富旅游项目,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整合,合理规划旅游线路,注重次生经济,开发民俗旅游商品,做好宣传、交通、人才培养等配套工作,构建系统的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5.
浅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注重因类而宜,实施各不相同的分类保护方法。对民俗文化的保护,可在合理开发民俗旅游中盘活民俗文化资源,创建民俗文化保护区,利用高科技手段记录和保存。对民间文学的保护,既要加强理论研究,又要宣传推广和开发利用其资源。对民间表演艺术的保护,要营造好文化生态环境,提高民间艺术工作者和艺术骨干的素质和水平等。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主要应做好优秀传承人的认定和保护工作,通过多种方式使他们的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俗旅游是促进文化传播的一种方式。本文阐述了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概念和种类特点,从当地居民、民俗文化、产品认知、旅游环境以及专家学者等角度着重探讨了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的参考意见,推动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认为,民俗文化是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加上人们缺乏保护意识,民俗文化环境正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 保护民俗文化环境,是民俗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文章提出了民族文化环境保护的若 干措施。  相似文献   

8.
四川境内的泸沽湖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由于开发较晚,加之前期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忽略,目前泸沽湖景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不少问题.从民俗旅游学的理论和视角出发,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民俗旅游的基本理论,对玉林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归纳和价值评价,指出了玉林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优势,并且针对玉林民俗旅游的开发现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地方民俗旅游文化既是国家最新“三农”工作中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也是国家文化与外宣中不可或缺的例示。地方民俗旅游项目不应仅囿于本土,更要着眼于跨境乃至跨国的外宣途径以实现己身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目标。贵州地方民俗文化资源丰富,然而相应的外宣研究近于边缘地带。基于可及文献的综合梳理,研究认为,地方民俗旅游文化属于中国文化负载项,文化负载项的通用翻译策略适用于地方民俗旅游文化外宣。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发展民俗旅游具有很大的资源优势,其民俗旅游资源具有类型多样、分布集中、文化内涵独特等特征,是发展民俗旅游的重要资源条件。由于黑龙江省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针对各民族民俗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有效利用民俗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循突出重点、市场导向和点线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民俗旅游的社会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特色旅游,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具有独特的魅力,其社会价值不可忽视。通过民俗旅游这个窗口,可以弘扬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民俗旅游的开发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提供了前提;民俗旅游对民族文物、古迹及少数民族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由于民族民俗旅游真实性感知源于人们的时间观,因而民族民俗旅游的时间维度取决于民俗时间与旅游时间的冲突与消解,其可能路径是多方协商目的地社会传统节庆民俗的文化展演时间和内容,并预测和评估民族民俗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开发实践和大量游客的到来,会变动民族民俗的空间范围。民族民俗旅游空间的有效维系,需要在就地式的生态模式和变迁式的异地开发模式中抉择。总之,民族民俗旅游无法逾越自身的时空维度和文化场域。  相似文献   

14.
开发桂北、桂中民俗旅游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的欣赏对象主要是各民族的民俗风情。近年来,桂林市和柳州市等旅游部门对开辟民俗旅游项目进行了一些尝试。如桂林市旅游局推出的“漓江民俗风情游”、“桂西北少数民族风情游”,柳州市旅游局推出的“少数民族节日游”等专项旅游项目,受到中外游客的欢迎。但是,这些已开发的民俗旅游的规模程度和提炼的深度,不论是与桂北桂中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作比较,还是与桂林市旅游发展,与桂北桂中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客观需要来比,都是远远不够的。桂北民俗旅游仍然是一个十分薄弱、亟待开发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就广西民俗旅游的经营开发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提升广西民俗旅游的经营竞争力,必须从加强景区(点)的服务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开发创新管理这三个方面来进行研究.并认为在开发中还应该注意一系列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民俗旅游成为旅游深层次开发的热点之一,各地民俗旅游活动项目如火如荼的展开.但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文化工业生产理念的侵入,导致非理性的民俗旅游产品开发泛滥成灾.基于对这种现象的反思,提出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化"理念的结合,试图通过理论和实证的分析,说明其建构的意义.并通过构建社区参与的一体化开发模式,以提升"文化自觉"意识.民俗旅游以文化取向的发展形态正是民俗旅游与"文化产业化"结合产生的可能结果.它将改变单一的经济利益的追逐,通过独具匠心的创意而更多地赋予旅游业娱乐、文化、教育的功能,良性互动的联动效应将改善旅游地的产业结构,繁荣地方经济的同时弘扬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怀化古称五溪之地,2.7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达68%,是全国9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怀化历史和民俗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以洪江古商城、芷江受降城、黔城古镇、荆坪古村、高椅古民居、通道古侗寨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集中连片的古城古镇古村群落。做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利于提升怀化旅游的知名度,确立怀化——中国第一古城古镇古村群落的形象定位,有利于发掘怀化市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8.
民俗文化旅游是以多元文化为基础的特色旅游,能够满足游客不同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及旅游开发进行研究已成为当今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希望将民俗文化融合到旅游开发中去,实现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县域经济的共融局面.  相似文献   

19.
青海民俗文化的发掘与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拥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尤其是民俗旅游资源种类繁多、民族个性鲜明,是青海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对青海民俗旅游资源进行了简单的分类,提出了开发中的一些思路,旨在说明,促进青海旅游业健康发展,必须挖掘青海旅游文化之内涵。  相似文献   

20.
海洋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民俗文化是具有典型特色的海洋文化的一个构成。青岛作为一座海滨城市,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也是中国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证明,海洋民俗文化具有自己的典型特征,代表着一定的文化。近几年随着旅游产业的开发,海洋民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一旦得到开发将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本文主要立足青岛,对其海洋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青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