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商品流转大体有三条渠道,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农村集市贸易和城市农副产品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对计划市场的必要补充。因而是一条必不可少的社会商品流通渠道。  相似文献   

2.
高其荣 《云梦学刊》2011,32(6):58-63
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我国农村集市贸易经历了从关闭到有限开放,第二次关闭到重新恢复,再到进一步恢复的曲折历程。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我国的农村集市贸易政策是管得过严、管得过死。关闭农村集市、限制集市贸易是因为夸大了农村集市贸易冲击计划市场、滋生“投机倒把”和产生资本主义等消极作用;开放农村集市、恢复集市贸易是因为认识到了农村集市贸易在促进农副业生产发展、活跃城乡市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 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商业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这个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出来。”“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情况,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切实改进商业工作,大力疏通、扩大和增加流通渠道,做到货畅其流,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商业在促进生产、引导生产、保障供应、繁荣经济中的作用。”这是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社会主义商业的唯一正确方针。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负有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任务的农村商业,在我国商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的党一贯重视农村商业的作用,把农村商业,作为同农民群众进行经济  相似文献   

4.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商业经历了一条曲折发展的道路。在五十年代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在流通领域里也相应存在着多种经济成分和渠道,既有国营商业、供销社商业,也有公私合营商业、私营商业、个体商贩和集市贸易等等。这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因此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城乡沟通,货畅其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1956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后,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但是,1958年以后,在“左”的指导思想影响下,商业所有制片面地追求“升级”、“过渡”,逐步地形成了国营商业独家经营、单一渠道的局面。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员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和农村集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不能当作所谓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相反地,在保证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同时,应当鼓励和扶持农民经营家庭副业,增加个人收入,活跃农村经济。”这是现阶段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农村经济政策,从理论上认真研究这一政策,闸明其产生的客观必然性和它的性质与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在大力发展国营和集体商业服务业的同时,重新恢复和发展了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到今年六月,辽宁省已发展个体商业服务业四万三千多户。如何认识和对待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是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城镇个体商业服务业是适应目前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力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服务业的必要补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不仅要有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服务业存在,而且还要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的条件下,允许个体商业服务业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商业体制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中,社会商业所有制结构正呈现出以下特征。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与非社会主义公有制商业长期并存的格局 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能建立“清一色”的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而只能实行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商业并存的格局。非公有制商业是我国商业新的生长点。从商业所有制变化的趋势来看,以下几种商业所有制将长时期内存在下去。 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商业(国有商业)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锻炼,其主导地位作用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国有商业除了国内贸易部系统所属国有企业外,还有烟草,石油、盐业、医药总  相似文献   

8.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报告中指出,要正确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并指出市场调节是计划生产和流通的补充,是从属的,次要的,但又是必需的,有益的。本文拟就自由市场问题谈点看法。(一) 什么是自由市场?所谓“自由市场”是国家领导下自由交换商品的市场。而不是我们一般习惯理解的农村集市贸易的自由市场。陈云同志讲的“自由生产”、“自由收购”、“自由贩运”和“自由售销”等都是自由市场的含义。它是根据五十年代我国计划统得过多过死,商品经营方式过于单调等弊病而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当时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相似文献   

9.
两宋时代,福建的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再加上当时国内和国际的形势对福建商业的发展给予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特别是北宋政权灭亡,南宋政权在杭州建立之后,福建成了宋政权的重要战略腹地。在发展对外贸易上,福建地位跃为宋政权的大后方和物资供应基地,亚、非各国商人云集泉州港,中国商人和货物也云集于此,如同“要塞”而成了宋政权的重要“窗口”。由于商业发展和繁荣也大大推动了福建集市贸易的发展与新城镇的兴起。探讨两宋时代福建集市贸易的发展与城镇的兴起,对我省参加世界经济大循环,不无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党的政策放宽和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农村许多地方涌现出大量专门从事商业经营的个体户.据统计,一九八二年底,我省农村个体商业户已达一万五千多户,从业人员达两万三千多人;对农村个体商业户的商品批发额,一九八二年比上年增长近三倍。今年以来,农村个体商业户又有新的发展。它预兆着农村个体商业,今后将出现一个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领域崛起了一个新事物——农村专业市场。目前,全国农村专业市场已有3000多个,在农村集市贸易成交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达17%左右。它虽然还处于发展初期,却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村经历了一场历史性的伟大变革。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特别是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农业生产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局面,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在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种新的联合的趋势。这种趋势的出现,显露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本文试图对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及其前景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农业处于基础地位,工业处于主导地位,商业则于中介地位,商业是联结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特别是当前我国随着传统的封闭式经营规模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生产的发展、市场的开拓,把广大的商业企业经营者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除了勇敢地接受挑战之外,已别无选择。以往那种田园牧歌式的生产方式所赋予的悠闲  相似文献   

14.
工农联盟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根本问题。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础,是我国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现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在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由于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胜利贯彻,和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我国工农联盟随之又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已经在我国农村建立起来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人民公社,是今天工农联盟新的基础。我国农村人民公社制度的发展,不仅在发展生产上显示了它的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它为我国人民指出了农村逐步工业化的道路,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逐步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道路。……,城乡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商业和旧时代的资本主义商业根本不同。它是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多种多样的生活需要服务;它是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桥梁,也是生产和生产之间的桥梁,在国民经济中是各个部门之间和各个地区之间极为重要的纽带。我国商业工作在过去八年中已经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特别在整风运动以来,有了飞跃的发展。商业部门在整风运动中,批判了机械平衡论,批判了单纯业务观点,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发动群众,加强了政治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因而商业工作就能更好地为生产为消费服务。马克思曾经指出过:生产是整个经济生活的根本,生产的发展决定着商业的发展,决定着人民的消费。因此,商业工作的首要任务,是要从生产出发,千方百计地为生产服务,促进生产的发展。能够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为生产服务得好,也就更有利于为消费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商品流通过程中体现生产观点的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完善,我国传统商业体制从总体结构到微观机制,都在逐步发生变化,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和多种流通渠道相互补充、相互竞争的市场格局,推动着商业的繁荣和发展,一切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和形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趋向解体和改变,并酝酿和产生出新的组合和构架,以建立科学、合理的流通领域新体制。目前,旧的流通体制已被打破,但新的体制尚未成熟和形成,这导致部分商业企业组织化程度下降,出现经营过度分散,管理涣散无力,内部扯皮牵制,外部盲目竞争等不良倾向。这些现象,对搞活流通领域、提高经济效益显然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民族是在新的所有制关系的前提下,建立在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上的民族。一个民族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生产力愈先进,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愈高,商品经济也就愈发达。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商品生产发展的程度,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 中国封建社会长达几千年,历代封建统治者重农抑商、重本轻末。自古以来,除了交皇粮,农民种粮为了吃饭,种棉为了穿衣,养猪为了吃肉,养牛为了耕田。这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严重束缚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放后,我国各民族先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冲破了旧制度的束缚,生产力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部分民族地区的商品生产日趋繁荣。后来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干扰,混淆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与发展资本主义的界限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指导下的集市贸易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的界限,在农村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的指引下,在农业、工业、财贸等领域,在所有制形式、计划管理形式、经营管理形式、分配形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例如,在农业方面,提出了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恢复和适当扩大自留地,发展农村副业;在国营企业中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在流通领域内开放集市贸易,产生了许多新的流通渠道;在城镇重视发展集体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由统负盈亏改为自负盈亏,适当  相似文献   

19.
商业经营责任制,是继农业生产责任制和工业经济责任制之后发展起来的,适用于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制度。为使这一制度不断完善,本文力图理论联系实际,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索。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中,社会主义经济责任制正在作为一种新型的经营管理制度在我国出现。农业生产责任制、工业经济责任制、商业经营责任制便可以认为是经济责任制在不同行业的不同形式。这些责任制形式,因其都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产  相似文献   

20.
城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小城镇作为城乡的联结点,既是城市工业的辐射、扩散地,又是城乡商品交流的纽带和组织商品生产、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场所,并且是一定地域范围的政治、文化、科学、教育、信息中心。从财政角度看,小城镇的建设发展,还是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在江苏,尤其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星罗棋布的小城镇在城乡经济协作、城乡结合以及促进城乡关系变革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一个省乃至全国的人口战略、科技战略和经济发展战略。因此,发展小城镇建设,可以说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一个具体内容。江苏小城镇的发展,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划分为前后二个时期。前一时期,小城镇发展极其缓慢,并伴随着衰落和萧条。其原因,一是在“以粮为纲”的方针指引下,搞单一农业经济,限制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是商品流通渠道的单一化。从成立人民公社起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个体商业和集市贸易一直被岐视,并受到取缔。商品流通由商业、供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