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0 毫秒
1.
詹姆斯·斯图亚特(1712—1780年)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时期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的第一个不列颠人”.他的代表著作是《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1767年).他与亚当·斯密同处于资本主义从确立到发展的工场手工业极盛时期.他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他的理论在某些方面具有重商主义残余.但他在价值论、货币论、利润论以及资本理论等方面,较多地站在历  相似文献   

2.
“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以前在资本主义最发达的英国形成的。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研究经济制度的时候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马克思继续了他们的事业。他严密地论证了并且透彻地发展了这个理论”,从而使这个理论成为马克思全部经济理论基础和出发点。本文想从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商品的社会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商品的国际价值量由什么决定、复杂程度不同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如何比较、商品价值形成过程中旧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加入如何进行、价值如何表现、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条件下劳动价值理论是否正确等八个方面,就马克思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定的劳动  相似文献   

3.
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来源之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指从威廉·配第以来的经济学,中经亚当·斯密到大卫·李加图完成,先后经过了约一个半世纪左右。在从配第到斯密的经济学体系的发展过程中,英国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哲学家兼经济学家,马克思认为这是一个“对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逐渐产生来说……最重要的时期”。约翰·洛克就是继配第之后英国的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本文拟就几个重要的问题初步探讨他的经济思想及其在经济学说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研究者所运用的方法不是任意的,而是由研究者的价值立场决定的。研究者持什么样的价值立场,就会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研究方法。亚当·斯密在考察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矛盾时,其研究方法体现出明显的二重性:一是本质抽象法,二是现象描述法。这是他所代表的早期资产阶级经济利益与意识的反映。斯密二重性的研究方法对后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的演化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影响,不论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都可以从斯密那里找到方法论上的依据与渊源。  相似文献   

5.
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早期为了对抗古典经济学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影响,后期为反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在价值理论上,绞尽了脑汁,编造了种种神话,千方百计地要消灭劳动价值学说。研究这些神话,从中发现它的规律,对识别当代资产阶级经济理论,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试就价值理论的庸俗化过程作一历史地考察。(一)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传统价值理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十八世纪后半期的产物,它的完成则是十九世纪初期。以英国和法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突出的功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1723—1790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理论与著作对后来英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和作用。特别应指出的是“古典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及其从物质利益揭露阶级对立的根源,促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所以,研究和挖掘亚当·斯密社会历史观和其经济理论中的积极成果,对于深刻认识唯物史观创立的必然性和科学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 亚当·斯密的社会历史观集中反映在他的两部代表著《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由于受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亚当·斯密的社会历史观和这一时期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一样,同样是以理性主义为其基础的。他在《道德情操论》中说:“人不论一般认为如何自私自利,在他的本性中总明显存在某些因素,这些本性的因素使他关怀别人的福祸,使别人的幸福成为对他本人的必需,即使他在这别人的幸福中,除了看到这幸福而引起的快慰以外,并无丝毫利得。怜悯,或是同情,便是属于这一类性质。”而在《国富论》中,他又指出,“人类的社会是一种交换的联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是英国工场手工业时期集大成的政治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奠基人。他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至今已有211年的历史。这部科学著作不仅当时以卓越的成就振动了英国与欧洲,使斯密获得很高荣誉;而且在二百多年后的今天,它的某些经济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卫·李嘉图是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他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他的经济学说是资产阶级经济科学的顶峰.因此,深入细致地研究李嘉图的经济理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笔者作为政治经济学说史的一名初学者,试就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以及这个学  相似文献   

9.
萨伊的政府干预理论评价丁子信,刘长明萨伊(J·B·Say,1767—1832)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他继承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但是,他并不一概排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甚至认为在某些领...  相似文献   

10.
青年恩格斯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中囿于政治经济学及社会历史观研究水平之局限,在对实际价值概念、价值理论的抽象性、竞争关系与商品价值的本质内涵等问题的解读上,没有区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观点之间的不同,过多地从日常经验性的角度来理解价值论的内涵以及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在社会抽象化过程层面上所提出的观点。但青年恩格斯在对私有制社会诸现象的解读上秉持的内在对立或矛盾的方法论视角,则为他以后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批判以及对私有制社会内在矛盾过程的正确认识提供了正确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1.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指原始实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换比例的决定法则 ,它必然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条件下的商品价格决定和变动规律相抵触。亚当·斯密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个矛盾 ,但没有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李嘉图同样没有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 ,但却坚持劳动价值论的普遍适用性 ,结果留下了被论敌攻击的口实。李嘉图的追随者企图用诡辩、曲解和不适当地扩大劳动概念的办法反驳论敌 ,结果完全糟蹋了原本还有一定科学性的劳动价值论 ,也使李嘉图学派归于解体。这段历史生动地表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尊重实践并依据实践来修正同实践相悖的理论才能坚持和发展真理  相似文献   

12.
心性在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商业心性"和"同情心性"都是商业社会中的人之本性。追根溯源,心性不仅是亚当.斯密建构其价值体系的基础,还是其人格理论形成的内因,是其全部伦理思想的本原。从"心性"这个新的视角出发,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把握亚当.斯密的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否认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性的同时承认唯物史观,是当下《资本论》研究中的一种重要倾向。要分析这种倾向就得重温马克思两大发现的诞生及其关系。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研究得到了其第一个科学发现,即被称为唯物史观的"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在这个发现的指导下,马克思进一步研究政治经济学而作出了第二个科学发现,即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第二个发现对第一个发现又起到了证成作用。因而这两个科学发现之间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而不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也不是两种哲学的关系。脱离剩余价值理论的唯物史观与脱离唯物史观的剩余价值理论一样,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是建构在“自然秩序”和理性论哲学基础之上的,是斯密“自然秩序”伦理观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和证明。“经济人”假设是对人的经济行为的一般性、本质性特征的理论抽象。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生活层面,无论是在经济学视野还是在伦理学视野,“经济人”假设都有其价值合理性和局限性。“经济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还要受道德、法律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15.
英国的自由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达到了顶峰,亚当·斯密关于经济自由的思想 从理想变为了现实,边沁的功利主义学说为自由主义树起了新的丰碑,这种自由的大氛围对 英帝国政策的转变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英国经济霸权的确立,特别是世界范围的自 由贸易也为英国从极其依赖帝国走向“放松帝国联系”之路。1868-1872年间的帝国政策以 及随后的演变为沃伦斯坦的“中心”、“边缘”理论提供了最恰当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斯密的“经济人”假设是建构在“自然秩序”和理性论哲学基础之上的,是斯密“自然秩序”伦理观在经济学中的运用和证明。“经济人”假设是对人的经济行为的一般性、本质性特征的理论抽象。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生活层面,无论是在经济学视野还是在伦理学视野,“经济人”假设都有其价值合理性和局限性。“经济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还要受道德、法律的双重约束。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劳动创造价值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命题,而社会分配关系本质是社会生产资料私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正确地区分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居于什么位置,这是一个尚未得到充分讨论的问题。借助“公正的旁观者”、“经济-理性人”、“看不见的手”、“守夜人”等经典隐喻,亚当.斯密提出了一个有关未来文明社会的乌托邦。这些隐喻影响深远,黑格尔的“理性的诡计”、马克思的“自由人的联合体”、德沃金的“赫拉克勒斯”、罗蒂的“自由反讽人”以及诺齐克的“最小国家”等观念都可以在那里找到思想源头。不同于克罗波西、罗尔斯等人的消极评价,斯密应当在政治哲学史上占据某个核心位置。就“斯密的启蒙困境”而言,斯密从哲学伦理学向政治经济学转向,既符合其思想发展的历程,也符合其思想发展的逻辑。尽管他后期对《道德情操论》多有修订,但尚不足构成推翻其基本主张和从政治经济学向哲学伦理学倒转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道德自我在丰富的交往和社会性生活中确证和实现自我价值。恰当处理和协调他人与自我之间关系,是道德自我价值外向推展和实践的基本途径。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和推己及人,求取人际关系和谐,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现实生活中人我关系的基本交往模式。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费尔巴哈的“我-你”关系论以及现象学视域中的“他者”理论,都是对人我关系价值的合理解释。当代社会人我关系中道德自我的外向推展价值体现在:人我之间和谐与相互尊重,交往中的情理结合,弘扬人道主义博爱。  相似文献   

20.
在"苏格兰启蒙"的思想运动中,亚当.斯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代表角色,他的思想或明或隐地影响着我们,虽然他更多地属于文化史上的角色,但是一些现实的问题仍让我们觉得重回斯密理论体系才能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斯密问题"虽然最早由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于19世纪末提出并用来质疑斯密两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背后的理论冲突,但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同样有益于我们对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与社会道德关系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