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国界的生产和经营,并不意味着无文化的界限和差另q,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碰撞,以及文化差异所引发的矛盾将成为21世纪困扰跨国企业进行国际经营的羁绊.消除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冲突,应从解决对文化的认识问题入手:尊重文化差异;促进文化认同;构建跨文化管理的新模式;加强跨文化培训;加强跨文化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以中国文化为视角的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东平 《江淮论坛》2008,(1):123-127
霍夫斯泰德提出了基于中国文化的长期导向/短期导向文化维度.他的文化维度模型也被研究者借鉴来研究中国文化.文章以中国文化为视角探讨了霍夫斯泰德跨文化研究的完善过程,结合中国文化的实际特点评价了利用文化维度模型对中国文化研究的可取之处和不足.旨在使我国企业正确地认识跨国经营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寻求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企业跨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国际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Hofstede的文化维度模式和Hall的高—低情境模式为理论指导,以国际商务环境活动中的大量实例,论证分析了跨文化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及文化的多维度,认为在跨文化商务交际活动中,交际者必须对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和多维度有深刻的认识,对跨文化商务环境中的多元文化差异非常敏感,随时调整自身的商业决策、管理行为和交际方式,以适应国际商务环境中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如何消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文化误区”,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极具活力的一个热点问题。从文化的概念入手,在理论层面阐释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的趋同性,可以得出以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的科学结论。这是一个科学的抉择,也是一个必然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英语与汉语的文化差异以及英语教学中当前存在的文化教育现状,分析了导致学生无法进行跨文化交流的原因,在强调文化差异重要性的同时,进一步讨论了在英语教育与学习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跨文化交际学自1983年从美国正式"跨入"中国大陆以来,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描写令改革开放后的外语界学人大开眼界。1995年外语界开始注意"文化定型"中的"搭桥"与"筑墙"的跨文化交际研究悖论。2014年外语界面对"文化定型"所包含的固定特质观,再次提醒研究者注意"特质观"所带来的"文化悖论"。在新新媒介时代,跨文化交际研究从事文化差异的归纳与分析面临更为复杂的悖论,即无论是新新媒介之内的人际交流,还是通过新新媒介洗礼过的面对面交流,交际者的文化身份似乎越来越模糊。三级悖论的复杂递增性体现为对文化差异描述、解读和归纳的难度递增性。通过具体描述三级悖论的现象和原因,超越悖论的思路与出路可总括为:加强文化动态发展观,关注交际者的多元文化身份和当时当下交际语境中的凸显身份,提高跨文化敏感性,关注新群体新文化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传播在全球文化差异普遍存在的现实基础上意义重大,尤其是跨文化传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助力。一方面,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与共通性并存,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是建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文化具有物质性特征,跨文化传播就是实现文化物的功能性需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从全球语境和理论认识的高度,超越“主体—他者”二元对立的跨文化传播结构,实现文明对话沟通效果的最大化,回归真正集体认同和价值归属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对话体系。超越文化差异的跨文化传播是文明对话转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决条件,其关键是超越文化自我和建构文化认同,实现全球语境下文化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8.
梁克俊  邢密密 《理论界》2007,(2):116-117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论述在21世纪文化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领导干部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实意义,分析了与领导干部跨文化交际活动密切相关的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和对交际的影响,认为领导干部除了具有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树立文化差异意识,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既是现实的客观需要,也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9.
姚春雨 《兰州学刊》2008,(Z1):148-15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交通技术的高度发展,空间距离大大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但是空间距离的缩小并不意味着人们之间文化距离或心理距离可以瞬间缩短,反而会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失误、矛盾和冲突等使人们的心理距离加大。因此,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也就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从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历史、内容以及它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三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了一下跨文化交际产生和发展,希望对跨文化交际学的研究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人类文化差异的研究,求得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理解,最大限度地克服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交流障碍是跨文化研究的出发点.本文借助电影<海角七号>中所表现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分析了不同亚文化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冲突、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在解读电影时的差异以及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11.
会展旅游目的地营销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和城市的知名度,以及吸引会展活动的组织者、参展商和催生大量的旅游者。跨文化营销策略的提出对会展旅游目的地营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跨文化视角下构建会展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准确把握会展旅游目的地发展定位;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打造国际化会展旅游产品;创新会展旅游促销方式,拓展分销渠道的文化选择;增强当地居民的跨文化意识,消除文化偏见,提升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邓李肇 《琼州学院学报》2009,16(4):148-149,147
本文试图借鉴西方修辞学理论结合PAC理论,探讨受众分析与跨文化有效交际的问题,以拓展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史的兴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同时,对全球史上的跨文化交流(或互动)要进行适当的评估:世界历史上不同时期跨文化交流的程度及其对世界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各种形式的跨文化交流的性质都是不一样的,“互动”(或“交流”)一词不足以反映近代以来世界历史横向发展的真实状况。全球史研究者需要认识资本主义发展在全球史进程中的意义和由此产生的不平等关系,并应审慎地看待全球史观和全球史研究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际包括宏观跨文化交际和微观跨文化交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又称之为显学。跨文化交际自古有之,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活动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又和翻译活动紧密相连,没有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就不会有翻译;反之,没有翻译,跨文化交际就无法正常开展和进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对跨文化交际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以及对翻译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既要学习西方文化的精髓,又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5.
从模因论及翻译模因论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公示语的翻译则可以看成是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的跨文化复制和传播。公示语翻译模因库(meme—pool),深入探讨其中的公示语翻译模因或模因复合体跨文化复制、传播的表现类型,可以为具体的翻译提供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非言语符号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非言语符号英汉互译的跨文化因素以及其功能对等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全面地探讨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非言语翻译问题,探讨译者如何合理地处理原文中的非言语符号信息,如何在译文中用言语描述出在原文文化中非言语符号所拥有的信息功能和所负载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17.
张丹 《阴山学刊》2021,(2):107-112
跨文化交际同ISEC项目的外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外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然而在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角色传统与教学定位模糊、学生认识偏差与学习方法单一、教学资源匮乏与文化体验缺失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为提高ISEC项目日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ISEC项目日语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要从把握日语语言行为的文化特性、重视非语言交际行为、构筑对异文化的认同感、构建适宜日语习得的体验式活动四个方面养成跨文化交际思维。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的对话:误读与化解路径——以孔子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军 《学术探索》2011,(2):113-118
在文化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文化如何成功走向世界已成为跨文化传播(交际)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跨文化大众传播的视角透视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所遭遇的误读,结果发现,外国大众媒介歪曲与丑化了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的传播主体、传播目标、传播内容等。中国文化要在文化交流主义的原则下走向全球,需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等渠道,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东西方民族习惯、文化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难免要有“误解”发生。因此,我们既要重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增强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又要做到交际双方彼此尊重,而绝不可以忽视对方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外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有效的文化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