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哲学以其对传统哲学的深刻反叛、否定、批判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在本体论和历史观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最严重的挑战,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物质本体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而后现代主义哲学主张非本体论反对历史唯物主义。必须正确认识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利弊,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利奥·斯特劳斯主张从思想主题的异质上对传统与现代性作出区分,反对现代社会理论把二者的关系问题当作历史叙述的对象,而非哲学反思的对象。他认为现代思想以实证主义、历史主义最为盛行,它们站在经验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立场上取消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价值论问题,并进而消解它的形而上学的基础,最终导致政治哲学的衰落,引发西方社会的整体危机;而摆脱危机的根本出路就是返回传统,重建政治哲学原理  相似文献   

3.
两种哲学,两种语言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一种“在场的形而上学”和“主体性形而上学” ,在语言观方面认为语言不过是说话人 (主体 )的活动 ,要求语言的意义直指感性的对象 (变动不居的在场物 )或抽象的概念 (恒常的在场物 )。现当代哲学反对主客关系的思维方式 ,反对抽象的概念哲学 ,主张在场物与不在场物都在现实世界之内 ,二者的相通相融是哲学的追求目标。这种哲学在语言观方面认为语言的意义主要源于在场与不在场的结合为一 ,不一定要求感性对象的出场或符合抽象概念 ,甚至不要求说话者 (主体 )的出场 ,诗的语言尤具这种特点  相似文献   

4.
徐复观虽对熊十力哲学颇多批评,但从总体上看其哲学主张实是对熊十力哲学的继承、反思、拓展与突破。徐复观主张哲学思考的"基点"不应是思辨而应是实践,提倡"实践体系"与"正常之道",反对一切形而上学与思辨体系。这种主张意味着对思辨哲学的抽象性、同一性、绝对性、独裁性的消解,对哲学思考的现实性、实践性、社会性、大众性、历史性的凸显,归根结底意味着哲学探讨从专制积习向现代民主精神的转变。徐复观对熊门师友的批评应当视为熊十力学派的自我反思,他的反思与推进实是试图使熊十力学派已具有的现代精神得到更进一步的澄汰与提升,以走向更具"大地性"、更具"现代性"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的禅宗哲学和20世纪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理性哲学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大胆挑战理性的形式逻辑规则,并以反逻辑的话语形式颠覆了传统的逻辑规则。这两种异质的哲学都质疑理性逻辑概念的唯一性和合法性,都反对理性哲学为了坚持概念的普遍性而扼杀语词的个性化生命的举措,都采用了超越语言逻辑规范的话语策略来反对理性主义逻辑的霸权等,因而,它们在反逻辑、反概念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同构性。  相似文献   

6.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哲学是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开创性哲学,处于西方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交界区。处于转折时期的叔本华哲学,既有西方传统哲学特点,更具西方现代哲学的特点,这些特点构成了叔本华哲学的特色。分析和研究叔本华哲学特点对于准确确立它在西方哲学...  相似文献   

7.
传统上西方人为小说辩护的理由是它“更富于哲学意味” ,中国人的辩护理由是它“有可观之辞”。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 ,小说的功能正在补正统文化之缺 ,后一种理由更符合实际。文人大规模地介入小说活动 ,使小说成为沟通各种文化的公共领域。 2 0世纪以后 ,西方出现了将哲学“非中心化”的主张 ;从鲁迅开始 ,中国现代小说摆脱“历史癖” ,强化了批判精神。当代小说仍应发挥传统 ,沟通文人的批判意识和民众智慧 ,采取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哲学史上自笛卡尔到黑格尔的近代哲学的主导原则是主体性和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现当代的许多哲学家对主客式采取批判的态度而主张主客浑一。中国哲学史长期以天人合一为主导。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批先进思想家起而反对天人合一,强调我与非我之分和“心之力”,大力介绍和赞赏笛卡尔和康德的主体性哲学和主客式。五四运动所提倡的民主与科学从哲学的深度来看就是召唤西方近代的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和主体性。五四以后至今,我们所走的这条道路在步伐上太缓慢、太曲折。21世纪的中国哲学必将继续发展主客关系的思维模式和主体性。但西方近代的主客式和主体性由于被吹胀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产生了种种弊端。21世纪的中国哲学应该批判地吸取天人合一思想之合理处,把西方近代的主客思维方式补充进来,使两者相结合。21世纪的中国哲学将是二者相结合的哲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改革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改革应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并汲取现代西方文化的有益成果 ;关注科学的最新成就和当代社会的发展 ,使大学生能真正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中国现代哲学的定型样本,对中国现代哲学语汇有一个体系性的呈现。从中国哲学语汇所由来的西文原词和定型的现代汉语两个方面,对艾著中的哲学语汇进行语言分析,可以发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语汇体系呈现这样一些特征:由古代汉语呈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灵动的语词形态,转变成了由现代汉语呈现的现代哲学的确定明晰的语词形态;由古代汉语呈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强调整体功能的语词词性,转变成由现代汉语呈现的中国现代哲学强调构件组合的语词词性;由古代汉语体现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注重虚实相生的语词词性,转变成了由现代汉语呈现的中国现代哲学的实体逻辑的语词词性。在中国哲学世界化和现代化过程中,中国古代哲学语汇所负载的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些根本精神,被具有西方语言特性的中国现代哲学语汇遮蔽了。但从另一角度看,中国现代哲学语汇在某些方面又受到了中国古代哲学精神的推动和鼓励。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世界哲学思潮的背景下,分别检讨中国人自身对中国哲学的两种研究态度(哲学史研究的态度、传道的态度),以及西方学人研究中国哲学的两种主要态度(汉学的态度、宗教研究的态度),并指出这些研究态度均不能解决中国哲学的部分主张已经失效的问题,更不能恢复中国哲学的生命力。要使中国哲学成为"活的哲学",一方面必须使它在学院研究中,被视为哲学的一分子,不与世界哲学隔离而又保持中国哲学的特性;另一方面则使它在文化生活中发挥与客观实际相应的功能。就学院研究而言,应重新解释哲学的功能:扩大西方哲学中"理论效力"的观念,将"指引效力"作为新观念纳入其中;这样,着重指引功用的中国哲学,便可作为一种指引的哲学而重新发展。从文化功能看,必须清理中国哲学中的失效成分,针对当前文化问题,一方面提炼、建立具普遍意义的观念和具体主张,另一方面针对自身内在缺陷而作出重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叔本华意志哲学和克尔凯郭尔信仰哲学作了比较研究:其一是探讨为什么它们都以传统宗教为归宿,却同时成为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的开端,由此加深对西方哲学现代转折的理解;其二是分析叔本华走向东方宗教和克尔凯郭尔回归原始基督教这样两个截然不同的方向何以殊途同归,由此揭示东西方思想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展望了东西方思想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申府对中国现代的政治、哲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他对中国现代哲学的主要贡献有三个方面,即对罗素哲学的介绍;大力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并把它用于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提出了把马克思、罗素和孔子三者思想相结合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东西方哲学的代表人物,庄子与海德格尔的哲学尽管在外在表象上有所差异,但是它们却有内在的相似性,形异而神似:在形而上学层面上,对传统的形而上学进行反思和批判,关注生命活动本身;在具体体系建构方面,中心范畴具有超越性、本源性和创生性,主张齐同生死;思维方式方面,克服主客二分,主张对立面的辩证统一。可见,二者在精神境界上有相通之处,存在着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教材方面入手,从学理上分析了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革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的一些建设性意见。研究认为,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体系至少应考虑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加强与西方现代哲学的交流和对话,从中汲取一切有价值的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应汲取邓小平理论之精华。  相似文献   

16.
不可译性不仅是翻译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西方现代哲学关注的对象之一。20世纪西方哲学的四大传统:解释学、分析哲学、解构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都对不可译性作了探讨。该文基于西方现代哲学的这四大传统,对《渡荆门送别》的汉语版本及三个英译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指出这首汉语诗歌在进行英语转换时存在的不可译之处,进而表明不可译性在语言之间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研究较多的是胡适、冯友兰、金岳霖、贺麟、张东荪、张君劢等,而对谢幼伟的思想学术研究不多。实际上,他对西方学理的介绍与输入,对西方治学方法的重视,对中国传统哲学的阐发,尤其对中西哲学的融会贯通,综合创新,促进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向现代的转换方面做出过不可忽视的贡献。谢幼伟认为中国传统哲学有四个特征:以唯心论为主要思潮;反躬实践;宗教式的态度;以直觉作为方法论。他还认为西方现代哲学放弃了二元论而采用一元论的思维模式,主张天人合一、心物同源;倾向于价值理论问题的研究;注重历史和时间概念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1 美学界对现代西方美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一种分析和预测,认为现代西方美学研究的主题发生了变化,已由美和艺术的形而上学探讨转向审美经验和艺术的科学研究;随着研究主题的这一转变,现代西方美学已舍弃了传统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而代之以科学的方法,如心理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的方法。这一估计和预测,从某个侧面反映了现代西方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但并不是全面的概括。现代西方美学趋向审美经验和艺术现象的科学研究当然不是偶然的,乃是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为美学走向科学提供某种客观的先决条件,冲破传统的哲学美学研究的局限,促使美学由哲学研究向科学研究转变。具体说来,促使这种转变的原因有:第一,现代西方美学对美和艺术的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家庭危机"与西方传统主流哲学话语中的"无家性"问题关联。西方"无家性"哲学是以"知识—存在"为存在论,以"精神—伦理"为伦理学核心的体系,其缺陷在于离开与人生命天然相连的家庭,囿于知识、精神话语表达人伦情感。从身体语言思考哲学的"无家性"问题,就会发现中国传统哲学因"重身"进而"重家",继而形成"天下一家"的思想;而西方传统主流哲学因"灵-肉"二分,并把身体对象化为没有灵性的物质实体,进而导致理论上的"轻家"、"祛家",以至于灵魂漂泊,"无处安家"。要重建以家庭为中心的现代文化,中国传统哲学"身-家-天下"的一体化范式,可望提供有益的参照。  相似文献   

20.
我党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要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就使我们在理论研究上面临着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问题,尤其是怎样对待西方现代哲学的问题。我们对西方现代哲学认识的如何,不仅影响我们对西方文化的批判和超越,而且关系到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能否有一个好的开头。为此,我们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它们在产生的时代背景、思想来源、对待近代哲学的态度等方面具有相同点,在对待现实问题、哲学体系的开放性上等方面又具有不同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