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1998~2014年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季度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运用STR非线性模型研究表明,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由于入境旅游对经济波动的敏感性,导致入境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正向关系随之减弱,但这种影响的存在周期并不会很长;两者关系间存在显著的机制转换非线性特征。未来,不断增强旅游业的经济融合能力,提升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正面促进作用,促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关系向稳定的正向互动上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际舆论反映了国际社会对旅游目的国的综合评价,是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并通过缓解信息不完全、缩小文化距离和塑造国际形象等途径影响目的国入境旅游贸易。从国际舆论关注度和舆论褒贬度两个维度实证研究国际舆论对我国入境旅游贸易的影响。结果发现:国际媒体对我国相关新闻报道数量越多,报道内容和态度越积极,越有利于我国入境旅游贸易;国际舆论可以正向调节文化差异对我国入境旅游贸易的消极影响;从游客异质性效应来看,国际舆论会显著促进以商务旅游、观光休闲和务工为目的的来华游客人数,同时影响中长途国际游客入境人数;从新闻报道异质性效应来看,客源国国内主流媒体报道对我国入境旅游贸易有显著影响,国际媒体对我国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关注度会显著促进我国入境旅游贸易,但是这两方面的褒贬度影响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谱分析方法的中国旅游业波动周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作为一个产业 ,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波动周期。本文运用谱分析的方法 ,选取入境旅游收入、入境旅游人数以及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等四个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 ,对我国旅游业的波动周期进行测算。在测算结果的基础上 ,对影响我国旅游业的波动周期的因素进行讨论 ,并对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这两个经济指标作趋势预测 ,从而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对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我国的入境旅游业带来强烈冲击,文章运用总体分析结合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2008金融危机带给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力拉动国内旅游市场;重新定位和选择入境旅游市场:调整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入境旅游空间格局等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正在向更广泛的地区蔓延,并逐步侵入到实体经济。全球经济一片阴霾,各国公众忧心忡忡,各行各业多受牵连,旅游业首当其冲。我国三大旅游市场中,入境旅游受影响最大。对金融危机发生后直至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受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我国入境旅游的未来发展潜力发展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旅游业作为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发展显示出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与中部其他省份相比山西旅游业竞争力还较弱。影响山西旅游业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入境旅游人次、天数、外汇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价值、从业人员素质以及旅游企业数量、旅游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特别是星级饭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等。为提高山西旅游业的竞争力,在充分认识旅游业在山西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基础上,应采取培育和创造旅游产业高等级生产要素、发展低碳旅游业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入境旅游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宏观经济增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时变性:一方面,入境旅游自身的发展质量及其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属于资源依赖型(出口)产业,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的持续提高,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困境,尤其是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更强的制造业的挤出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进而使其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减弱.采用1995—2017年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国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增强;无论是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还是中等收入及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均随着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因此,应促进入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积极开发新型旅游资源、持续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有效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同时,要注意维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避免入境旅游过度发展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旅游业乃至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上海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消费物价指数与上海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正相关,上海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消费物价指数增加1%,上海经济增长分别为0.33%和0.41%。在后世博时代,如何向世界充分展示上海风采,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上海、长三角城市群乃至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旅游业的发展推进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增长,政府应从战略上重视旅游服务贸易,采取金融、法律、税收等政策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广西旅游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业是广西的重要产业。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下,有必要根据竞争优势理论和基于价格弹性角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对广西旅游业入境旅游的影响,同时分析对出境旅游的影响,从而提出广西旅游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遗产保护的角度来说,现代旅游业的开展对其具有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现代旅游业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这就是现代旅游业对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刃剑作用.现代社会中市场经济追求效益最大化行为和当前我国社会转型阶段的无序状态是造成这种消极影响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1.
高轩  伍玉娣 《河北学刊》2012,32(5):152-155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已形成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但由于一直坚守文化生态环境的工具价值这一理念,使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性,缺失原生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保护制度。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源流分析,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本质属性及其具体体现,进而提出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张晓萍  李鑫 《学术探索》2010,(6):105-109
文化空间是特定文化的集中展现,和文化表现形式共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种基本类型。在分析文化空间内涵和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旅游开发的特征,提出旅游化生存是增强文化空间生命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并认为“大型实景歌舞展演”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旅游”是文化空间旅游化生存的可取之道。  相似文献   

13.
浙江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综合试点省,素有"文化之邦、旅游胜地"的美誉,境内老字号数量多、分布广,而且知名品牌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可以通过博物馆体验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商业旅游、文化古迹创意旅游、旅游商品服务旅游、旅游综合开发等模式实现工业、商业、旅游与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从而发掘浙商文化,弘扬浙江精神,保护并发展浙江的老字号,为大力发展浙江的文化产业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文化遗产“合理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时至今日已近十年,在"非遗"保护的实践中,在贯彻和落实保护方针的过程中,"非遗"保护呈现出众多有待解决的"实践命题"。本文以江西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保护与传承实践为依据,以"非遗"为主体,解读"非遗"保护中"十六字"方针"合理利用"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张亮  赵亚娟 《学术研究》2012,(4):47-53,159,160
从国际法的视角来看,"文化财产"一词混淆了现代文化财产与历史文化财产的区别,抹杀了保护对象的历史性和传承性,且含义较窄,通常限于具有商业价值的有形财产;"文化遗产"一词则突出了保护对象的历史性和传承性,避免过分强调物品的商业价值,且含义更丰富,涵盖了不具有高商业价值但又需要法律保护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比"文化财产"更可取。为更好地履行国际义务并传承中华文明,我国现行立法应将保护对象从"文物"扩大到"文化遗产",将有关立法整合为一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在时机成熟时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通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悠久,非遗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中国旅游外宣国际营销力依然不足致使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缓慢。这就要求在非遗旅游外宣翻译中,译者应借鉴旅游营销思维来指导外宣翻译,使译文切实成为旅游营销信息的传播载体,以增强我国非遗旅游外宣的国际营销力。分析了山西省非遗旅游外宣翻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应在旅游营销思维引领下,做好非遗旅游外宣翻译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试图为我国非遗旅游外宣翻译探索出一条适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胡键 《社会科学》2012,(2):4-15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绝非单纯从文化角度来考虑文化问题,而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天然就是文化软实力大国。资源要成为实力,还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和国家的转化能力。长期以来,中国缺乏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能力,这已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瓶颈性因素。解决这一瓶颈的关键,是要克服文化自负导致的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自卑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这样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为此,当今中国仍然需要重新整理国故,然后才能传承国粹,并在此基础上对文化进行时代化的创新。文化创新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以塑造国家品格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庄璐 《学术探索》2012,(7):114-116
文化景观是当前国际风景园林界和遗产界的热点。作为世界遗产的新类别,文化景观更是一种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方法论,对我国古城的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梳理文化景观方法论要点,分析我国古城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文化景观视野下古城旅游开发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年”活动,拉开了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普及的序幕。针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现状,针对医学院校长期沿袭的单一专业教育模式和学生人文素养缺乏的实际,阐述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在培养大学生民族情感、继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及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有助于规范医学生的道德水准,并对高等医学院校开展传统艺术教育采取的举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分析海南省2000-2012年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研究了入境客源的变动和外汇收入;通过使用亲景度研究了不同客源对海南的偏爱程度;使用竞争态指标分析了海南省入境客源市场的竞争格局。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海南省的入境旅游发展迅速,13年间经历了2次大的起伏,在2003年和2009年出现2次低谷,在2007年和2011年出现2次峰值;(2)对海南省旅游偏爱程度较高的是俄罗斯、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3)13年间,海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明星客源市场是俄罗斯;金牛客源市场是香港、台湾、韩国、日本;(4)未来几年,海南省最重要入境客源是:俄罗斯、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