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这篇论文以中国传统审美领域的三个重要理论范畴——人品、诗品、画品的普遍存在及其动态发展为中心线索贯穿全文,论述其理论范畴的内涵与外延、存在的价值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论述它们在中国审美领域中普遍存在及其动态发展,进而指出其民族性及其发展变化的影响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席勒认为,诗歌是最重要的艺术类型,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手段;诗歌是最有效的使人性完整的艺术类型、塑造人性完整的人的最好审美形式,也是使人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工具,还是使人达到自由境界的最便捷的途径;诗人是最接近上帝的人,是自然的守护者和复仇者,是使世界和谐发展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3.
就起源于先秦、奠定于汉魏、发展于唐宋的“以悲为美“的诗歌美学思想,阐述了唐诗“悲音美“的特质,指出了不同时期诗歌“以悲为美“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4.
席勒把诗歌当作美的艺术的一个主要的门类,所以,作为美的艺术的诗歌就是要把人性分裂时代的人的能力重新组合,从而使人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为此,诗歌应该具有人民性,诗人应该是人民诗人;同时,诗歌必须理想化和高尚化,表现时代精神的真和善,可是不能沾染时代的腐败气息,应把诗的源泉放置在完整人性的心灵中,诗人应该是时代的儿子。  相似文献   

5.
老子美学思想博大精深,在世界美学史上有华彩独放的地位。其中他的美学思想中的辨证美更显独到。本文分别从美与善、美与真、虚与实、柔与刚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老子的美与善建立在道的基础之上,与孔子不同;老子不仅看到美与真差异和统一,更看到二者的转化,这正是老子深刻所在;虚与实、柔与刚也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老子辨证的美学思想,这种具有辨证的美学精神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开源拓流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关于<二十四诗品>是否为司空图所作,就现有材料看,否定的一方更有说服力.但伪托说对其价值和地位不会产生颠覆性影响,<二十四诗品>即使不是司空图作而系元人伪托,它也以其对中国诗歌美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的卓越阐释和系统归纳而在中国诗学史和美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值得继续学习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就起源于先秦,奠定于汉魏,发展于唐宋的“以悲为美”的诗歌美学思想,阐述了唐诗“悲音美”的特质,指出了不同时期诗歌“以悲为美”的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圆形美”是我国十分古老而又重要的美学思想,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圆形美”的美学思想对我国的艺术创作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追溯这一美学思想的哲学渊源及其对我国艺术创作的影响,并着重通过对文本的剖析进一步揭示我国古典诗歌抒情话语中所蕴含的“圆形美”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诗是诗人自我审美沉思、追寻、创造的结晶.诗人的自我表现与张扬,是诗美创造的原动力.自我表现是人之天性;自我意识是自我表现的人格动力;自我表现是艺术规律.小我即大我,缘于文化基因的滋养,社会意识的印迹,人类情感的灌注,接受大众的代言人.诗就是以我手写我心,写人类之心.  相似文献   

10.
直觉主义对感性直观、直觉、非理性等因素的重视和强调,与直寻说不谋而合,但相比之下,直寻说仍有一定的理性因素,没有堕入直觉主义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虚无主义,因此对文艺的构建作用也更加乐观积极。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中回到事物本身的原则,更与直寻说要求的不假雕饰、即目所见有许多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直寻在注重还原现象的同时,更侧重通达精神和情感层面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世杰 《南都学坛》2011,31(4):62-65
诗词大都写得端庄、雅致,但也有些作品,要么庄谐杂作,风趣幽默;要么语言泼辣,讽刺性强,具有谐趣美。诗词谐趣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诙谐心态,乃谐趣诗的生成背景;庄谐杂作,乃谐趣诗的外显风格;诙谐讽刺,乃谐趣诗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12.
李白几乎穷其一生来漫游,写下了大量表明心迹、抒写性灵的漫游诗.他用这些诗歌来剖露心灵,讴歌济苍生、安社稷的济世理想,抒发怀才不遇的满腔悲愤,表达自由、脱俗的生活理想和自主、孤独的生命意识.唐代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使漫游成为一种时尚是其外因,而李白儒、道、侠杂糅的思想则是其内因.  相似文献   

13.
郑珍山水风物诗充满着流动美、清灵美、格局美,并最终归之为自然之美和浑然天成之美。原因在于郑珍的“真”性情及诗人的读书、学瞻和养气。  相似文献   

14.
徐金丽是个擅长进入人灵魂深处的诗人,他精于开掘城镇化进程中欠发达历史名城所深藏的情感冲突、心灵困斗与灵魂颤动,并借此集聚起抒情主人公汹涌的主观情思与强大的心理能量,以其来驱遣、支配客体世界,最终实现在纷扰激烈的文化冲突里,建构完满美好的心灵世界的写作初衷。徐金丽对欠发达历史名城的文化表情与文化心态的书写,不仅烙下了中国岭南现代化转型的文化印痕,还留下了诗人自我的生命印迹。这些印痕与印迹,成为徐金丽区别于其他城市诗人的重要标识。  相似文献   

15.
西川是“知识分子写作”的代表诗人之一,在日益物质化、世俗化的现实境遇中关注理想、关注灵魂、关注精神,“写作”诗歌是西川一以贯之的诗歌立场。文章从打造、净化精神生命、领受精神启示,感受、认可精神存在,呵护、守卫精神世界,呈示精神价值、意义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梳理了西川诗歌的精神指向,并由此彰显其诗歌的思想意蕴和价值。同时也指出西川诗歌在精神指向方面存在着脱离现实生存、轻视或无视读者等一般“知识分子写作”所具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阐释学和接受美学理论角度入手,结合同一首诗的不同译文进行实例分析。阐释学理论中阐释的循环和文本意思及意义的关系,以及接受关学理论中的“空白”理论都给文学翻译的研究带来新的启示。在诗歌翻译中,译者发挥了能动性和创造性,同一个文本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译文。因此,诗歌翻译具有更大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7.
老舍的诗歌理论是让人高尚和智慧的理论.他的诗论直契诗歌本质,彰显了诗歌内容的真理性、品格的崇高性、精神的纯洁性和艺术的完美性.他提出新诗与旧诗要存异求同,彼此竞赛的看法拓宽了处理新旧诗关系的思考路径.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审视老舍的诗歌理论,能让我们对诗歌的本质属性和价值、诗人的精神品质及中国诗歌的发展前途等问题有更清醒的体认和更坚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姜夔诗歌美学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对诗词意境提出了新的审美要求,追求“含蓄”、“幽微”的审美风格,和“高妙”的审美理想三者构成了姜夔诗歌美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在南宋诗坛上,姜夔的诗歌美学思想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考工记》是我国先秦时期编写的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科技名著。书中蕴含丰富的机械设计美学思想,文章将对其中的“实用与审美相统一”、“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器与道”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而实践又主要是生产劳动的实践,“劳动创造了美”成了学界普遍公认的实践美学的观点。本文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它没有分清这里的“劳动”是属于经济学范畴,还是哲学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