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服饰民俗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民俗学是民俗学和服饰研究交叉审视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服饰民俗学将以服饰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服饰史实为客观依据,以民俗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服饰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服饰的民俗精神,丰富服饰文化学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2.
湘西审美文化有着其自己的文化品格。本文试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对湘西审美文化进行分析与阐释,归纳出湘西审美文化的多样性统一、质朴刚健、浪漫诡奇、原始古朴等美学品质,并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美学等方面对此进行了详实的论证。  相似文献   

3.
从民俗学与美学的角度来剖析这部戏剧艺术反映的审美文化意蕴,如剧作构思反映的元代普通民众"大团圆"的审美观念;题材多样体现出的民俗事象的多样美.  相似文献   

4.
日本民俗学姻亲关系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民俗学有关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中关于婚姻关系、姻亲关系的研究更是较多地穿插于人生仪礼、家族部分的研究中,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在日本民俗学非常有限的姻亲关系研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嫁女与娘家之间表现出的密切关系和频繁往来这一切入角度.文章着重从婚姻制度与婚俗的综述研究、植野弘子对姻亲关系的研究、有关嫁女与娘家之间保持密切往来的研究、相关的学会活动四个方面入手,对日本民俗学有关姻亲关系的相关研究做出梳理.不可否认的是女性民俗学者特有的研究视角在日本民俗学界已经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5.
施爱东在《学科界限与学术取向》一文中从民俗学与人类学的关系、民俗学界学科取向多元化的现状、当前形势下民俗学者选择研究课题时的趋利性考虑、民俗学从业者未形成一个真正的学术共同体等4个方面论述,否定了民俗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性质。但实际上人类学与民俗学是有着诸多不同的,诸如研究对象的不同与其对所研究的社会或文化现象所持态度的区别;民俗学研究的对象或范围或许宽泛一些,但它是由几方面特征一以贯之的一个整体;至于施博士对当前形势下民俗学者选择研究课题时表现出的趋利性的批评,对时弊的针砭是深刻的,然而却不能作为怀疑民俗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依据。需要说明的是,民俗学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严谨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俗学与方言学的结盟——从“老碗”和“海碗”说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方言是表现民俗文化特征的最重要手段。本文以"老碗"和"海碗"为例,说明民俗和方言有很密切的关系,民俗学和方言学有很密切的关系。从民俗学与方言学来说,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研究方法是完全一致的,都十分强调田野的调查研究;民俗学和方言学的研究,都共同面对研究对象的文化和历史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往往是十分的一致;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民俗学和方言学也有明显重叠的部分。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风行一时的“整理国故”运动,扩大了国学研究的范围,把学术的重心由清末的经史子集扩大到民间文化与社会心理方面,推动了考古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新学科的建设,开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新天地,作为新文化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组织发起了全国性的歌谣征集与风俗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了大量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北大的国学研究乾们结合西民俗学原理,对歌谣与民俗学之间的关系,民俗学的界定以及民俗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使民俗学理论与学术实践实现了有机结俣,最终使中国民俗学以一门新的学科的面貌出现于学术界,北大也因首倡之功而成为我国民俗学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8.
商标,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文化的蕴含亦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民俗学以及文学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周作人、刘半农等人提倡收集整理歌谣的最初目的,主要是民俗学意义上的。而当新诗被普遍认为缺乏必要的美学质素,写作者们四处寻求解困策略之际,歌谣也就顺理成章地被当作新诗的可能性资源之一。除在理论上把新诗与歌谣的关系作为一个话题加以探讨外,一些写作者也在创作实践中大胆地借鉴歌谣,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此同时,也有人对新诗借鉴歌谣的做法持怀疑态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古典悲剧形态的“喜剧性”情结人手,通过一种广泛的文化比较研究,从民俗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季节神话”的神话学渊源;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儒、道思想的认识论关系;从美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与尼采悲剧观的“同质”现象;从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存在意义;从而得出中国古典悲剧其实是一种原始悲剧的结论,进而指出中国古典悲剧与黑格尔“古典悲剧”的“异质”之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间年画艺术这一绘画体裁,有它自身的美学原理。从民俗学、人类学来看,它留有人类早期巫文化的部分痕迹,是部分巫文化的绘画表现,有助于我们阐释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广义的民俗学包括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间文学三方面。 狭义的民俗学就只指民族风俗习惯,将宗教和民间文学独立出去。 我们认为,使用狭义的民俗学为好,因为民俗、宗教和民间文学都各有其独特性,作为科学来说,它们也各自能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当然其中有些东西是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如有些宗教活动与民俗联系在一起,也与民间文艺联系在一起;有些民间文学也与风俗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花瑶挑花是花瑶民族传统文化瑰宝,也是这个没有文字、只有语言的民族承载历史与文化的物质载体。挑花自2008年6月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大多是从民俗学、文化学、艺术学等角度来解读的,还没有或很少有人从美学角度来认识和鉴赏花瑶挑花的艺术价值。本文拟从审美形态的角度,通过对花瑶挑花的纹样图案、造型观念与设计理念的具体分析,来揭示花瑶挑花的审美形态与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4.
重构民俗学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俗学基础理论研究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近来一些民俗学同仁仍存忧虑,如对民俗学研究方法不作改进,对基础理论不作更新,民俗学将失去其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学术地位及价值。本文经对民俗学历史及现状的反思,认为民俗学研究应坚持主客体统一、具体与抽象统一、文化整合的原则,并由此建立起中国特色的民俗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阿维斯塔》是一部重要的东方文化经典,其研究价值体现在宗教、哲学、神话学、历史学、文学、美学、民俗学等诸多领域。在中国,《阿维斯塔》的译介和研究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仍存在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新疆民俗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具有十分丰富的民俗学资源,民俗学研究在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并且探讨了新疆民俗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汉唐风土记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1月版)一书是青岛大学历史系李传军副教授的新作.李传军兼具历史学与民俗学的学术背景,师从我国著名民俗学者萧放先生研习历史民俗学,不断探索民俗学与历史学及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可能性.本书是作者学习和实践历史民俗学理论方法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8.
论蒙古族的英雄崇拜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蒙古族的英雄崇拜文化巴·苏和蒙古族人民在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漫长的游牧狩猎经济生活和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草原文明和马背文化。其中最主要的是古老而独特的英雄崇拜。本文拟从民俗学、审美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一、...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熟稔法国社会学、民族学的杨堃始终在积极倡导新生的中国社会学、民族学、史学和民俗学的社会科学化。其事实与可能并重的现代中国民俗学运动的读写,既是过往的批判性总结,还是重新定义民俗学并使之成为中国民俗学演化的动力和有着明确认知论和方法论的学科建设。基于其国际视野而生的中国本位情怀,这种学科建设又是民俗学中国化卓有成效的学术实践,促使中国现代民俗学在文学、史学的民俗学之外形成社会学的民俗学这一支脉。改革开放初,延续其1949年后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建设,杨堃明确倡导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民俗学的建设。当下,杨堃这些现实性与可能性兼具的历史构图、学术自觉、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依然具有垂范性。  相似文献   

20.
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民俗学的学科追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是相通的,民俗学者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了许多具体工作;检视民俗学的发展,我们发现民俗学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当前的保护工作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通过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去,民俗学一方面看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抓住机遇的民俗学有许多可以拓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