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处于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发表,为我们思考、研究女子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发展战略,解决制约女子高等教育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的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浅谈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在世界女子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美国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高级人才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因、政府对女子高等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教育界不断总结女子高等教育经验并改进女子高等教育进一步促进了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美国文化的包容性使男女平等的观念更易深入人心为男女平等受高层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广大女子的积极争取与良好配合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经验对于当今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作为一种富有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对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和“女性学”的传播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使妇女意识到了自身的权利和价值,并努力地争取其权利;在女性主义运动的推动下,女性和平等教育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们通过不懈的努力争取到了和男性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女性主义运动对于提高美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女性学术与科研能力以及消除“玻璃天花板”现象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美国女性主义运动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为指导,分析了女子高等教育的方向问题,指出了在女子高等教育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其进行改革的一些有益对策.  相似文献   

5.
金陵女子大学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影响最大、办学最具特色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女子大学,挖掘其办学特色必将对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女性高等教育、办好女子大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总结和归纳金陵女子大学的办学特色,主要有六个方面:弘扬“厚生”精神,注重女子人格教育;适应社会需要和女性特点,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确立先进的教学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女性人才;实行专家治校,注重科学管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强调以学生为本,开展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6.
女大学生管理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新发展,针对女子高校大学生的新特点、新需求,对女大学生管理思想、管理内容、管理方法予以相应的变革,已近在眉捷.为此必须树立“整体管理”、“创新管理”、“和谐管理”等新理念,以改革学生的思想品德管理、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教育评价管理等与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不相适应的方面,才能更好地实现女子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近现代女子高等教育的主要差异是:(1)两国女子高等教育产生的过程不同,日本女子高等教育的产生先于我国,但日本女子在法律上获得与男子平等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经历了更长的过程;(2)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较中国而言更注重培养女子特长,其片面强调的结果使日本女子高等教育较中国更具有贤妻良母主义色彩;(3)日本现代女子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较中国快。同时,分析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动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世纪后半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女子学院、附属女子学院的创办以及男女合校教育的推行。这一发展是女子高等教育观念、工业化发展、女权运动勃兴、战争影响等诸多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一时期美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美国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对东北殖民统治时期 ,“关东州”的女子教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作为日本殖民地教育样板的“关东州”女子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表现为女子初等教育的平等性 ,中高等教育的不均等性 ,职业教育的不均衡性。这既是日本本土近代重视文化教育传统在新拓殖民地的一种延伸 ,同时也有其直接的目的 ,即把女子培养成为殖民统治所需要的贤妻良母。由于殖民教育体系的双轨制 ,大多数中国人女子被排斥于学校教育之外。“关东州”的女子教育是为殖民统治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入世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入世以后,国外的教育机构进入我国兴办高等教育,对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女子高等教育的变革内容和形式等产生了双重效应,为此,应对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之路进行探讨,以适时地积极地推动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女性教育研究学者杜学元所著的《社会女性观与中国女子高等教育》一书,从女性主义视角审视中国古代女子教育史,提出了中国古代存在女子高等教育并具有自身特点的观点。该书以女性主体意识的起伏发展为维度,探索从先秦到清末历史长河中不同时期社会女性观影响下的女子高等教育,视角新颖,观点独特,内容翔实,论述有力,不失为教育史研究上的佳作。  相似文献   

12.
港澳台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翔实的数字和严谨的分析 ,对港澳台地区女子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状况与现存的问题进行研究 ,揭示出女性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与障碍 ,呼吁社会面对女子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需要关注、深思和逐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学习江泽民同志“5·31”讲话,要牢牢把握“三个代表”这条主线,要紧紧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个精髓,要立足于理论联系实际,全面推进普通女子高等教育,加快中华女子学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是美国的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美国女子高等教育萌芽并初步成型的重要时期。美国是世界女子高等教育的先驱,在熟悉女性求学之路的曲折历史背景的情况下,探究当时美国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三种主要办学模式及其课程设置,借以梳理出19世纪的美国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轨迹与基本状况,最后指出三种主要办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其存在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的价值意蕴丰富而深刻。他认为作新民为第一急务,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兴学校为第一政事,办女学为学校本原之本原,兴女学具有“开民智”、“争平等”、“生民利”、“宜家善种”、“造就新民”等多重价值。惟有通过新式女子教育,才能培养具有“民德”、“民智”、“民力”等素质的女“新民”。在他的女子教育思想中,将“女德”与“女红”、“启蒙”与“救亡”、“立人”与“立国”、“小我”与“大我”、“实然”与“应然”、“经济独立”与“人格平等”结合起来,促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0月,应中国妇女研究会妇女教育委员会的邀请,我出席了在长沙召开的“妇女教育与女性发展国际研讨会”。与中国女性教育的专家、女子院校的院长、老师的交流,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并且,我的论文《现代日本女子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还与全国妇联莫文秀副主席一起获特别奖。这对于一直研究女性教育的我,实感荣幸。会议使我深深感受到中国专家学者对自己事业的热情,她们往往都能通过密切关注包括日本、美国在内的国外女性教育发展的动态,进而优化本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包括成人高等教育和社会其他领域一样,正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作为成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女子成人高等教育,由于起步晚、基础差,面临的改革形势更为严峻。 女子成人高等教育改革涉及的领域和问题非常多,在此,我仅就其面临的几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女子成人高等教育改革必须坚持面向经济建设和突出妇女教育特色的统一 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坚持妇女教育特色是贯串女子成人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两个基本原则,也是规定其改革方向和道路的两条主线。 女子成人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社会、服务于经济建设,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和特点所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而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则依赖于自己适应、参与经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它们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因此,女子成人高等教育以及一切高等教育的改革,必须是也只能是在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离开了这个基本前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必定要失败。女子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面向经济建设,在今天,就是要面向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重大现实,主动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这是我国目前女子成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后半期,英国女子高等教育伴随着经济、社会、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逐步兴起,越来越多的女子开始进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拥有获得奖学金的权利,其过程漫长、艰辛、曲折,同时也暴露出起步阶段英国女子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性别公平问题,进而对我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女子高等教育所具有的特殊意义的分析,提出要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从战略高度认识当前加强女子高等教育的特殊意义,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办好女子高等教育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高素质女性创新人才还极度匮乏,建设人才强国需要女性的参与。女子院校是专门为女性提供高等教育的教育机构,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创新人才应成为女子院校的重要任务。创新人才培养需要有保障系统,而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保障系统,需要女子院校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加强对女大学生“四自’’精神教育,丰富课外科技及学术活动,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