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价值不仅是哲学家研究的课题,同时也是文学家笔下的永恒主题.劳伦斯的小说中蕴含着他的"存在"理论.他笔下的女性人物在努力实践着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通过探讨<虹>中的女性人物,认为劳伦斯无论在作品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在经历一场情感历险,都在寻求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2.
使用加拿大原型理论家诺斯·弗莱的原型理论,从意象图示视角分析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的作品<贵妇人画像>中隐喻的使用,分别从花园、古宅、月亮和古城罗马的原型意象探讨这些隐喻如何揭示小说母题、人物塑造以及情节铺垫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3.
美学是人独有的精神产品,人性则是人之为人的唯一标志,因此,关注人性和生命自然就成为美学的应有之义.康德<判断力批判>、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以及黑格尔<美学>中关于人身和生命的思想有趣而深刻,它既是三人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可为历史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弗莱的神话一原型批评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弗莱通过探讨<圣经>的隐喻性,将原型与文学联结起来,并指出在由神话所构成的思维框架中,"隐喻"是惟一的表达途径.弗莱对<圣经>及其隐喻的系统研究,既是其批评理论的重要基石,同时也体现出他对"隐喻"这一概念的多重理解与运用,对理解当代文学批评的"隐喻"概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源氏物语>所营造的悲哀的意蕴以及叙述的人物无常飘零的命运共同表达了"物哀"的主题,渗透了对自然变化与生命意义的思考,反映了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以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奥吉·马奇历险记>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索尔·贝娄的成名作,在沿袭了<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流浪汉风格的同时也继承了贝娄其他作品的犹太风格.由于现实人物和贝娄各个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奥吉·马奇历险记>使得贝娄文本成为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整体文本,各个文本之间相互指涉,也自然成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互文本,形成了一个意义更广泛的互文文本网络,说明"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进一步验证了互文性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实用性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郭淑伟 《学术探索》2012,(3):149-151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的修辞手段,它也是人类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日常概念系统。Lakoff & 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开辟了隐喻研究的新途径,重新定义了隐喻跨域识解的本质特征,认为隐喻是身体、感知、体验、大脑和心智的产物。体验哲学作为概念隐喻的哲学基础是对西方传统哲学观的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8.
在<红楼梦>中,海棠是具有独特意义的名花.曹雪芹借花造境,寄予海棠以深刻的寓意.在他的笔下,海棠不同的隐喻和象征意义,使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有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语言研究并非仅是语言层面问题,还反映不同的语言观和世界观.论文从认知角度,探讨<周易>书中的"象"与"隐喻",并从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三个方面进一步论证书中隐喻结构的使用,为<周易>的语言研究及运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选择<红楼梦>人物对话及其英译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扬宪益、戴乃迭译文和霍克斯译文作为分析文本,抓住<红楼梦>中具有典型性的对话实例作深入分析,分析了译者如何翻译人物对话中的言外之意.  相似文献   

11.
索尔·贝娄作为当代美国文学代表人物,影响深远.本文把研究的焦点放在小说<赫索格>的结尾,从存在主义哲学人手,分析<赫索格>的结尾所体现的传统存在主义要素和索尔·贝娄独特的存在哲学观.进一步揭示贝娄在试图帮助人类摆脱困境方面所表达的存在主义主张--只要人类通过自身的反省与感悟,一定能找到生存的意义,并最终得到诗意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南方文学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鼎盛期,其中边缘化"南方淑女"形象不乏其人.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和田纳西·威廉姆斯戏剧<欲望号街车>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高度互文性表现在人物"性征"、 "生存空间"以及"话语空间"的边缘化隐喻之中.对两者反差强烈的边缘化隐喻表征的互文性建构,有助于读者更深刻解读文本展现的美国"南方淑女"遭受的摧毁性冲击.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在<新原人>中建构起了其境界哲学与功夫理论.其人生境界说开显了人的精神生命之四种存在样态:自然境界和功利境界是实然样态,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是应然样态,此即其"境界哲学".他认为人的精神生命之存在样态应由实然走向应然,其操作方法和实践途径即是"学养",此即其"功夫理论".<新原人>的境界哲学的架构是精当和圆满的,而其功夫理论却存在着明显的缺憾.为使其功夫理论臻于完满,其"学养"功夫中的"养"的理论确有进一步开展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隐喻是构成悲剧的关键成分,决定着一出悲剧的情节发展和情感升格,表征主题的隐喻意象则明晰化了隐喻的这一重要作用.以某一意象为主隐喻的隐喻系统反映了其所表征主题的语言内部结构.以此为观照,考察学界长期争论的<哈姆雷特>主题归属问题,通过分析"悲"主题的"疾病"意象主隐喻系统和"仇"次主题的"狩猎"意象主隐喻系统,分析<哈姆雷特>主题误读的原因,从而有力地证明了<哈姆雷特>主题的悲剧性本质.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描写了大量的草木鸟善等自然名物.这些自然名物的运用,造就了<诗经>的灵动之芙,表现在:从表层看,"草木鸟兽"的动态描写,展现了一幅幅充满生机活力的灵动画面;从深层看,"草木鸟兽"所构成的动态图景的背后,跳动着周人的生命热情.<诗经>的灵动美在<国风>中表现的更为突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冯友兰思想的变化,经过了从单数哲学观到复数哲学观的历程.在早年,他认同单数哲学观,主张"道理"说;而在晚年,则认同复数哲学观,接受金岳霖的"游戏"说.他把哲学定位为精神现象学,而不再定位为西方哲学历来讲论的自然现象学.在复数哲学观视野中,哲学论域是自然、社会和个人的人事.至于哲学的作用,一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一是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生态批评是20世纪末在欧美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旨在把以地球为中心的思想意识运用到文学研究中,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文学研究的绿色化.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劳伦斯的中篇小说<狐>,会发现人类世界出现严重的角色错位:性别错位与物种错位,这表现出作家对生态失衡的忧虑.本文由此得出结论:唯有敬畏生命,才能摆脱人类的生存危机,从而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18.
中西隐喻文化及文学翻译的隐喻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可 《江西社会科学》2006,(10):183-186
沉浸在问题与思考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问题在传统的研究领域内已找不到答案,而这即是隐喻由一个单纯的修辞手段蓬勃发展成为一门热门学科的前提和原因。本文概述了二千多年来中西方隐喻文化研究的历史、现状的进程;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隐喻研究日趋白热化的代表人物、作品和观点以及90年代首次亮出“隐喻学”旗号的中方代表人物、作品和观点。对西方语言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的作品及观点亦进行了借鉴,将隐喻理论引入到文学翻译实践理论中,并提出了非传统的文学文本翻译实践的思维方式与观点。  相似文献   

19.
<周易>中,"生生"之"道"意指"援天道证人事"之道和"阴阳"之道;"生生"之"德"重在指导人生价值的取舍;"生生"之"情"具体是圣人的忧患之情和常人的人伦之情;"生生"之"境"的具体化为"时"、理想化为"境界",这四个方面相依相成,构筑了<周易>有道可依、有德可彰、有情可显、有境可待的"生生"的生命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曾绍皇 《江汉论坛》2008,3(4):100-105
作为杨慎创作的一部"阐明老氏之旨"的"宗教感化剧",<洞天玄记>继承了道教丹鼎派鼻祖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所开创的隐秘晦涩、古奥神诡的宗教文本语言风格,通过大量使用隐喻性语言描写形山道人收昆仑六贼、降东蛟、捉金虎等一系列故事情节,从人物设置、情节敷演、意象选择、语言表述等层面罗织了一个诡谲怪诞而又寓意深远的隐喻体系.对这个精心构建的隐喻体系进行深入的剖析,不难挖掘出杨慎思想领域中浓郁深厚的"游神物外"之宗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