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最早的版本是蒙古宪宗五年新刊本与元至大平水曹氏进德斋刻递修本;明代有宣德广勤书堂本、弘治李瀚刻本和明末毛晋汲古阁本;清代有四库全书本、光绪读书山房本;民国间有武进董氏诵芬室影元本,四部丛刊本和中华书局排印本皆影诵芬室本.另外,《中州集》在日本多次翻刻刊行,后出转精者为近藤元粹评注本.  相似文献   

2.
书场弹词文本是指与书场演出有关的文本。它与文人弹词文本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书场弹词文本的形式及叙事特点,即以代言体为主,叙事重复,心理描写细腻,语言谐趣多样。其次,书场弹词文本的内容往往由多个故事组成,反映民众的心声,包含丰富的吴地文化。再次,书场弹词文本是集体创作的成果,具有世代累积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文学文体作为作品语言的存在体,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体裁归类问题,它更多的涵义是包括以“体”来表述作家的个性风格、流派或作品的时代风格特征等。弹词的“文体分化”是指代言体弹词在书场和书斋两个不同的生存领域里,从叙事体弹词中逐渐分化出来,成长为书场弹词主要的讲唱、创作方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考察弹词体裁的变化,还包涵了对弹词作者的创作风格、作品叙事体制、演出市场、时代风尚等诸因素的综合考量。总之,清代弹词的文体分化趋势,是文体随着整体文化的成熟而不断向精致化的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春秋摘微>是中唐诗人卢仝精研<春秋>之著作,但对其流传与著录情况长期以来失于系统研究.据现有文献考证,<春秋摘微>唐代即有流传,但不见著录.宋著录有四卷本、不分卷本和一卷本三种情况;元著录有四卷本和一卷本两种情况;明<永乐大典>中间接收录<春秋摘微>六十二事;清李邦黻从中辑出编为一卷.是知历经朝代更迭,<春秋摘微>之四卷本、不分卷本和一卷本系统,先后不传,所存者唯清李氏辑本.  相似文献   

5.
约在六朝后期至唐初,在吸取《太上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等古灵宝经内容的基础上,"十戒"与"十四持身之品"相互结合,并最终形成《十戒经》.道教灵宝派尊崇老子与《道德经》的传统、《十戒经》自身所呈现出的儒家色彩、动荡的社会环境以及现实的需要等,是促成《十戒经》与《道德经》相互结合并广泛流传的主要原因.《十戒经》与《道德经》的结合流传带有儒、释、道三教融合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和趋势,反过来城镇化又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必然选择。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区域间各领域合作的深入,机场作为高速交通体系中重要的节点之一,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这里选取特殊的例子,跨城市建设的非枢纽机场——扬泰机场,探讨扬泰机场建设与苏中区域城镇化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表明,与一般非枢纽机场依赖所在区域发展不同,扬泰机场运营与苏中区域城镇化发展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女性开始表现出群体性的、较为强烈的创作欲望。由于传统文学类型的话语权一直为男性控制,她们就另辟蹊径,通过弹词来宣泄无奈,发出自己的声音。女作家们在作品中塑造出一个个功勋卓著、近乎完美的女英雄形象,来寄托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这些女英雄看似风光无限,但背后却是无尽的悲凉。本文就以《再生缘》《笔生花》《榴花梦》等几部弹词作品为例,解读女英雄们悲剧性人生。  相似文献   

8.
从古代女作家小说写作的角度 ,梳理了从 17世纪到 2 0世纪初女作家创作弹词小说的巨大成就 ,采用性别研究的方法 ,揭示女性叙事独特的视角、主题和写作特点 ,得出女作家弹词建立了我国女性文学的叙事传统 ,并对现代小说叙事产生一定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苏颂是独得七项世界第一的科学家 ,苏轼是享誉中外的文学家。他们的交往与情谊 ,他们的不幸遭遇与高尚情操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晚清前期(1840-1902)的女性弹词小说虽已呈衰落之势,但晚清女作家们在继承弹词小说叙事传统的同时,也于实际创作中自主地带上了求新求变的意识,这是对弹词小说文体本身所做的一种创新性的尝试和努力。本文从晚清前期的代表性作品入手,探析女性弹词小说在这一时期所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吴嘉纪为主体的淘上诗社,是清初泰州遗民诗群中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团体。借助于对地方文献的深入挖掘,可以对该诗群的形成背景、主要成员、形成与消亡的时间、诗学渊源、家族特征与独特诗风进行详细考证与论述。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分析出该布衣遗民诗群的独特地域文化意义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宫廷中的仪式性乐舞和娱乐性乐舞都有诗歌传唱行为的参与。在仪式性乐舞活动中,所唱诗歌通常是诏命朝廷重臣创作,所用曲调大多由乐工制定,辞乐相配的方式有先辞后乐、先乐后辞、依调改辞,演唱由太乐署和鼓吹署中的乐工承担,采用齐唱形式。在娱乐性乐舞中,所唱诗歌多采自文人之作,辞乐相配的方式主要是“选诗入乐”,演唱由教坊乐人承担,演唱方式多为独唱。唐代宫廷中的乐舞活动对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刺激了文人的创作热情,促进了唐诗的繁荣与发展;对全国的歌诗风气、歌诗创作起着导向作用;加强了上、下层两个诗歌创作空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在跨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一定时期的文化主潮流向是由强势文化地区流向弱势文化地区。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潮流向是从西方流向中国。但是,文化交流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单向流动,在西学东渐大潮下,中国文化也向西方逆向传播。同时,在对待西学和对待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上,中国与西方国家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清代扬州学者在扬州地方史的研究领域成果显著 ,其主要工作包括广搜史料、考辨史实、贯通古今、提供借鉴等等。他们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对扬州历代政区沿革及运河变迁的探讨、扬州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研究、扬州历史遗迹的考证与保护、扬州地方志书与地方通史的编撰等方面。在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中 ,汪中、焦循、阮元等人对扬州地方史的研究又各有重点和特色。这对于我们从事区域史研究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服务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清初,扬州诗人孙枝蔚、汪懋麟、吴绮、吴嘉纪、冒襄、雷士俊等以其特有的人格精神和有力的诗学实践,构建了以学问为前提、以性情为根柢、以自具面目为旨归的诗学思想,在当时空疏不学、拟古而伪、尊唐黜宋的风气之下,独树一帜,卓荦不凡。  相似文献   

16.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末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教育救国思潮旨在藉教育以自强求富、挽救国运,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萌生、明晰、高涨、消退四个阶段。这一思潮的发展脉络和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又终因其改良性质和革命潮流相扌干格而消退。  相似文献   

18.
电报技术在晚清的传播始终伴随着西方近代物理学的普及,作为电报技术诞生的基础,西方近代物理学构成了电报技术的解释系统和参照背景。在电报技术传行于中国的同时,“搭载”子电报技术之上的物理学知识也得到了比较广泛的传播。本文以上述问题为主要研究内容,旨在探讨西方近代科学与具体技术在共同传入中国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模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9.
北魏时期,传入中原的西部乐舞中的“尚武”之韵,已不再是游牧部族“野蛮”的代名词。到了唐代.它则凝聚了中原文明更多的精髓,既可代表社会集团强力实施的政治、军事行为,又在追求和谐、安宁的大一统中,彰显个体生命的自由意志,并历经了初唐的童稚和天真、盛唐的武功盖世及开元天宝年间的青春和朝气、中唐离乱哀思中的冲动和热烈,直至晚唐,其“尚武”虽在落日黄昏中多幻化为形式,演绎为宫廷艳舞.盛极奢靡之风,但仍不乏将其“老骥伏枥”之志,稀释于艺术的“本真”和“纯然”之中而至生命的超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科学性和阶级性相统一,要求传播模式具有科学性和多重适应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第一级传播模式明确了传播的基本流程,锁定了传播工作的七大重点;第二级传播模式,包括人内模式、人际模式、组织模式和大众模式,拓展和完善了第一级传播模式的功能,相互作用,彼此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二级传播模式组,是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