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主义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市场"发展史.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的形成大致可分三个时期.它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空前发展,造成了资本主义国家极其复杂的关系,也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对当代中国的发展仍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
韦伯理论理解中的一个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在20世纪初曾提出儒家传统文化中未能孕育出现代资本主义的问题.半个世纪以后人们又以东亚经济的崛起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来驳难韦伯,这其实是一个与韦伯理论不相干的命题用"东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经验现象来构成对韦伯理论挑战的说法,从逻辑上看是混淆了韦伯"儒家伦理导致不出现代西方理性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儒家伦理能否促使经济的发展"这两个不同的命题,因而存在着范畴混淆的错误.  相似文献   

3.
现代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命运问题,一直是诸多中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关于现代资本主义在中国始终萌而不发、未能兴起的原因,马克斯·韦伯曾经作过全面的讨论.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还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问题,都是他探寻这一命题的角度.论文试图在制度层面,从中国式的"家产制"出发,结合现代资本主义的内涵,探讨"家产制"的传统型统治对中国构建现代国家的基本影响,进而揭示家产制对中国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巨大阻力.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波动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运用国家资本主义防止私人资本主义的弊害、实行"集中"与"干涉"原则、肃清封建残余、改变帝国主义掠夺状况和实行对外开放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三个层次的主要内容;以近代中国社会实际为根本出发点、以不断发展生产力为主要手段、以建立平民政权为现实基础、以达到社会主义为目标是邓演达国家资本主义思想的主要特点。邓演达的国家资本主义思想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跨越论"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国家发展道路的新构想.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克思"跨越论"的验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对马克思"跨越论"的发展,中国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之后依然面临几个不能"跨越"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术界未能"彻底"回答资本主义精神的意识形态合法性与内在矛盾之间所存在的悖论。马克斯·韦伯认为新教伦理的变革促进了资产阶级职业精神的塑造,以此论证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合理性,但是却疏漏了二者之间的裂变。他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头足倒置,并忽视了禁欲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矛盾使资产阶级必然坠入意识形态合法化危机的窠臼。只有从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精神再生产的唯物史观叙述出发,才能揭示资本主义精神的时代局限性。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当代中国的现实关照一种全新方案,也是对资本主义"增长"的意识形态的超越,是对"文明冲突论"的大国沙文主义的全球治理新意识形态的重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对私人资本主义态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如何正确对待私人资本主义是共产党人探索的重要课题。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先后提出了"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使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在六亿人口的中国绝种"、"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等主张,使得私人资本主义的命运一波三折,最终还是被消灭,给我们留下一段值得深思的历史。  相似文献   

8.
赵文 《南都学坛》2012,32(4):93-97
列宁主张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利用西方先进设备、科学管理技术来发展现代工业。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文化"思想的现实依据是俄国落后的国情,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根本目的是为了战胜资本主义,建设共产主义。当前,我们要在正确认清资本主义文化实质的前提下,按照"吸收与批判并举,更重批判"的基本原则来利用资本主义文化;要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新之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9.
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新一轮分析批判。"人民资本主义"论是资产阶级学者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代表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资本民主化"与"管理民主化"。其论者认为由于小额股票的大量发行和股权的分散化,全社会人人持股,人人都是资本家;劳动同资本的对立已经消除,资本主义实现了质变。本文运用劳动同资本对立的辩证性理论,对"人民资本主义"论进行分析,得出了其实质是资本进一步加强自己统治的手段,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社会化、集中化与垄断化的内在需求。通过对"人民资本主义"论的评析,我们可以得到其对我国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对国家、民族深刻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是洋务运动兴起的最底层原因;洋务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化历程的起点;"官督商办"是资本主义经济在当时中国那个特定历史环境下绕不过去的一道关口,是当时中国既定政治框架内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唯一选择,包含着妥协与无奈。"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首先是洋务派对中西文化价值判断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