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今天,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经营管理的劳动者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推动者,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需要充分发挥生产力中人的决定性作用,特别是科技和经营管理人员这样的人力资本的作用,建立激励价值创造的机制。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惟一源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创造价值的系统学说,其核心就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  相似文献   

2.
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劳动价值论,必须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劳动创造价值的基本观点,这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本文通过对劳动价值论进行综述和对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思考,对政策方向提出引导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资本创造财富与价值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重视和倡导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氛围下.一种提升资本、资本家在当今经济生活中地位与作用的声音时而响起。本文涉及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反思、深化和新思考,并尝试通过资本与价值与财富源泉等经济学经典问题的论述,体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并使之长葆理论青春。  相似文献   

5.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克思整个经济理论的出发点,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商品二因素的理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2、劳动二重性的理论。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当前在深化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马克思的劳动与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理论核心要继承和坚持;对于社会主义现实劳动提出的各种疑问我们也决不回避,要勇于审视、鉴别和回答.  相似文献   

7.
知识是商品,是具有价值的,可以用于交换,最终体现其使用价值;生产资料在新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仅作为一种工具起作用,不创造价值,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提出人力资本概念是两者在今天实践中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异化,作为一个哲学基本范畴,拉丁文为"alianatio",翻译成英文为"alienate",意为"让渡""脱离",最早是作为社会学和政治学概念出现的,后经不同时代的哲人赋予其不同的哲学内涵。作为哲学范畴的异化,表现的是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创造或分裂出作为自身对立面的客体,形成一种与自身对立的力量。马克思在继承发展先哲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异化劳动理论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将政治学、哲学领域的异化拓展到了经济领域,深入讨论了市民社会中劳动、私有财产、分工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异化劳动理论。在《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以及四个表现形式。通过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入探讨,马克思将异化"由研究‘个体的类的矛盾’转移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冲突’,从而把对人的本质的研究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并进而找到了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生产力,第一次发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的规律并用以说明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资本论》所论述的核心问题是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曾把剩余价值的发现誉为马克思一生中两个伟大发现之一。然而,马克思之所以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一“伟大发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来,首先是因为他科学地掌握了劳动价值论这把探寻剩余价值奥秘的钥匙。那末,马克思是怎样运用劳动价值论“发现”剩余价值的呢?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商品二因素理论。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住。第二,劳动二重性理论。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的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第三,价值形式和货币理论。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经历了简单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发展过程。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一生所作的著作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在马克思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手稿》中多次出现的"异化劳动思想"一词现在依旧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异化劳动思想使得马克思对唯物主义认识论等学术问题进行深刻研究,这一理论在马克思的所有理论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一、目的要求 本书除绪论外,还包括五篇内容,即商品经济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绪论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第一篇,商品经济一般。从分析商品开始,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价值形式和货币理论、商品拜物教理论。第二篇,资本的生产过程。在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13.
赫斯的思想深刻影响了早期的马克思,尤其体现在二人的异化理论中。赫斯的货币异化理论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是人的类本质的异化。马克思在扬弃货币异化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实践,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分析了人的异化的四种形式,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是对赫斯货币异化理论的超越,其超越性一方面体现在对货币的批判上,另一方面体现在两人的共产主义思想中。新时代,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尊重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经典的辩证统一出发,辨析物化劳动的真正来源在于高等教育劳动的知识价值创造,并对高等教育的价值创造展开分析,结合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生产性现状,最终回归到高等教育产业化趋势的现实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江泽民同志在7·1讲话和5·31讲话中提出要发展劳动价值论,是非常有道理的。古典的劳动价值论不仅不能为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服务,而且还是很大的障碍,这表现在如下七个方面。 劳动价值论是计划经济的理论依据,坚持该理论必然会导致对市场经济的怀疑和否定。 以价值还是以价格作为分析、指导经济实践的逻辑起点,是确立不同经济体制的理论坐标。 按照劳动价值论的逻辑,构成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一、目的要求 本书除绪论外,还包括五篇内容,即商品经济一般、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绪论主要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方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性,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意义。第一篇商品经济一般,从分析商品开始,阐述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商品二因素理论、劳动二重性理论、价值形式和货币理论、商品拜物教理论。第二篇资本的生产过程,则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理论。第…  相似文献   

17.
一、理论背景(一)经济学视角最低工资较早时是个经济学问题。最低工资制度的理论起源于古典经济学的工资最低限度理论,最早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此后亚当·斯密、杜尔阁、大卫·李嘉图等人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而丰富完善了工资最低限度理论。当时的工资最低限度理论,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最低生活需求这一基本目的。同时,最低工资理论是马克思工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工人异化劳动的现实出发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劳动",一是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两者之间不是相互否定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是在不同层面上对人的本质进行的判断,内在地存在一种理论上的递进。  相似文献   

19.
一、目的和要求,《新编政治经济学教程》陈绪论外,全书共24章,分为10篇。1、绪论。学习中要掌握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对象和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搞清楚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2、第一篇,商品经济一般。学习这一篇要把握劳动价值论的内容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只有在理解劳动价值论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的各个经济范畴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3、第二篇,资本的生产过程、本篇通过对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的分析,阐明了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的基本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20.
领导者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助力组织持续发展,就必须兼顾"劳苦"与"功高"的双重效应。要认识到劳动的过程仅奠定了成功的基础,吃苦的态度仅保证了行为的落实,坚守的毅力仅保障了付出的持续,只有有的放矢的辛劳才有收获,创造价值的吃苦才有意义,实现功劳才能提升苦劳价值,"功高"是结果而"劳苦"是过程。这就需要领导者主动树立"不为即有过"的观念,用对心思精力少事务而多务实,以获取和效果为主要评价标准,善于区分"假忙碌"与"真作为",能够将"苦劳"转变为成功的养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