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浅析我国逆向避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逆向避税是指跨国公司从低税国向高税国转移所得,减少在低税国的所得税负的国际避税行为。它是我国外商投资企业采用的主要避税方式。外资企业逆向避税的动机是为了获得特殊的利益,但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方式、贸易增幅及差额、贸易的商品构成、投资方式、以及经营效益表明,在华跨国公司普遍存在利用转移定价减少缴纳所得税的行为。其原因是我国外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跨国公司转让定价有诱导作用、我国税制对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制约措施不够完善、以及地方政府税收调整干预为跨国公司转移定价避税提供了庇护。  相似文献   

3.
对于跨国公司的避税,国际上已经有相应的反避税对策,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避税问题的日益突出,借鉴国际反避税政策,加强我国涉外税收征管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问题     
中国已成跨国公司避税天堂截至2004年8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累计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450.29亿美元,外企总数达49万家,其中有一半以上都是亏损状态。有相当部分的跨国公司是为了避税而制造的人为亏损。跨国公司每年避税给中国造成的税收损失在300亿元以上。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很多外企都向境外的关联企业转移利润,通常采取的方式是“高进低出”,在从境外关联企业买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时候,高价买进,再把成品低价卖给海外的关联企业,这样更多的利润流失到了境外,达到了避税的目的。第二种情况则是采取在国际避税地——比如…  相似文献   

5.
随着外商来华直接投资日益增多,外商投资企业的避税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损害了我国的税收利益,造成了我国税收收入大量流失。少纳税、多获利,是商品生产者的普遍心态,纳税人都企图利用纳税最小化来达到利润最大化目的,因此,纳税人往往选择不同的方式来规避纳税义务。其实,只要规避方式合理,此举也并无不可,但是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纳税方面存在的非合理规避问题却非常严重。从规模上看,到2004年5月份,我国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已达到48万家,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已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25%以上,外商直接投资已占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  相似文献   

6.
高原 《经理人》2005,(5):16-16
为什么外资公司在中国多年来亏损面达50%以上,而外商投资依然持续增长?在国内的外资公司多年来亏损面达50%以上,而外商投资依然持续增长,这给不明真相者带来许多困惑。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答案就是转移定价这一跨国公司运用娴熟的财务工具。按照国家税务局的估计,转移定价每年给中国带来超过300亿元的税收损失。如何借鉴成熟跨国公司经验,有效运用转移定价工具达到避税和其他管理目的,已经成为日益国际化的本土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围绕国际逆向避税的定义、特点、原因、手段、危害以及对策等问题进行探析。使读者对国际逆向避税有一个较为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希望对国内税法的修改和国际税收协定的鉴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许多跨国纳税人都把在避税地设在离岸信托作为国际避税的主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个人走出国门,利用海外的一些避税地进行避税和投资安排。[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关联企业是新型的企业形式,它的产生源于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作为一种新型企业形式,关联企业有很多优势,但是关联企业的避税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关联企业中的避税问题已经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关联企业曲避税问题,结合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制对我国关联企业避税问题及法律规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概述合理避税的涵义及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的目的,分析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存在企业合理避税定位错误、企业对合理避税方法缺乏认识、税务机关反对企业所有纳税筹划的问题,结合我国相关税法及法律规定,提出合作方式的合理避税、股权转让的合理避税、签订合同装修费的合理避税三种房地产企业合理避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作华  方红星 《管理科学》2016,29(5):134-146
 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话题。围绕企业避税行为经济后果的研究结论也不尽相同,基于温和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增强有助于提升企业价值,而基于激进避税行为视角的研究认为企业避税程度的上升会破坏企业价值。由于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可能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后果,基于系统风险视角和企业避税行为整体性层面,探讨避税行为对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曲线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避税程度强弱导致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存在差异。选取2008年至201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单因素模型和去杠杆贝塔模型计量系统风险;采用会计实际税率及其变体度量企业避税程度的方法,基于公司系统风险视角,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多元回归方法实证检验企业避税行为与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内在联系。        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避税程度与系统风险的平方项显著正相关,在控制可能的自选择偏误后结论不变。对温和避税的企业,随着避税程度的增强,公司系统风险显著下降;对激进避税的企业,伴随避税程度的增强,公司系统风险显著上升。因而,企业避税行为与系统风险呈U形曲线关系。企业避税程度不同对投资者风险估算带来不同的影响,市场上投资者将降低选择温和避税企业的系统风险,而提高选择激进避税企业的系统风险。        基于企业避税行为和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和监管者应一分为二地看待企业避税行为。一方面,监管者应当鼓励企业采用合法手段适度避税,允许企业和投资者享受适度避税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应加大对企业激进避税行为的监管力度,防止激进避税行为对政府、企业和投资者带来负面影响。        研究结论从系统风险这一视角,明晰了企业避税行为与投资者系统风险估算的关系,丰富了企业避税和系统风险研究。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在不触犯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避税的方法来减轻税收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税负,这显然已成为当前中小企业所关心的头等大事之一。本文就针对我国中小企业税负过重这一现象,从原因、负面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提出中小企业该如何合理避税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企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产品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服务需求的多元化,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以及企业自身经济利益等诸多方面的考虑,原先被忽视的逆向物流逐渐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视。本文以逆向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基础,阐述了逆向物流的内涵、特点、产生与发展,分析了国内外逆向物流的发展状况,并针对我国发展逆向物流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如企业逆向物流意识不强,重视度不够;逆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有关逆向物流的法规和责任机制不健全;废弃物处理的技术约束缺乏;缺乏规范化管理,安全隐患大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得出如下结论:为了促进我国逆向物流科学、健康发展,要充分认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要建立有效的逆向物流管理系统和逆向物流信息网;要构建保障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要加大逆向物流科技投入,推进企业逆向物流相关技术创新;要引入第三方逆向物流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外商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近12%.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7%。然而.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外商投资企业似乎未能分享到相应的经济收益。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截至2005年5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525378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50%以上处于亏损状态,有的甚至处于长期亏损状态。难道这些外商投资企都是举着“国际主义”大旗来无偿支援我国的经济建设吗?  相似文献   

15.
企业进行合理的所得税避税能够给自身带来经济利益,能够使企业的税法意识得到提高,在不违背税法的情况下,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但在国内,合理避税并不被企业所重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不能单单只顾经济取得,也应该重视成本的节约,合理避税能够使企业的成本降低并且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改进我国企业逆向物流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逆向物流的基本概念,讲述了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价值,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现状,企业遇到的诸多障碍,包括成本问题、人员问题、技术问题等,提出了改进我国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王轶男 《经营管理者》2013,(27):236-237
本文主要介绍了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法的相关概念,并探讨了对于外商企业的各种法律制度新公司法所产生的影响,有助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登记审批和管理,同时对于我国将来对外资立法的完善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县级外商投资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茁壮成长,已成为县级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对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县级外商投资企业由于受环境等因素制约,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为了对县级外商投资企业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笔者曾于1996年8月随同有关部门对江苏某县已投产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2002年所得税征管体制改革这一"自然实验",采用断点回归分析方法,考察企业避税程度变化如何影响其债务融资行为。我们发现,随着企业避税难度增加,企业总体负债率显著上升。但通过进一步区分债务融资来源,我们发现,企业避税难度增加并未导致具有利息税盾效应的正规金融融资的增加,这一结果不支持企业避税行为的"非债务税盾效应"假说,也与Graham和Tucker(2006)的开创性研究不符。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避税难度增加会导致不具有利息税盾效应的商业信用负债的显著增加。这一效应在融资约束严重的企业、获取正规金融难度较大的企业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这一结果支持了企业避税行为的"现金流效应"假说。本文为企业避税活动与债务融资的负相关关系提供了更加契合中国制度背景的理论解释。此外,通过考察企业避税行为对财务杠杆的影响,本文也为当前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税收优惠政策是企业年金发展的推动力之一,也是个人和企业合理避税以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的手段。基于税收政策的激励,多数经济发达国家在国家公共养老保险水平相对有限的情况下,雇主资助的雇员退休金计划(企业年金)得到了有力的发展,英国、瑞士、美国等国家的私有退休金计划资产占GDP的比重甚至超过50%。从长远来看,企业年金的发展必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我国企业年金计划中的税收制度1.企业年金计划中的税收制度现状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就明确了“三支柱”的养老保险目标模式,即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