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完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关系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乃至是整个社会的发展的关键。但在现实的农村基层民主实践中,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进程,探讨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可行性途径是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党史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且在论述“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提出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在这场伟大的实践中,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状况直接反映和决定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民的政治心理在我国有着很长的发展历史。现阶段我国正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基层民主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一些问题依然严重,如"贿选"现象及农民政治冷漠等,这都是农民政治心理的偏差造成的,严重阻碍了我国民主化进程,因此我们必须改善农民政治心理,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社会民主已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并有着美好前景。一个稳定的、有效的民主政府的发展,不能仅仅依赖于政府和政治的结构,它还必须依赖于人们对政治的价值取向——依赖于政治文化。本文从对政治文化的认识,引入参与型政治文化,以在农村基层为例,结合了参与型政治文化作为民主的政治文化在我国农村基层构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建构与现代民主理念相适应的新型农村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有了长足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选择。因此,客观分析形势,全面总结经验,针对存在问题,探索持续、深入、高质量发展之路,便成为迫切的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二十年间,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它表达了农民的心愿,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实质,因而受到普遍拥护,收到极为良好的效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仅使群众直接参与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化、程序化,而且提高了群…  相似文献   

6.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一种管理体制,是相对专制而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就是农民在获得土地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基础上,进而逐步获得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形式,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广大农民有了政治上的民主权利.这种村民自治形式,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有效途径,也是广大农村全面实现小康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把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跨世纪的发展目标和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重要指导方针,写进了《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提出了五个全面推进,即: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全面推进民主选举,全面推进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民主管理,全面推进民主监督。这是我们党对农业、农村工作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和突破,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心和力度。村民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亿万农民在改革开放中的一个伟大创造,开创了一条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民主选举…  相似文献   

8.
农村基层民主是我国最广泛的社会民主。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创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面对农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浙江省岱山县东沙镇泥峙社区从基层民主治理的方式方法入手,开始对户代表会议进行新的探索。户代表会议以户为单位,创新了基层民主治理的载体,弥补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的不足和缺陷,在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成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新平台。户代表会议开创了一条中国农村基层民主治理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义民主政治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化的重要体现,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因此,当今社会,我国农村的基层民主选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对农村基层民主选举演进过程和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对策,从而使农村基层民主选举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我省各地农村普遍加强了以强化村务公开,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权利为核心内容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借此进一步理顺新时期的农村管理体制,促进农村干群关系的改善,为农村进一步改革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从我们近期的实地调查看,我省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运转总体上是良好的,效果也是比较显著的。同时,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本文仅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和思考。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区设实自申存在的问回1.一些基层干部的素质与推进…  相似文献   

11.
财政分权、制度供给与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已有文献在对财政分权对中国经济转型发挥作用进行详细研究的同时,对其政治和社会效应却关注不足。视农村基层自治为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200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5)和多层混合效应逻辑斯特模型(Multilevel Mixed-effect Logistic Model),本文重点考察了地区间面向县级政府的财政分权对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可能的影响。本文实证发现,财政分权有助于以显著为正的概率使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迈向更高的水平。本文尝试把中国农村基层政治治理内生化于财政分权,为深化理解中国特色民主政治道路及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和政策视角。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关心,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发展.但是由于农民素质相对不高使得农村基层民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为此,要加强时基础教育的重视力度,加大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农村思想文化建设,以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淮四市(信阳、周口、驻马店、商丘)是我国典型的传统农业区。黄淮四市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体现了河南省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方向,实现黄淮四市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关键在于落实党和国家提出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均提到要在新时期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这一问题。农村基层政权作为我国政权的基础,在新农村建设及加快农村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被赋予新的意义和功能。然而,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农村基层政权面临着自身新的挑战——管理"空心化",这对农村基层政权的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对农村基层政权管理"空心化"状况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建设,是推动和促进农村民主建设和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建设一体化宏伟目标不可动摇的政治基础;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政治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王筠涵  谢波 《决策与信息》2013,(10):137-137
民主政治是全球政治发展的大潮,全世界只有少数国家没有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仍不够完善。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环境下的产物,但是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壮大,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在很多方面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科学内涵概括起来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管理民主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它要求在党的领导下,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健全民主管理新机制,推动农村管理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以来,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主政治建设也不断向前发展。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深入,农民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当中对政治参与的要求和方式也日益多元化。因此,通过对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作一个历史的简单梳理,对于我国发展完善农民的政治参与机制,建立乡村社会的稳定、法制、民主的政治氛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2008年开始,全国进入新一轮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这是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和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