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早在上世纪初,以马尔库塞、哈贝马斯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敏锐地觉察到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本质,通过对传播内容主要是对媒介文化的批判,把文化传播中的异化根源归咎于现代资本主义技术经济机制。在当下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文化传播背景下,媒介文化是现代人类"对象化"过程的"杰作",它的商品性与工业化进程中人的异化互相印证,媒介文化的异化功能不仅没有消失,相反会愈演愈烈,然而,当下的媒介文化与以往的媒介文化相  相似文献   

2.
福利国家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调节作用并未消除两者间即相互依存又内在紧张的关系。资本主义离不开福利国家,但又不能与其共存。资本主义与福利国家间的这种双重变奏原因在于,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而福利国家却使市场机制发生了扭曲。福利国家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再一次证明,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之间是不可能实现完美平衡的。中国不能固执于国家主义或者自由主义,而是应该重新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和分工,从而重新构建政府与市场间的良好关系。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商品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起点;商品包含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像是斤斤计较一些琐事。这的确是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谐”理念由来已久,但因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存在,社会和谐并未真正实现。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因其民主法制制度较为完善,却实现了一定的和谐发展。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涌现,  相似文献   

5.
最近吴敬琏再次撰文警示:一旦进入政府主导路径,既得利益者必然推动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而一旦路径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否则很难退出。"维稳"和"改革",都是实现社会稳定的方法,但二者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含义与后果。我们应做出何种选择?这显然取决于对局势的判断。在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之际,我们也步入了社会矛盾多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是指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控,它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国家凭借其所掌握的各种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干预和影响行为的总和。(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的内容。1.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基本特征,是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不足,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侧重于扩大或刺激有效需求,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绝对必需的市场条件,使得包含着“m”的大量商品能够完成从“W”到“G”的“惊险…  相似文献   

7.
谨防经济体制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所谓权贵资本主义(也称官家资本主义),就是毛泽东所说的"官僚资本主义",即"封建的、买办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样的体制对于权贵资本和特殊既得利益集团来说,是最理想的。各级政府不断强化资源配置的权力和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寻租  相似文献   

8.
刘颖婷 《经营管理者》2009,(3X):156-157
韦伯运用个体主义的方法,在选取恰当的文化理想类型的文本之后,成功的论证:西方的宗教改革所创造的新教伦理道德对于其资本主义精神质的形成与在全世界量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试图展示:韦伯是如何运用个体主义方法来建构新教伦理道德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关系,以及提出自己有关"韦伯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严重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共产国际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政治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已时隔八十多年,但对大危机影响的梳理,能够很好地看待和分析当前的金融危机,这对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列宁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有不同认识和争议,并从不同侧面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拟从哲学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这一税利的思想武器对二者的关系作进一步的探讨,以期为我们正确看待和解决社会主义国家同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交往中遇到的问题,吸收、借鉴和利用资本主义,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法则,万事万物,概莫能外。当今世界,一球两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说到底也是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既斗争又贯通,形成改变世界格局的…  相似文献   

12.
战后以来,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带来的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基础上,资本主义发展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集中到一点,就是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资本主义体系逐渐进入一个以经济较快增长、劳动者生活所有改善与各种合作形式的出现为主要标志的经济政治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是,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斯·韦伯的大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主要从精神层面阐述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这两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表明:资本主义的兴起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和政治制度的综合体,它还有着特殊的精神风格和文化意义。本文通过对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几个部分探索性的了解和解读,意在从另一种视角,从精神层面上对资本主义进行一个重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一、认识"两个必然"必须联系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进下,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因此,资本主义绝不是永恒的社会形态,它最终要被一种新的社会形态所取代,而这一新的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正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美国社会经历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急剧转型。在这个转型期,工业化造成财富奇迹般上扬的同时,整个社会却呈现两极分化的恶性发展势态,社会矛盾与对抗加剧,对财富的迷恋使人性堕落、道德沦丧。特别是19世纪后半期的美利坚,权钱交易、政治腐败等丑恶现象应有尽有。"镀金时代"泛滥的腐败主要呈现出这样几种形式。  相似文献   

16.
张会伟 《经营管理者》2013,(18):122-122
韦伯的宗教伦理学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因大胆提出"资本主义精神"享誉世界,笔者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韦伯的观点进行了深入剖析,并进一步阐述了对我们今天的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的经济格局,要求我们加深发掘和拓宽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从而在其指导下,分析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当代世界的经济格局,处在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趋势中,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并存共处,构成了两大经济体系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  相似文献   

19.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用最朴素的文字昭示着传统文化对原上人们的深刻影响,又于新旧文化碰撞中揭示了人们生存的困境.作者对传统丈明有留恋之情,但最终不得不陷入深沉的迷惘.而文中塑造的白嘉轩这一人物形象正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矛盾和困惑,其性格的二重性也引领着我们去思考"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接轨"这一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东亚的资本主义与文化──对韩国与台湾不同的企业结构的分析尹保云一.资本主义精神在战后向东亚的转移从总体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的时代没有为“资本主义精神”的发扬提供充分的条件,资本主义不仅在非西方国家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在西方国家也处于R趋衰落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