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探索。为了适应新形势与新要求,应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创新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构建该课程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自2006年"出生"以来不断"成长",其中2015年版教材内容的"动"与"静"更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要求,也更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逻辑联系。任课教师应根据国家设置"基础"课的宗旨、任务与要求,把握教学方法的"破"与"立",即不囿于知识,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主旨;不追求法学教育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确认法治教育教学目标;不受制于不正之气,坚持"基础"课的政治性要求。"基础"课教材与教法两者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成绩考核应该既合理准确,又能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既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内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内容的学习与提高,又能考核学生在课堂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形成与实践。采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模型后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考核成绩,能够准确反映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水平。此考核模型对其它文科类考查课及考试课的平时考察部分的成绩评定也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虚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虚拟实践教学的开展能够较好地弥补社会实践教学的不足."基础"课在实施虚拟实践教学时应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对"基础"课虚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以期达到增强该课程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内化与外化相结合、实现知行统一、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实践性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收到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书面考试方式进行的德育测试不能全面测定学生的德育状况,它仅仅完成了道德知识的测试;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求把道德测试放置在一种开放的道德场景中,在这种生动的道德场景中才能真正测度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知识和道德表现的测定,改革的核心是在课程教学中安排生动的道德场景,并客观记录在该场景中学生的道德表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试改革,需要对课程进行全局性的精心安排。  相似文献   

7.
运用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维推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模块化教学,以实现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目标,紧扣"自由"理念,以"美"作为切入点,系统探讨大学之美、艺术之美、人格之美、逻辑之美、情感之美、制度之美、生活之美,运用"美的唤醒"实现该课程教学模块的优化与重构。  相似文献   

8.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贯彻十八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课程建设的重要任务。该课程需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网络社会管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青年观等相关理论,努力促使党的十八大精神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相似文献   

9.
通过道德修养的内涵及意义的分析,进一步探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方法的改善。主要研究如何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真正的发挥作用,最终受益于学生。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素质高低,还关系到社会正常秩序能否被维持,更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因此,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方面加强教育,应该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截至2010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1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28门省级精品课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数量少,分布不均、学生认知程度低、示范性作用发挥不好、重申报轻建设、课程建设理论研讨严重不足等。要通过合理规划与布局、加强监管、完善年检制度以及教师培训和课程建设理论研究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性作用和辐射作用,促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效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切实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育实效 ,应从教学内容方面切入。目前应具体考虑把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理论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 ,与课堂外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相结合 ,与学校的素质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情感障碍是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实效的重要原因。情感障碍的形成有学生主观认识、社会及教学方式三个方面的原因。化情感障碍为心理动力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方法是:教师本身加强理论和思想道德修养等等。  相似文献   

1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面临的问题及改革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最先尝试教学改革的课程,分析"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不仅有利于提高"基础"课程本身教学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实效性,实现育人功能,对整个教改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课应结合本课程特点和大学生思想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具体思路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体,唱响主旋律,从大学生思想实际和当前的社会实际出发,有针时性地进行"五爱"教育;以"三德"教育为着力点,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养成功能,有的放矢地塑造大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中应有的道德形象;以创造高校公民道德建设的校园环境和社会氛围为切入点,把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抓好与教育教学相关联的基础、配套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精心准备——开好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央部署,自2006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全国高校将普遍按照新的实施方案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章简要介绍北京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组在领会课程改革精神、确保新课程方案顺利实施过程中所做的积极探索,以期对高校公共课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课"教育教学必须顺应国际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建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方能 提高"两课"教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7.
“言”和“意”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对美学范畴,其关系问题是中国古典文论的核心问题之一。“言”和“意”的关系主要是指语言能否准确无误地描绘社会生活或自然景观,表达作家的主观意图或思想情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一开始就存在着分歧:儒家认为“言能尽意”,道家却认为“言不尽意”。魏晋至唐宋的理论家也各执一端,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虚实、形神、意境等重要理论命题。本文认为“言”“意”关系的实质是语言和思维的关系,并且与虚实关系、形神关系、意境关系同根异脉,血肉相连。  相似文献   

18.
"文化研究"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而备受青睐的"意识形态"研究好像退出了文学研究的历史舞台。本文试图在阐明"文化研究"、"意识形态"概念内涵,辨析二者差异、互补关系的基础上揭橥"意识形态"在现时语境下的"改头换面"。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认为大学所有课程都应兼具知识传授和思政德育双重功能,但现状是由于高校英语教师思政意识的缺乏、英语教材编写导向的偏离以及教学目的的功利化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缺失。因此,提升教师思政意识,编写融入更多中国元素的教材,弘扬正能量,抵制西方不良腐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以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