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美独立战争是“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1],对于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学术界多从政治、军事角度进行分析,很少重视其外交斗争的诈用.本文拟对独立战争时期美国人民在外交领域斗争的努力作一初探.一、独立战争初期,秘密而广泛地争取外援早在独立战争开始前的第一届大陆会议上,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就决定,设立国际事务委员会,专门处理对外关系,在外交领域里展开反英斗争,莱克星屯沧声打响后,大陆会议首先向加拿大人民发出呼吁,要求他们加入北美联合殖民地,保卫共同的自由fZI.门万年11月,大陆会议又决定成立独…  相似文献   

2.
独立战争与美国人民争取民主改革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世纪下半期的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是美国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的伟大意义不仅在于美国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取得了国家的独立,而且也在于美国人民在与英国殖民者英勇作战的时候,也进行了争取民主改革的斗争,并且赢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国内出版的世界史教材,在美国独立战争一章里一般地  相似文献   

3.
1775—1781年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13洲殖民地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的民族独立战争。它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以弱胜强的民族独立战争的典型。以弱对强是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所面临着的一个普遍问题。因此,总结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规律是有其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一七七六年的北美独立战争,是美国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黑人作为被压迫的奴隶,为争取自身解放,英勇地投入了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为赢得美国的独立,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独立战争并没有使黑人获得解放。资产阶级和  相似文献   

5.
试析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外交政策实施的历史条件张佩侠18世纪80年代初,美国人民终于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争取外援的外交政策的成功则是美国独立战争获得胜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不文拟对独立战争期间美国外交政策实施的历史条件,作一初步探讨.1775年4月,...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 ,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 ,国内政治对国际政治、一国外交的影响加强。利益集团介入国家外交决策日增 ;而政党在战后的新发展和新特点也对国家外交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美国政党各自不同的政治主张、倾向和观点构成了美国外交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独立战争期间俄国对美国的友善政策是两国建交的政治原因;19世纪初紧张的国际形势是建交的直接原因。美俄建交的特点是:建交过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双方都有建交的愿望,而美国更为主动;建交方式上采取的是秘密外交的方式;建交双方求同存异、互相谅解。美俄建交打破了英法一统天下的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8.
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粉碎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美国的革命带来了政治上的独立但却没有带来经济上的独立”。只有在1812—1814年“第二次独立战争”以后,美国才真正步入独立自主地发展民族经济和工业化的道路。本文旨在探讨“第二次独立战争”与美国经济独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美国经济独立的历史轨迹,并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 “第二次独立战争”从1812年6月开始,到1814年12月结束,英美双方在海上、加拿大边境、墨西哥湾以及大西洋沿岸,进行了一系列激烈的战斗,互有胜负。1814年12月24日,英美签订《根特和约》,英国再次承认美国独立。  相似文献   

9.
1775年爆发的美国独立战争,是北美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实现美利坚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人民利用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与法国结成联盟,在法国等欧洲国家支持下,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在北美大陆上建立起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  相似文献   

10.
在反英的独立战争爆发后,美国人民在争取政治上的民主的同时,也在社会经济战线上展开了争取民主改革的艰苦斗争。这个问题分以下三个方面叙述。(一)向大地产制及封建残余开火,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斗争向半封建的大地产制开战,是与美国人民反对效忠派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当美国人民军队在战场上英勇地打击英国殖民军的时候,人民群众也不得不和内部敌人作殊死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世界上消费石油最多的国家 ,石油安全战略是美国维护其国家利益的一项重要战略 ,美国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石油外交。非洲蕴藏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是美国全球石油战略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石油供应地 ;同时 ,近年来非洲的地缘政治形势发生了有利于美国的变化 ,因此 ,非洲也是美国推行“石油外交”的重点地区之一。美国运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手段推行的石油外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从根本上讲 ,是为了美国自身的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2.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法美同盟的建立,以1778年签订的《法国和美国同盟条约》作为标志。22年后签署的《1800年公约》宣告了已经名存实亡的同盟的正式破裂。法美两国无论结盟还是散伙,都有相当深刻的原因,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内蕴和外交斗争的实质。笔者认为,法美同盟是在美国期望脱离英国而独立,法国希望借此打击英帝国,  相似文献   

13.
十八世纪末叶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继十七世纪英国革命和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更为彻底、更富有人民性的一次革命。这次革命是从一七八九年七月十四日武装的巴黎人民一举攻占巴土底狱开始的。法国城乡人民的暴动和巴士底狱的攻克,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的顽固堡垒,充分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同时也暴露了资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的软弱性。正如恩格斯所说:“象往常一样,资产者这一次也胆小如鼠,不敢  相似文献   

14.
论谢司起义     
持续八年之久的美国独立战争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资产阶级、种植园主同农民、工人、以及小资产阶级建立了广泛的联盟。资产阶级和地主掌握着领导权。农民及其他劳动人民起着主力军的作用。在战争的进程中,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利用自己的领导地位控制政府,攫取财富,而浴血奋战的广大劳动人民却饱尝战争  相似文献   

15.
《邦联条例》是美利坚民族从分散走向统一过程中的第一部基本法。它是美国独立战争推动的结果,也是美利坚民族从殖民地时期努力争取实现统一的继续。它的制定,用法律手段把实际上由13个独立国家组成的名为国家实为反英政治军事同盟固定下来,为美利坚民族实现真正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亚国家独立后,我国西部边界增加了五个主权国家,其中与我国直接接壤的有三个。这些国家的政治走向、社会稳定程度、外交政策以及外交战略的选择与我国的西部安全休戚相关;美国是当今全球最强大的国家,它在世界各地的外交取舍深刻地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本文...  相似文献   

17.
美国近代史上的土地问题,是经过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即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南北战争,才得到资产阶级的民主解决的.同时它又是引起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它的解决与否,关系到近代美国前期的独立和统一,并影响美国后期资本主义的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保守主义的政治哲学与美国的外交实践的有效融合,构成了布什政府奉行的外交哲学的思想主流民主与现实的结合。从新保守主义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输出民主问题是布什政府的外交战略和终极目标;现实主义态度是布什政府外交战略的姿态和理念,即追求国家安全、国家利益至上及不排除以寻求武力推进民主;对民主和现实之所以得以结合并成为美国对外政策主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民主与现实相结合的外交哲学在处理对华政策方面发生的转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9.
1775年4月18日,美国人民在列克星顿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1776年7月4日,由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正式发布,宣布“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独立的合众国,他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他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一美国人民在与英国军队进行殊死斗争的同时,为积极争取国内的政治民主而进行了艰苦的斗争。1777年11月15日,大陆会议最终通过了第一部基本上反映民主派主张的宪法——《邦联条例》(全名《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1781年正式生效。《邦联条例》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中央的权力极小。合众国的最高机构是一院制的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人权发展史上的杰出篇章 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及美国的《人权法案》是美国人权发展史上最杰出的篇章。当时的十三州人民点燃了反英斗争的熊熊烈火,并在1776年7月4日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人权宣言,即《独立宣言》,庄严宣告: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宣言》揭露当时的英国殖民当局“恶贯满盈,倒行逆施”。这些殖民民人民再也无法忍气吞声,响起了“独立战争”的枪声。一场以争取“天赋人权”为核心的战斗席卷了北美十三州。经过6年欲血奋战,终于摆脱了英国殖民者当局的桎梏。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殖民地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的战争。独立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英国对北美十三州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美利坚合众国,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正是由这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