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中国国家纸币的产生及其历史地位魏永理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王朝发行的官交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国家纸币。(一)中国国家纸币交子产生的时代背景为什么交子不是产生在北宋京城所在地的中原河南,而产生在西南的四川呢?宋代承袭了五代十国时铜...  相似文献   

2.
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的产生,与当时使用铁钱的不便有关。这一点,已成为普通的历史常识。可是,在交子起源与铁钱的关系这一问题上,却有些违反历史事实的说法,长期流传于中外学术界和历史教科书中。以至交子产生的具体历史真相,被弄得模糊不清。按照这些说法,直接导致交子产生的原由或条件,是宋初川峡地区使用的两、三种铁  相似文献   

3.
会子是南宋流通区域最为广泛的一种纸币。关于会子的研究,中外学者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会子的起源及其演变为纸币的过程,却罕有论者。本文拟就此问题略作考述。 一、会子的起源 会子产生于何时,史无明载。《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2熙宁九年(1076年)正月甲申条末李焘注引吕惠卿《日录》关于宋神宗、王安石、吕惠卿等于熙宁八年八月十三日至九月二十六日间就是否废除陕西交子问题的讨论记载  相似文献   

4.
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它首创于四川,关于交子出现的时间,史书上有二种记载.一是《续资治通鉴长编》载:“先是益、邛、嘉、眉等州(本志无眉州,有雅州),岁铸钱五十余万贯.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奸弊百出,狱讼滋多.”①此说交子产生于李顺起义之后;《长编》又有另一种说法:“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②这种说法其他史书多有记载.《宋朝事实》载:“始,益州豪民十余万(万字衍)户,连保作交子”.③《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载:“四川钱引,旧成郡豪民十六户主之.”④《宋史》:“民间以铁钱重私为券,以便交易,谓之交子,而富家专之.”⑤诸上即说交子创于十六户富商主持之时.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贝、帛、金属货币以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觞.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它还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而且通过元王朝的国际交往,影响也遍及世界,其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1元代发行纸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从元世祖忽必烈掌握政权的最初二十年内(公元1260年—1280年),这是纸币发行的初期,这时币值是稳定的,流通状况是良好的,这算是第一阶段;从元世祖末年,约自至元十八至至正十年(公元1280年—1350年),大量发行了至元钞和至大银钞,纸币从稳定转入了逐步贬值的第二阶段;从至  相似文献   

6.
宋代发行纸币的经验包括官交子分界、限额、准备本金、新旧相因以及回笼纸币等,其纸币理论则有:兑换纸币思想,即发行兑换纸币不需十足本金;力行回笼,稳定货币的“称提”思想,以及钱楮并用的“子母相权”说和“钱实楮虚”说。  相似文献   

7.
货币是经济流通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媒介。人类自从走过了以物易物的简单交换之后,就出现了货币。货币的形式也从贝币、刀币、铜币,发展到以后的金、银,到宋朝又出现了被称为“交子”的纸币。自明朝中叶的嘉靖年间到1933年为止,基本上是银两、银元、纸币和制钱四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复合本位币制。  相似文献   

8.
试析青海柴达木盆地出土的元“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钞”即纸币。追溯钞诞生的历史,应该首推我国为最早。有人认为钞始于唐之“飞钱”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飞钱”是一种汇兑而非纸币,比较多的学者认为纸币始于北宋的“交子”。王献唐遗书载:“布币为物甚微,其关系货币沿革甚大。由物物交易,演为货币交易,又演为信用交易。布币即信用交易之嚆矢,后世票券之先河也。言票券者,类谓起于唐宪宗时之飞钱.飞钱以券相合,如今汇票。入宋张咏镇蜀,又行交子。”这里所谓交子是宋真宋时的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由四川的十六家富户主持发行的纸币,此纸币的出现,在经济史、世界印刷史和出版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时的发行额是125340缗(缗,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在此时是量词,用于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三年更换一次,备有本钱360000缗。后来由于富户衰落,1023年,政府收回纸币的发行权。徽宗时改称“钱行”。“高宗时复又会子.或称楮币。演为银钞钱钞,行于元明,通于有清,为汇票及银票钱票二类。前于飞钱,有西汉之皮币。皮币出于布币,布币原于契券。周秦以来,积渐推演,椎轮大辂,已为信用交易之前驱。不能谓飞钱以前,无货币票券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公元前145或135年——?)是中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地具有经济史观的历史学家。他在《史记》的《货殖列传》、《平准书》和《河渠书》等篇章中,首次用经济观点说明历史问题。无独有偶,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公元前460——395年)则是外国第一个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事件的历史学家。他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以下简称《战争史》)一书中,试图用经济观点来说明一场大战的发生及其胜负原因,产生了古代希腊的经济史观。经济史观是古代史学思想的一个飞跃,它摈弃了“神命史观”与其他唯心史观,向唯物主义历史观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郭庠林同志认为元代以印行纸钞为主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封建统治的庞大开支的需要,和社会生产不发展,尤其是矿冶业、铸钱生产不发展的结果,以及要子孙世守帝业的向往”。我同意元代发行纸币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财政需要,但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所有纸币的发行主要都是为了财政需要。郭庠林同志认为元代纸钞没有准备金,并对两条史料提出质疑。这两条史料一条出自《续文献通考》,一条出自《元史新编》,两书都是清人的著作。在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将顺便谈谈自己的看法。此外,中国封建社会中还有民间发行的纸币(兑换券),也应属于本文的讨论对象。因此,本文拟讨论以下三个问题:一、中国封建社会发行国家纸币的主要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二、中国封建社会中维持国家纸币币值稳定的措施。三、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民间纸币。  相似文献   

11.
元朝的钞法     
元朝的钞法徐晓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汇票性质的“飞钱”。宋代的“交子”、“会子”,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金代承袭宋制继续使用纸币并有所发展,到元代则在宋金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实行纯纸币制度,金银和铜钱都不许流通。这...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元代,我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与商品经济发展相适应,元代货币以发行和使用纸钞为主。本文拟就元代的纸钞作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对元代及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侧面,有较为具体的认识。(一) 我国发行纸币,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九府圜法,自周以来,未之有改也”,“自唐以来,始创为飞券、钞引之属,以通商贾之厚斋贸易者。其法盖执券引以取钱,而非以券引为钱也。宋庆历以来,蜀始有交子。建炎以来,东南始有会子。至交、会既行,而始直以楮为钱矣。”从唐的飞券到宋的交子、会子,标志着我国发行纸币不同  相似文献   

13.
我在《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发表的关于庄存与的论文中,对《春秋正辞》的思想特色与历史意义作出了说明,对其书法方面却没有论及。而书法历来是《春秋》学尤其是《公羊》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果说《春秋正辞》从内容上具有不重微言,只讲大义的特点,与《公羊》学存在差别,那么,就讲求书法而言,则与《公羊》学如出一辙。从书、不书、当书而不书、不当书而书、常所书、偶所书等所谓《春秋》书法中,以推见圣人之义,是《公羊》学阐释《春秋》的特色,也是其与《左传》、《谷梁传》的区别。庄存与不仅在《春秋举例》与《春秋要指》中论列了这些书…  相似文献   

14.
古代流通的主要是铜币 我国的货币,不论是金属货币还是纸币,都比西方出现得早。 近年从商墓中有铜贝出土,证明公元前十世纪时,中国已有金属货币。在使用金属货币以前,我国以贝壳充当货币。后来由于真贝的数量不够,人们就用蚌壳、软石或兽骨来仿制,最后用铜来铸造。中国最早的铸造货币,除了用铜铸的贝币以外,还有用铜铸的刀币、布币和环钱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各种刀币、布币和环钱流通,把方孔银的“秦半两”定为全国统一的货币。中国货币形态就固定下来了。 古代的纸币 中国也是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产生于十世纪,即北宋的“交子”,每两、三年兑换一次,换发新交。古代的纸币尺寸大。上面印有金属钱币的图样和花纹,好似木刻版画。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金融业早就滋生并发育于这个国家的土地上,有着丰厚的货币文化沉积层。从货币来说,早在夏、商以前就已出现珠玉、黄金、白银等货币,所谓“夏、商以前,币为三品”,“珠玉为上币,黄金为中币,白银为下币”就是指的这件事情。到了唐代,出现了纸币雏形的“飞钱”;宋代时纸币正式开始在市面行使,如会子、交子等;到元明时流通“元钞”、“宝钞”,“钞”的观念已逐渐为世人所接受。从金融机构来看,随着封建社会中商品市场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早在盛唐之前已产生货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几年前反响强烈的《红楼梦》湘方言说入手,介绍了红学界二十年来对于《红楼梦》方言研究较有影响的东北方言说、山东方言说、江淮方言说、云南方言说等,并结合社会语言发展历史和曹雪芹生平分析了这些学说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对物价上涨的原因,西方经济学者众说纷纭。陈其人的《历史上几次物价上涨原因探索述评》一文,分析了马克思对19世纪中期以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学家们对物价上涨原因的探索所进行的评论;述评了二次战后的西方经济学家对物价上涨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作者以英、美等国为例,指出了垄断利润使商品价格上涨,又使非垄断商品价格下跌的结论。从而,否定了这样一个观点:物价上涨是由于垄断价格形成,其机制是维持垄断价格而发行超过实现商品价值所需的纸币,即形成通货膨胀。作者还指出,战后物价上涨原因不是垄断价格机制导致,而是纸币流通量过多;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通货膨胀导致的物价上涨,在现象上表现为需求扩大和成本增加,而使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18.
《虚字说》是我国第一部用“虚字”命名的文言虚字专著,作者袁仁林,字振千,清代陕西三原县人,雍正年间贡生,蒙馆教师。此书写成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收虚字51组,共155个,计单音80、复音75个。《虚字说》在释义方法上同古代其他虚词专著相比,既有许多相互承传的地方,又有它与众不同的特点,对后世的虚词著作尤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产生过较大影响。本文谈谈《虚字说》的释义方法。这是《虚字说》一书最主要、最基本的虚字释义方法。从历史上看,由声气角度入手来解释虚字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一个传统。从…  相似文献   

19.
由著名钱币收藏家、研究人员熊建秋、孔凡胜、文维虎编写的《历代四川铁钱图录》于2012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了。该书提出,世界铁钱主要在中国,中国铁钱重点在四川;铁本位是银本位、金本位的起源与发端观点;交子的发行准备是铁钱,铁钱是交子的本位货币。全书内容精练、信息丰富、用语细腻,体现编者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20.
彭法 《学术探索》2009,(3):142-144
《清代云南瘴气与生态变迁研究》一书是近年来环境史研究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瘴气研究的拓荒之作。该书在大量一手资料基础上,以云南为例,对瘴气产生的原因、种类、分布状况、变迁情况及对云南社会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该书,既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历史时期云南的生态状况及人们的生态观念,又将为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诸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