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泽东关于新诗和旧诗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我国诗歌理论。他关于诗歌风格的多样性提倡,诗歌民族化、大众化的倡导,诗歌的形象思维以及新诗和旧诗的出路等问题的论述,对我国现当代新诗与旧诗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探求毛泽东诗论框架及其价值,有利于发扬民族传统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也是毛泽东诗词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新诗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就,他的诗词对中国新诗的影响,是方向性的、全局性的影响。在新诗和旧诗多元共生的战略格局中,毛泽东的诗词在内容和形式、生活和艺术、诗歌和读者诸方面,都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毛泽东诗词不仅属于过去和现在,也属于将来,它将激励我们去创造无愧于中华诗国传统的民族新诗歌。  相似文献   

3.
与"旧诗"所代表的传统决裂,是早期"新诗"争取自身合法性的一个重要策略."新诗"提倡者通过对"弑父"情结的刻意渲染,从存在的合法性上根本否定"旧诗","新诗"的提倡者反对"旧诗"的态度几乎是无条件的一致等途径,彻底清除"旧诗"各方面的影响,从而使"新诗"顺利地获得话语主导权.  相似文献   

4.
T·S·艾略特的诗歌与文学批评观念对中国现代诗歌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梳理艾略特在现代汉语新诗界激起的旧诗回想,可以增进理解中国现代诗歌进程的复杂性。许多现代汉语诗人通过写作对旧诗传统进行了细入肌理的思考,新旧交错的痛苦过程,孕育了他们的旧诗辨识能力和新诗创造能力。“离弃”旧诗的新诗革命者对新旧诗关系的理解和思考,在当下汉语诗歌建设中显得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5.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湖畔诗社诸诗人历来都被认为“一点也没有与旧诗发生过关系。”这一论断数十年来几被视为定论,其实并不准确。文章就湖畔诗社的发起人应修人与1日诗的关系作了较全面的论述:第一部分论析了应修人的旧诗;第二部分论证其新诗有兼取旧诗的形貌与精神、取旧诗的外形而内容出新、取旧诗的神髓融注于新诗等三种情形,对他有意识汲取旧诗表现体系中的长处以弥补当时新诗之不足的创作实践予以肯定,并对他的诗歌美学观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早期新诗的"自然"之说既已发生,其话语迅速衍生,成为新诗的重要观念.一方面,在早期新诗人的信札、文章中,"自然"论被广泛应用于理论表达和批评实践;另一方面,对"自然"论的阐释和辩驳,事实上关涉到新旧诗之争等重要话题:其一,关于"自然"一词的论证,即是新诗、旧诗争夺的话语场所.其二,关于"写"与"做"的争论,从强调其对立转化为申明其并列和统一,其价值优劣甚至呈现某种程度的颠倒,并都被整合到"自然"论中.其三,新诗与旧诗之争,表现在"有韵"与"无韵"、"自然"与"格律"的争辩上,其所指实际在于新诗是否具有"合法性".新诗、旧诗的维护者运用相似资源,却得出了不同结论.  相似文献   

7.
“新文学”的崛起,在诗歌领域迫使诗词歌赋等文体形式成为“旧文学”,并使新诗、旧诗群体分处于某种“朝”/“野”之别的体制格局中。然而,1949年后“政治”形势的变化,使旧诗群体向新诗群体发起了有关合法性与文学资源的论辩。伴随着现代/传统、民族/欧化、革命/反革命等历史叙述的借用与挪用,双方展开了激烈论辩。论辩虽以毛泽东的权威意见作结,但却鲜活地折射了建国初期不同文学成分之间的竞争、妥协以及文学史内在的深刻不安。  相似文献   

8.
从"辨明新诗与旧诗的性质"入手,探讨"新诗的前程",是废名《谈新诗》的问题和方法。废名从"诗的感觉"入手,把新诗的源流上溯到晚唐的"温李"乃至六朝,为新诗发展寻找源头活水。废名标举"诗的内容",是希望打破对旧诗形式的迷恋,同时为1930年代现代派诗歌正名。废名以"内容"为本体的诗学观,颠覆了传统诗学的形式本体观。废名的"散文的文字"、"诗的内容"的新诗观念,体现了新诗发展的历史趋势,他和朱自清所见略同,但早于朱自清。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白话诗是文字与文体革新的载体。通过“非古”与“旧诗”成功“断裂”,白话诗彻底开辟了新文学的生存空间,与此同时,白话诗面临“断裂”之后艺术经验的贫乏。从整个新诗发展历史来看,新诗不断表现出对“旧诗”艺术经验的回望和吸纳,说明传统诗歌经验在不同阶段会通过不同方式参与新诗现代化进程,因此“非古”只是新诗诞生初期也即“白话诗”时期的一种思想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诗”的命名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既接受了晚清维新派诗人“诗界革命”的启示,也从西方文学资源中汲取话语活力。“新诗”的命名暗含如下逻辑预设:“新诗”是“进步”的、充满希望的;而“旧诗”是腐朽的,死气沉沉的。在“新诗”的命名过程中,“旧诗”也相应地得到命名。这种命名行为获取一定话语空间之后,是更为展开的关于“新诗”观念的演绎。对“新”的价值的刻意强调,是这种演绎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在旧体诗词鉴赏和创作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喜爱鉴赏和创作旧体诗词,而且鉴赏和创作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毛泽东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既批判地继承了旧体诗词的表现形式,又运用传统体裁表现丰富而崭新的现实内容,其诗词在表现形式上突破传统,不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在思想内容上超越传统,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邃的革命情怀。在旧体诗词遭到否定和排挤的情况下,毛泽东不因个人的偏好而无视中国诗歌的发展实际和发展规律,而是以自己成功的创作实践和精到的诗歌理论擘画出新中国诗歌发展的格局与方向。毛泽东对继承和发展中国旧体诗词传统作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九一八”文学旧体诗词初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不久,在全国(及世界)范围内集中出现了一批以此为题材的各类体裁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中形成了具有独立的文学内涵和价值的文学现象,“九一八”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初声,成为中国及世界反法西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出现了大量优秀的旧体诗词作品,由此,旧体诗词出现了20世纪以来第二个创作高峰。有的作品延续、发扬了中国古典文学中边塞诗传统,咏叹悲歌慷慨的军旅生活,有的作品在当时中国整体的社会情境中去体味这一事件,充满了家国之忧与救亡之切的尖锐沉痛的社会批判,还有作品对“九一八”事变作历史省思,透视研索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教训。“九一八”文学中的旧体诗词显现了20世纪文学与文学传统的脉系关联,是闪烁着现代中国文学精神的创作。它所显示的旧体诗词在新的社会、时代中的创作实绩,为我们打开了考察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学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河岳英灵集>为盛唐颇具特色的诗选集.殷璠对各诗家的评论常用"风骨"、"气骨"、"清","奇"等这一系列范畴,在诗体的选取上则倾向于五言古诗.这些体现了殷王璠"既闲新声,复晓古体"的选学观及特定时代的审美风尚.为唐诗的普及和唐代诗学理论的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旧体诗特殊的非常态语序兼表是把常态的并列主语句处置成“前主 谓 后置主”的形式,特殊的非常态语序兼及是把常态的并列宾语处置成“前置宾 谓 后宾”的形式。“前主 谓”与“谓 后置主”的关系有并列式、因果式和比喻式三种;“前置宾 谓”与“谓 后宾”的关系有并列式和比喻式两种,用“兼表”和“兼及”理论可以分析理解有些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诗句,可以把复杂的内容容纳于有限的诗歌形式中,兼表和兼及还是旧体诗句中对仗的典型形式。  相似文献   

15.
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是毛泽东诗歌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诗歌创作的精神实践性质、主客体条件、思维特性及诗歌语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毛泽东关于诗歌创作规律和方法的理论,这些理论在毛泽东的诗歌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堪称20世纪中国第一伟人。时势造英雄,历史造就伟大人物。从文化的角度对少年毛泽东的文化性格进行解读发现家庭文化的熏陶、私塾文化的影响以及社会现实的警醒是促成少年毛泽东文化性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化革命是毛泽东一生都十分注重的理论问题,是评价毛泽东晚期功过的焦点,也是社会长久关注的带有现实性和普遍性的一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等人曾经提出过文化革命的理论。毛泽东的文化革命概念则早在新文化运动中就提出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又有系统的论述。文化革命理论反映了毛泽东作为一个共产党人和一个知识分子的宏大愿望,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革命概念应该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乱区分开来,不应因为有“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内乱而讳言毛泽东的文化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18.
以王蒙初到新疆的生活为背景,从王蒙对新疆地方风情的诗意描绘中,探讨王蒙旧体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从对王蒙创作的当代旧体诗歌解读的侧面折射王蒙作为诗人的本色与风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