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文化批评人类学的角度审视少数民族本土文化,认为少数民族文学中的本土意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建构的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中国本土特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的产生和发展,它的背后有着民族的、时代的、世界的多重文化背景的叠影:是由中国女性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性别境遇的中国本土特色所决定的;是由中国特定历史情景所提供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时代可能性决定的;是由世界女性主义的共同宗旨所决定的。"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及其批评,是植于中国本土土壤中的"枳",而非完全来自西方的"桔"。  相似文献   

3.
基于国内学界关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研究的丰富积累,以发展的一体化和特殊性为基点,开展与国际发展研究的比较,对改革开放以来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和特点进行了总结。在回应发展研究现有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解决发展问题上的强大理论优势,并提出了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经验中推演发展研究中国理论的思路和框架。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政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共同体意识逐渐产生,并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特征,从秦汉时期“一体二元”,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体多元”,进而发展为隋唐至辽金时期“天下一家”,最终演变为元与清的“多民族一体”。在此过程中北方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清晰,同时北方民族也将民族共同体意识付诸实践,进而逐步融入中华民族,促进了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的伟大创造。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的提高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核心。参与旅游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增强少数民族环保意识 ,实现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云南碧塔海边彝族为例 ,从民族经济和环保的角度 ,探讨旅游业与少数民族经济之间的互动发展 ,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一家亲"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在经历长期的探索于党的十八大之后由新一代领导核心明确提出。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模式,它有着独特的自身规定性:赋予各民族在大家庭中平等的主体地位,契合于中国传统"和合文化",稳固谋求"多元"基础上的"一体",从铸就共同体意识的角度来治理民族事务。"中华民族一家亲"模式的核心要义在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和"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只有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才能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才能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渐进形成的,历史选择是主因,主动塑造也发挥了一定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将在渐进的历史过程中予以完成。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是分阶段的,目前已处于一体多元阶段,必将逐渐迈向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更高阶段。一体多元,指的是各民族不可分的一体性发挥着推动多元发展或引领多元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于多元而言,一体有着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华民族,共同性之下的差异性是客观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不得也急不得,是分阶段的渐次推进过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也要尊重和包容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顺德县的成就和经验,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它说明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是能够取得效率和效益相统一的经济成就的;改革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建立新的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营机制;新型的经济运营机制是由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领导人不断试验、总结、培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宗教民族志是人类学宗教研究的核心领域,要求研究者着眼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实践,提倡整体观与个案挖掘相结合,主张资料、方法及理论建构并进的研究。宗教民族志研究的成长是国内宗教研究纵深拓展的标志,对中国宗教理论的建构、国内相关领域的国际接轨以及对策应用研究都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有史以来,广西少数民族在外来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仍然部分地保持了自己的民族特性。古代广西少数民族的语文德育内容也同样保持了自己的个性,具有宗法制度和稻作农业社会的特点。广西少数民族语文德育的发展变化既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也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在民族心理结构层面保持了民族特色,同时在开放的社会大背景下又不同程度地被其他民族的价值观所同化。  相似文献   

12.
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族认同是民族发展必然出现的客观现象,正确认识这一现象,有利于对民族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本文就民族认同的概念、表现形式、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华民族发展进程,阐述了当代中华民族认同及其需要认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确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内容并对其展开理论阐释,是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用此学说指导实践的前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基础理论研究。从认同的基础概念、多维的共同实体和共同体的基本属性分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内容形成的逻辑进路,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关注主要矛盾,紧抓核心内容,立足于培育和提升五个认同的具体要义,落实于国家和政党的建设、制度健全、凝聚价值共识,以及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等综合举措。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化建设中,经济文化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支持。它反映的是人们的经济利益和经济行为规律,是指导人们经济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它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与政治文化并列的一个子系统。利益兼顾性特征,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核心内容。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对现代化建设具有认识导向、启迪教育、调控约束、融合协调等功能,是促进和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支力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根本上就是文化的竞争。中国企业要想在国际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重视自身的资源优势,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汲取当代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群体性事件,地域不同,表现方式不同。南方特征:事件主要发生在流动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涉及土家族等民族;涉及穆斯林比例较大。东南特征:世居和流动少数民族同时参加;2006年后显著增多;百人以上重大事件比例较大;有较强转化性;东西部联动;经济利益纠纷为主。北方特征:回汉族矛盾居主导;利益纠纷逐年增多;不能理性表达合理诉求。世居和流动少数民族构成比例不同,地域性经济文化特征不同,地方政府处理策略不同,是导致不同地域特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的推进为西南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随之产生的矛盾也接踵而来。地区经济增长与民族文化的保护问题是城市建设当中表现突出的矛盾之一。如何保护与挖掘西南民族地区城市特色文化,打造民族城市特色,需要从明确城市特色定位,挖掘特色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现有的物质文化遗产,取其精华与去其糟粕,融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博采众议与接受监督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修辞具有民族性,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社会心理,因而对同一客观事物也就可能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的修辞色彩。文章试从修辞的视角对汉维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分析,从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系统四个方面揭示汉维语言修辞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现代化和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侵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努力提高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确保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同向同行。同时,基于文化的价值性、历时性和共时性等特点,以及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若要提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主体自觉,则需要从提高价值自觉、历史自觉和社会自觉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