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协调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关系对于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度量2005—2019年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耦合度,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样本期间,长江中游城市群资源环境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并以2012年为间隔体现不同发展特点。(2)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行为和人口因素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正向效应,而工业化水平则会产生一定的负向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测定——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采用2008年陕西省10市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的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了陕西省十市区2008年资源、环境和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并通过隶属函数测算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值,分析了陕西省各市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宝鸡、咸阳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最高;西安、延安虽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但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度最低;榆林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资源、环境和经济也在向协调方向发展;汉中、安康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比较低,但资源、环境和经济基本协调发展;铜川、渭南、商洛不仅经济发展水平低,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程度也比较低。陕西省的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3.
从耦合理论入手,构建海洋产业集聚指标体系、环境资源指标体系、耦合度系数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选取2006-2013年福建省相关的统计数据,分析其海洋产业的集聚程度与环境资源的耦合程度。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洋产业的集聚和环境资源系统的发展之间存在着交互协调作用,在近几年的发展中,虽曾出现过耦合失调的现象,但其耦合协调水平总体趋势向好、协调水平较高,从而实现了海洋产业发展和环境资源保护的双重目标,并促使福建海洋产业集聚发展步入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以日照和威海两市为例,使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其2000~2011年期间高等教育与经济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评价分析后发现:两市两大系统之间都经历了从失调向协调的发展过程,但耦合协调度指标变化的平稳性存在差异。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构建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两个系统耦合协调的前提,发展适度超前的高等教育是两个系统持续耦合和协调的关键,但新兴城市两大系统之间从极度失调转向初步协调至少需要经历5~6年的磨合期。为促进两大系统更好地耦合协调,新兴城市应以调研和规划为先导,建立以高层次优质高等教育为引领、以应用型高等教育为主体的高等教育体系,构建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有效交流与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相关分析和累计信息贡献率法,对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二次筛选,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值法、TOPSIS法和灰色关联度法,计算经济和环境系统历年单一评价值;采用支持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得到经济与环境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值;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对30个省域2008-2017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评级,为各省域协调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必须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以甘肃中部18个贫困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均占有粮的变化看,甘肃中部在50年代以来的大部分时间里处于“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状态”。形成这一状态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持续增长和为缓解人口压力不断扩大的垦殖及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严重退化。贫困既是人口性的,又是资源环境性的,归根结蒂是人口—资源(环境)性的:少量的人口可以同差的环境相适应,高的生产力也难以承受不断增加的人口压力。控制和减少人口,提高人口—环境适宜度是制止生态退化进而缓解贫困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和协同理论,从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两维度构建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2010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之间整体朝着良好耦合方向发展,但仍然处在中低级耦合阶段,只不过协调类型由中度协调演化成良好协调。最后对耦合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盐城市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新型城镇化和物流业的互动演进耦合发展关系出发,建立耦合度模型,并以长沙市为例,实证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建立长沙市物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进程 的耦合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所建立的耦合度模型,对长沙市2008—2014年新型城镇化和物流业的耦合发展关系进行评价及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 表明:两者存在非常强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但目前仍处于颉颃耦合与中度协调阶段,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鉴于此,提出应从战略上、根本上解决物流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进程 不同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和重要基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的实力,是"富民兴宁"事业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宁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宁夏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增强宁夏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法律保护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匮乏,而且逐年减少。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使宁夏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在阐述宁夏水资源概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宁夏水资源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宁夏水资源保护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诠释与因素分析,构建了其落实评价的二级指标体系,据此对国内9个省市近百所不同类型高校的相关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了落实现状的综合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总体上实现了中等程度的自主,尤其是教学领域获得了“较为自主”的评价等级,其它领域也都达到了“相对自主”.然而,各项领域内部某些关键指标的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研究表明,虽然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高校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始终缺少话语权,行政权力主导的格局并未转变,权力落实之后的规约缺位、运行失范等问题同样不客忽视,亟待从制度层面增强多元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夯实办学自主权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2年下半年在宁夏收集的问卷资料,采用稳健回归方法探究了回族居民重要节日网络、餐饮网以及重要节日费用对其经济地位获得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重要节日网络规模显著影响被调查者的经济地位获得,而代表强关系的网络亲戚密度或网络朋友密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回族居民的餐饮网因子也对其经济地位获得产生了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一个位于西北内陆绿洲边缘的贫困村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层面上揭示和探讨了环境与贫困之间具体的复杂的相互关系。准确把握环境与贫困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具有重要作用。环境资源禀赋的不足造成了贫困的发生,而贫困村由于缺乏技术、资金等条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影响也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6.
通过从市民化"三力合一"的动力机制角度入手,引入经济发展推动力、就业与社保支持力、公共服务保障力等19个指标,借助AHP方法和主成分分析,建立起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很高的实际价值,各地区在大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应抓住经济发展这一关键,同时也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准定位,完善现有模式,全方位地推进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用1999-2005年行业层面板数据,考察了FDI对中国制造业的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情况,验证了中国制造业中FDI溢出效应。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总体上行业内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而行业间的溢出效应则比较明显,对FDI后向溢出效应的进一步检验表明,处于产业链上游的行业后向溢出效应普遍存在。在统计结果的分析基础上,本文对我国FDI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作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经济系统和人口系统得分高,上升趋势显著;其次是资源系统;得分低且不稳定的是环境系统。在测算系统对系统、系统间协调系数和协调发展系数后,得出结论:各类协调系数都在不同程度上升,但是制约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大因素是资源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9.
以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禀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一目标,三协调,五统筹,六资本"的区域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逼近理想点法对评价指标赋权,进而评价了西部各省区的科学发展程度,对西部地区如何以矿产资源开发促进科学发展给出了三种路径:加大对弱势资本、替代资本的投入与管理、优化区域发展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前,如何破除农村金融的瓶颈约束,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成为众多学者所关注的问题。由于各省市区情况不同,从而改革必须因地制宜,切不可一刀切,所以笔者在本文中,将立足于宁夏农村地区实际,以农村民间借贷为切入点,探索一条适合宁夏农村实际情况的金融改革之路。文章以制度经济学理论为依据来论证农村金融体系二元性特征即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的合理性;运用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立足宁夏农村,结合课题组的调研资料,分别就当地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民间借贷)的现状、问题及作用进行全面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所得出结论,有针对性地就宁夏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提出了有价值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