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困难重重,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和实质性进展,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没有彻底摆脱政府干预的阴影、资产所有者缺位、产权制度改革滞后、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因此,实施股份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国有商业银行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和产权主体缺位是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从深圳发展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出,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机构以及发展资本市场,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国有银行存差很大,而且还在逐年上升,其直接原因是由于信贷收缩以及存款不断增长,而深层次的原因则在于国有银行的体制特征;单一的国有产权结构安排导致国有银行难以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难以实现完全的商业化经营,存差的出现正是这一产权特征的结果.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金融产权交易,在国有控股的股权结构之下,通过资本市场的产权交易来实现国有银行改革应该是最终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4.
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有利于其产权制度适应市场化经营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抗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和分散经营风险,有利于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渗透;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可以确立“股权多元、国家控股”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模式,建立规范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还应选好突破口,切实解决股份制改造中的难点问题,做好配套改革与培育市场  相似文献   

5.
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化改造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当前 ,我们已经初步具备这项改革的经济和法律条件 ,改革的环境也比较宽松。因此 ,要努力创造条件 ,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在改革进程中必须坚持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 ,而且要尽量采取规范的、高级形态的股份制。在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之前 ,先要把银行不良资产和信贷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这是一个基本前提。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的关键是实现股权多元化 ,即要构建多元化的股本结构 ,允许法人持股和私人参股  相似文献   

6.
政府近十余年以来动用四万多亿社会公共资金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事实上的国有性质及其寡头经营格局和巨额利差的存在,是国有商业银行履行应有社会责任的现实基础和前提。作为对改革成本支付者的一种利益补偿机制,国有商业银行应该承担起为社会公众提供令人满意的金融服务,以及通过向政府上缴红利的方式让社会各阶层共享银行业改革成果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由于有问题银行的负外部性,国有商业银行还要切实承担起维护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职责。国有商业银行应该主动将外生性道义责任压力转化为企业的内生性要求,转化为国有商业银行一种自觉、自愿和自律的责任行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四个层次及银行业改革实际路径;阐明了实际改革路径与最优改革路径背离的内在原因;指出银行改革的动力机制不应当过快转换;产权改革在目前应优先于市场改革;国有独资银行必须在优化重组的基础上尽快解决产权结构问题,引入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逐步实现民营化。  相似文献   

8.
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是提高其竞争力的关键。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不完善表现在多方面 ,给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这也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为此 ,要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 ,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单一产权和产权不清等现状出发,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造经验,指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首要问题和核心问题是进行产权制度改革,进行股份制改造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认为我国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收入分配改革已逐渐成为制约其业务发展和同业竞争的瓶颈问题,并根据过渡经济理论及有关现代企业激励理论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内部收入分配改革的初始条件、改革模式选择等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实施收入分配改革的"双轨制"是当前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现实选择,继而提出实施双轨改革的一些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前,延边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信贷资产质量低的问题,这给国有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延边国有商业银行应切实把消除不良贷款的责任承担起来,维护国有商业银行的独立法人地位,加快不良资产盘活处置速度,严格贷款发放与管理制度,大力加强借款企业的外控力度,选择正确贷款品种,加强信贷人员队伍建设,并不断创新贷款品种,以化解、消除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从而使延边国有商业银行卸掉身上的包袱,以崭新的姿态面对来自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  相似文献   

12.
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化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大的冲击.在产权构成、治理结构等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有效地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集中精力,进行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变革,以公司制改革作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在价值取向、产权结构、治理结构以及银行外部治理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体系之外建立起多层次的银行机构,例如民营银行,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乃至整个中国银行体系的健全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为发展民营银行提出了五大理由。首先,民营银行的核心优势是明显的:民有加民营带来产权明晰、独立经营;其次,由于没有国家信用作为最终保障,民营银行需要各种相关外部条件作为其发展的前提,包括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相关制度的健全等。同时,发展民营银行本身也可以促进上述外部条件的建立和完善,二者是相互促进的互动关联。最后,发展民营银行还可以大大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总之,发展民营银行,对于中国银行业迎接WTO带来的挑战,将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与企业的关系主要包括产权关系和交易关系两个方面,产权关系在银企关系中起决定性的作用,决定了银行与企业交易关系的类型.银企关系与金融经营体制有密切关系.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体制,其目的也是为了割断商业银行参与股票市场投机,防止存款资金流入股市,我国向金融混业经营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强化引起隔离制度对维护金融系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困境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面临国内外竞争形势的严峻挑战,金融业为了增强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和竞争实力,保障国民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存在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五条运行机制作为相应对策。国有商业银行才能逐渐改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产权主体的现代公司型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6.
从产权理论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现代产权理论 ,从商业银行的存在意义、提供产品、经营特点等角度分析了商业银行适宜的产权结构。通过对国有产权特殊性的分析 ,指出国有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都能从产权结构缺陷中找到根源 ,并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以及关于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的最新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得出结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产权理论重塑产权结构 ,改变单一国家产权的现状 ,实现私人产权的进入和国有产权的退出 ,从而把国有商业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人力资本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健全国有商业银行人才机制,对于促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人才国际竞争能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来,中国的实体经济出现全面下滑,经济下行压力巨大。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到来,商业银行面临着“内忧”与“外患”共存的复杂金融环境,这其中存在市场、信用、流动性、声誉以及操作等诸多金融风险,而商业银行的相对垄断性、经营依赖性和发展粗放性,决定了其抗击风险的脆弱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模式,选准并坚持本身的市场定位,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而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可持续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制约瓶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加入WTO以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其自身的竞争力却受产权制度、不良资产及治理结构等因素的严重制约,长此以往将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要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必须改革产权制度,改善银政关系和银企关系,化解不良贷款,完善治理结构,创新管理体制,从而使国有商业银行在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20.
加快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制制约着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促进民营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加快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一方面,必须改革产权制度,实现自然人产权制度向法人产权制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管理制度,实现投资人管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