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意疑问句是经常出现在口语中的一种语言结构,它承载着某种特定的语用功能,即说话者对前面所述的事情要求确认。本文从句法上和与语用上探讨了反意疑问句的特征,及反意疑问句在形式和语用功能方面的语法化特点。作者认为认知语言学尤其是语法化理论是阐释反意疑问句的最佳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转喻的关联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喻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丰富语言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结合认知和语用因素,对转喻现象进行了全面的阐释.转喻能够促使交际双方最大可能地寻求关联,传递和理解相关信息;转喻的使用能有效地平衡认知努力和语境效果的关系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关联理论能够有效地解释转喻参与交际过程的工作机制.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更加全面地认识转喻现象.  相似文献   

3.
与传统修辞学对转喻的理解不同,认知语言学将转喻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文章首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将转喻分为两大类,即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整体内各部分之间的转喻,然后,文章从认知突显、理想化认知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三个方面解析转喻的认知基础,进而从语言经济性原则和社会交际礼貌性原则阐释转喻的语用限制。  相似文献   

4.
转喻作为一种比隐喻更为基本的认知方式,近年来,其研究越来越成熟.报刊英语有时新性、简洁、生动等特点,是鲜活的语言文本.本文以报刊英语为语料,对报刊语言中包含的转喻现象、转喻的语义表征和语用功能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深化转喻的研究领域,更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解读报刊信息.  相似文献   

5.
借代或转喻在传统上通常被看作一种修辞手段,近年来,人们从语言认知的角度认为借代或转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人们的一种思维认知和行为方式,是一种语言现象。文章对汉语借代和英语转喻的生成与认知进行了分析和理解,并分析了借代和转喻的运用、认知模型、类别及语用,并附以一定实例,旨在发现其在语言中的运用规律,给人们以启示。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反意疑问句”这一语言现象对学英语的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对“准反意疑问句”就有可能不大熟悉。许多人学习英语多年,花了不少精力,但是当他们做有关反意疑问句的练习时,总觉得力不从心,困惑不解。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准反意疑问句”了解甚少。本文对这两种疑问句的定义、差异以及功能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以丰富的例句说明了“准反意疑问句”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传统修辞观和现代认知语言学中的转喻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笔者指出了转喻的概念本质,并进一步探讨了制约转喻生成和理解的认知语用因素。本文认为概念整合,突显,完形理论可以从认知角度对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提供解释,关联性和经济原则从语用角度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转喻的生成和理解。  相似文献   

8.
英语附加疑问句作为一个具有疑问形式的独立语法单位,它具有语义和语用内涵。从语用内涵角度出发,附加疑问句具有调节,维系和发展人际关系;诱导听话者对所陈述信息加以确认;并且积极参与话语讨论等语用功能。本文通过定量分析三类对话部分同属会话语篇的语料,旨在揭示会话语篇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有标记的附加疑问句,以期对外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有所启示和裨益。  相似文献   

9.
回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建立在语言表层上的互指关系,但转喻回指往往涉及一种没有明确先行项的深层回指。深层回指由语用因素控制,且须从认知角度来解释。在认知语用框架下,探讨了转喻回指照应机制,指出转喻回指是在特定语境条件下,以言者表达的意图为主导,听者的认知推理为导向,在寻求转喻回指的关联性解读过程中建立先行词与回指语之间的语义连通。  相似文献   

10.
潜藏在修辞手段(比如隐喻与转喻)内的认知机制可以解释语义传统化(conventional-ization)的不同程度,这种传统化程度的不同产生一系列与语义—语用连续体有关的各种语言现象;创造性的语用表达可以在关联理论的框架内解决,语用是语言的创造性使用。由于传统化的不同程度,转喻有不同的非直义程度,话语一端是在各种语境下意义都唯一的直义句,另一端是一次性(one-off)、创造性(creative)的非直义句。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学的角度出发,结合转喻、隐喻、象似性、认知原则及范畴理论对新词生成及识解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能从心理与认知的角度上对此语言现象内部心理操作机制进行更加深刻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以worm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名词动用隐含的概念隐喻和转喻;找到名词动用的隐喻、转喻生成机制和认知理据,从而观察概念形成的轨迹,名词动用意义构建的认知机制;揭示名词动用在线理解过程中动态的概念整合现象;分析习得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认知路径。同时指出隐喻、转喻视角下的名词动用的语义解读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名词动用是一种语言创新。  相似文献   

13.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英语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通过分析相关语言事实,发现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专有名词本身词义概念的二元性是普通化现象产生的语义基础和前提条件;第二,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这也是对现有的语言资源的有效利用。第三,专有名词所指专名事物与普通化的专有名词所指普通事物之间存在概念上的邻接关系,可以通过转喻视角化机制实现向对方范畴的转化。专有名词普通化现象能产生含蓄典雅、形象生动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中式菜名多种多样,包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反映着中国人民的认知方式和思维特点。学者大多从语言学、符号学、翻译学、美学等视角探讨菜名,聚焦于菜名的文化内涵、翻译方法和语用功能,很少学者注意到菜名中的转喻思维。从认知转喻的视角探讨菜名,可以发现:菜名中存在转喻现象,如地点转喻、生产转喻、容器转喻和谐音转喻;菜名的转喻翻译受语境制约;菜名的转喻机制反映出中华民族的具象思维和形而下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5.
英语"花园小径句"是一种局部的语言歧义现象,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国内外许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这一现象的成因作了种种讨论.本文拟从语义、句法、语用和认知等多方面的因素着手,结合认知和心理语言学对"花园小径现象"的研究成果进行归因分析,并尝试对这一有趣而复杂的心理现象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语法化理论是从语用和认知角度研究语义演变的重要思路,认为语义演变遵循着从具体到抽象、从主要词类到次要词类、主观性不断增强的单向性规律。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主要是在语用推理的作用下,以转喻、重新分析、主观化为机制进行的,是一个语义逐渐虚化的过程,其主观性不断增强,完全符合语法化的历程,同时其在语义演变不同阶段的内在机制和特点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7.
公示语是一种较为独特的应用文体,有宣传和服务大众等作用,礼貌原则在公示语表达中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摆脱传统的语用视角研究礼貌,转而采用转喻认知理论来探讨公示语中的礼貌语言.文章认为,转喻的本质就是任何形式的替代,即"以此言彼";认知层面的转喻能够表达礼貌,这是转喻新思维和礼貌的特点决定的.遵循该理念,文章从间接言语行为、委婉语和语法转喻三个方面,对公示语的礼貌用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针对“副+状形”这一组合在各种文体中的出现频率越来越高这一现象,本文从语义与语用角度进行考察;分析这一组合所具有的特殊的功能;并从语言的经济原则与丰富原则竞争的角度分析其生成机制。程度义与词语本身所带程度义的重叠实际上是前者对后者的丰富或限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对多层次转喻现象进行了讨论,并重点阐述其语用推理功能.转喻作为人类基本认知方式,在语言的各个层面都有体现.转喻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可以形成各种错综复杂的直接和间接转喻链关系;多层次性是自然语言中转喻的基本存在特征,而不同层次的转喻链为语用推理提供了基本路径和必要前提,是转喻实现其推理功能的基本手段.高层面的转喻推理通常建立在低层面的转喻推理之上,但有时前者也可以成为后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缩略语的生成一般遵守避歧原则,但英汉语中均存在不少违反避歧原则刻意借用已有语言形式生成的借形缩略语.按照齐夫法则,借形缩略语通过形式整合体现了说话人的经济.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借形缩略语是基于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机制生成,它们很好地契合了用突显、易感知、易记忆、易辨认的部分代替整体的转喻建构机制.此外,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看,借形缩略语还有助于人们以相对较小的信息加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用效果回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