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形象意识是公共关系意识的核心意识。塑造组织的良好社会形象,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所追求的目标。任何一个社会组织都是由一个个个体成员构成的,组织的良好形象是由每一个成员的个体的良好形象构成的。作为一名大学生,当代青年,他们在乎自己的个体形象,常常把“风度、气质、品味”挂在嘴边,也在力图使自己有品味,有风度,有气质。人的一生就是不断完善自我形象的一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在军营内外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部队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也无一例外地发生着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部队青年教育呈现出社会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方兴未艾的军地共育两用人才、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以及新涌现出来的“军地青年教育活动网”、“军地共青团工作协会”等,就是这一趋势的表现。这一趋势的必然性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一)社会对青年战士的思想和行为起着重大的影响。当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各种信息流,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改变着人们行为。青年战士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环境之中,战士入伍后,仍然与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据对某部149名新战士的调查,他们  相似文献   

3.
<正>谈起日本人的思想意识,普遍都会想到日本人注重“和”的观念,强调“集团主义”,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需要遵守一定的集体规则,主要表现在重视集团意志。但是到了近现代社会,随着日本的开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日本人长期以来的“集团意识”逐渐出现了瓦解的倾向性,“集团意识”所持有的内外有别、排他性的思想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自我意识”抬头。本文旨在通过小说《人间便利店》的主人公展现的“自我意识”,讨论日本人“集团主义”中的“自我意识”。在研究日本人的思想文化的领域中,日本人的“集团主义”和“自我意识”让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在前人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开心农场”游戏风靡网络,备受当代青年人的喜爱。任何游戏都承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折射出社会大众的喜怒哀乐。“开心农场”游戏的火爆,反映出人们的兴趣所好,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青年群体的心理需求倾向。本文试图就其对年青人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它的存在和发展,需要一代新人去更新。作为社会一代新人中的每一位成员都需要接受整个社会的习俗、规范,学习赖以生存的各种生活技能,接受、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社会活动积极地再现这些社会经验,以接替老一代人的工作,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这一漫长的过程我们称为人的社会化过程。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除了一定的生理因素之外,社会环境是起决定作用的。任何一个人的社会化过程都不可能离开他所处的社会环境去完成,它必然要受到各种复杂的社会因  相似文献   

6.
一、红卫兵运动的社会性:社会评价无疑,“文化大革命”首先应该被看成是一场超级的社会运动,因为它席卷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导致了人们思想、心理、行为方式,乃至风俗习惯的遽变。在这场运动中,处在不同社会地位上的各阶层的人们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所独有的方式重新认识自身的利益,重新认识社会现实,并各得其所或各有所失。作为一个社会群体,青年在“文革”中的主要活动、思想历程以及这一代人的所得所失,十分集中地在红卫兵运动中,在那些红卫兵运动参加者的当时的和日后的经历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漠视物欲”、“人为物役”的单面指向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裹挟着当代青年 ,从朦胧走向真实。在他们的生活词典里 ,经济生活与道德生活的矛盾是众多社会生活矛盾中最有代表意义的。是纯粹追求经济利益 ,是纯粹追求道德理想 ,还是两者兼而有之 ,青年的实际需要已提出现实而严峻的问题。社会是人的社会 ,每一个社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社会弊端 ,即社会病。它在表象上除了社会时尚、思想观念、制度倾向外 ,也表现为社会心理。它其实不在于某种社会行为或社会心理本身 ,而在于打破了健康的平衡 ,破坏了两极的张力 ,一种倾向压倒另一种倾向 ,使人们…  相似文献   

8.
责任的主体必须是一个被赋予相应权利的主体,这个主体必须是自由、理性之公民。只有在“公民”的前提下,才能谈及所应负有的责任。责任意识是“我”对自己所应负有的责任的认识,这是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体现。通过对首都青年责任意识的调研分析,可知责任意识直接与受教育状况有关。政府和社会要为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发展的社会环境,加强对青年的责任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9.
青年自我教育的“势”与“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及教育关系双向反馈机制的心理对峙,以及青年人“自我形象”两极的对峙,这从一个侧面充分地反映了青年的“自我意识”与‘咱我教育意识”有其不可否认的客观实在性及现实可行性。正确地认识这个现状,并引导青年人正确地实施‘咱我教育”,将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取得单纯运用其它途径、方法、手段所难以达到的效果,企及新的境界。(一)教育者的“主导”意识与被教育者的“反客为主”意识的对峙。在教育者一方有着强烈的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意识,把自己看作是主动体而把被教育者看作是受动…  相似文献   

10.
“基友”“老铁”“宝”脱胎于传统青年男性间的亲密称呼,但区别于家族导向的“兄弟”、国家导向的“同志”和市场导向的“帅哥”,呈现出强烈的“个体化”意味。“基友”“老铁”“宝”在语言特征、使用方式和社会意义上都存在诸多差异。从“基友”到“老铁”再到“宝”的变化,体现了青年男性同性交往实践呈现出以透明化、弹性化、平等化为表征的亲密化趋势,背后的动因是青年男性社会性别认同机制的变迁,具体包括性别主体意识的逐渐觉醒、对多元男性气质的积极探索以及网络亚文化新部族的集体认同。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100个人中就有1个在“三资”企业就业 ,10个企业员工中就有一个以上是外企员工。外企青年中 ,占多数的可能是处于外企下层的“蓝领”工人 ,但也有近20 %的青年是拥有高等学历的“白领”员工。他们生活在国家计划体制之外 ,所处的生存和文化环境都比较特殊 ,有着独特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一青年群体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和意义如何?未来他们的走向如何?一、青年对外企工作的感受1.角色WP是某德资企业的人力资源部主管 ,他说 :“中国人在外企可以承担责任 ,但要受到信任 ,需要一个漫长的磨合期 ,也有多种不确定的因素 ,比…  相似文献   

12.
澳门是一个年轻化的社会。据1991年人口普查,35.55万常住人口中,30岁以下的占51.5%。青年在澳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澳门青年参政的历史回顾,探讨回归后青年参政意识及其挑战。一澳门是多元文化影响下的“移民社会”。自16世纪中叶葡人东踞澳门后,四百多年来这里成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交汇、碰撞的前沿。葡萄牙文化、西方天主教、孙中山与三民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都对澳门产生过影响。1991年人口普查显示,澳门常住居民中97%是华人,2%是土生葡人,1%是葡籍人士。相应地形成了三种社…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青年是一种正在不断成长、不断上升的力量,他们的使命,是根据历史的逻辑来创造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条件。”在举国上下热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四化建设的巨流奔腾向前的今天,培养和造就勇于开拓的一代新人,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一、伟大的时代召唤着勇于创造的一代青年奋起创造力是人类首创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的能力。一般说来,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需要人  相似文献   

14.
从不良行为看青少年犯罪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大多数走上犯罪的青少年都曾有过种种不良行为。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首先不容忽视的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一、青少年不良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人都有一种向往和能动地适应群体生活的“相群性”。人都希望得到社会和群体的承认、保护、尊重、友谊、力量等的心理欲望。这种心理欲望的满足,可以给人一种欢乐和愉快的感觉,也会形成一个人的集体感、荣誉感、责任感和友谊感。相反,一个人如果被排斥在群体之外,就会感到孤独、自卑等,就会形成不良心理和行为,就会给自身和社会带来危害。青少年时期,虽然自身的独立意识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他们…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中国人特别是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价值观渊源流长,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感受认识、价值取向在一个人的价值观念体系中占据最高地位。如下调查资料显示出“三资”企业青年的国家观的实际状况。一、国家观的总体描述“三资”企业青年中,爱国意识、“民族复兴”价值观占了主流,大部分青年认为“中华民族不久将来定会强盛”。我们调查发现,在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方面,78.9%的人对此有相当程度的认同感,认为传统文化可与现代社会相融合;有力.0%的人反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应向西方看齐”,80.1%的人认…  相似文献   

16.
“校园文化”再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子任何新概念的提出都是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理性再现。在我国“校园文化”概念就是在八十年代兴起的“文化”热潮中出现的新概念。此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蕴酿深久的思想、学术个性化似泉喷涌,“校园文化”从仅有实践到概念的外涎与内涵的不断丰富,再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始步入她的新生期。 89年春末夏初从学潮到动乱,从动乱到暴乱的事件过后,我们愈来愈感到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青年问题和社会客观现实问题。她对高等院校开展积极有效地思想政治教育、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国家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都有极大的影响。平息暴乱之后,更迫使我们将眼光重新投回那逝去的历史:反思大学生中近年来出现的种种热潮,反思高校建设所面临  相似文献   

17.
当代青年生活于一个相对自由和宽容的社会环境,时代精神更为崇尚世俗与自由。就每一个青年大学生来说,价值观首先来自社会,任何一个社会都会给其成员提供一种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鼓励和引导他们去完成社会所期待的事业。青年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以各种方式进行着。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载体,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  相似文献   

18.
青年作为一个社会概念,是处在特定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对处于青年期这一阶段的社会族类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是一个被特定时代赋予一定期待的群体。社会学把“青年”看作是社会化的一定阶段,认为“青年是从依赖成人的童年到能进行独立的、负责的成人活动的过渡”。社会发展和青年成长具有密切联系,本文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典型时期青年群体与主流社会意识相背离所产生的“偏离”现象的对比分析,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青年群体的发展状况、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当前青年群体的“偏离”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相对稳定的交际圈,都要在这些关系链中学习、生活和工作。虽然,圈子里的人彼此认识、相互了解,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要想在圈子里有个好人缘,就必须学会招人喜欢,做一个惹人爱的人。幽默风趣,衍生快乐幽默是人际交往的最佳“润滑剂”,是持续交情、巩固友谊和挽回局面最好的“营养液”。除了庄重、伤悲等一些特殊情况外,任何环境和场合都需要欢乐的氛围和活跃的气氛,需要一个打破沉闷的“乐观分子”。谁都不会拒绝幽默风趣的人,因为他能给大家创造快乐,使圈中之人获得愉悦和轻松。幽默风趣的人,必定是圈子里讨人喜欢的人,但  相似文献   

20.
图片新闻     
《中国社会导刊》2009,(30):F0002-F0002
9月28日,“与国同庆·爱在南京”婚礼在南京东郊旅游风景区举办。参加公益集体婚庆典礼的36对新人都是在南京学习.工作或生活的青年,其中夫妻双方至少有一方的原户籍不在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