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894年,清政府于甲午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消息传出,台湾人民“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纷纷表示“愿人人战死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法战争中威震中外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又一次站到反侵略斗争的前线,坐镇台南,领导台湾人民进行了五个月艰苦卓绝的反割台斗争。刘永福守土抗战于前,弃台内逃于后,使得学术界对他的评价存在不少分歧。促成刘永福守土抗战和后来弃台内逃的因素十分复杂。本文拟对刘永福在反割台斗争中的矛盾表现作一探讨,以便对其历史功过作出恰当评价。  相似文献   

2.
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反帝爱国民族英雄,他曾在越南抗法,在台湾抗日,勋劳卓著,彪炳史册。近年来,海内外出版了几本有关刘永福的传记,这些传记均以刘永福晚年口述,由家庭教师黄海安笔录成文,后经香港学者罗香林编录出版的《刘永福历史草》为蓝本。从历史科学的角度考察,回忆录是历史  相似文献   

3.
刘永福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有影响的人物,自从黄海安据刘的回忆撰成《刘永福历史草》后,有关论著渐有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施宣圆、吴树扬合著的《刘永福》一书,广泛吸收了史学界的研究成果,系统叙述了刘永福从苦难的童年走上反清道路,组建黑旗军,在越南抗法,在台湾抗日,“垂老不忘天下事”的光辉一生。该书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永福,字渊亭,原籍广西博白,1837年生于防城,8岁时随家迁居上思,20岁投入反清农民军,30岁创建黑旗军并流亡越南,中法战争后回国,已48岁。甲午战争时,刘永福奉旨渡台湾帮办防务,领导了台南的抗日战争。战败回国后,于1907年辞去清朝官职,闲居钦州。据说,他在辛亥革命前夕加入同盟会,广州光复后,曾短期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1917年,刘永福于钦州逝世,享年80岁。今年是他诞辰160周年,逝世80周年。刘永福的一生,经历了从一个贫苦孩子成长为中国近代史著名反帝爱国民族英雄的传奇性过程。刘永福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一家人终…  相似文献   

5.
<刘永福历史草>关于刘永福从越南归国记载存在一些问题.刘永福上"六事禀"的时间明显有误,非屡催之后,而是张之洞派委员初传停战旨意时;刘永福早在初知停战时就有回国的想法,而非屡催之后;"六事禀"主要反映了刘永福对归国后地位的担心,他之所以迟迟不归,主要是等待清方的答复.  相似文献   

6.
1997年9月,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廖宗麟同志的新著<民族英雄刘永福>,这是史学界研究刘永福历史的一部力作。廖宗麟同志1982年秋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后辗转调入广西社会科学院。从1986年起,他就著力于刘永福研究,除了在流史研究跨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关学术论文外,还先后公开出版了航法名将刘永福汉内部印行了初]永福领导的台湾抗日战争)、匆1永福文集》等小册子,在研究刘永福历史方面用力颇勤,心得甚多。在冶学方面,廖宗额同志既不轻信盲从,也不伯标新立异,坚持用可靠的史料来支持自己的学术观点。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他经常多…  相似文献   

7.
唐景崧与桂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清末唐景崧,人们自然会联系到他在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当中的所作所为。然而,唐氏并不仅在政治和军事上留有功过,在广西桂剧发展史上,也有他一定的地位。唐氏字薇卿,又字维卿;道光21年(1841)生于广西灌阳县,光绪29年(1903)死于广州。同治4年(1865)中进士,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吏部候补主事。中法战争之役,请缨自荐,前往越南争取刘永福受清廷节制,并支持黑旗军抗御法军侵略,因而薄有声名。中法战争后,唐氏先后任福建台湾道兼按察使,台湾布政使和台湾巡抚。中日甲午战争期间,  相似文献   

8.
广西北部湾文化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逻辑性或一致性,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在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应从坚持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与体现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时代性、弘扬广西北部湾传统文化、广西北部湾文化创新、优化教育方式相统一等方面实现广西北部湾文化建设与刘永福和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台湾是祖国最大的宝岛,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中华儿女血汗浇灌,炎黄子孙世代蕃衍。但是,近百年来,它屡遭帝国主义的觊觎和侵略。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腐败的清政府把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这国土沦丧的关键时刻,中国人民特别是台湾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爱国将领刘永福和台湾军民一起,高举反割台斗争的大旗,浴血苦战。他们的英雄业绩在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史上,留下了璀灿夺目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从“护兵被枉杀案”看刘永福与同盟会的关系廖宗麟,张壮强1908年4、5月间,广西上思厅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的“刘永福护兵被枉杀”的血案。事情的简单经过是这样的:刘永福率带护兵从钦州到上思扫墓,顺便处理与他有亲谊关系的黑旗军大将吴凤典死后,儿子吴世元勾结...  相似文献   

11.
简谈《桃花扇》中的杨龙友汤国梁在孔尚任的历史剧《桃花扇》中,杨龙友这一人物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在戏剧结构中,他起着其他人物无法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杨龙友这一人物形象的评论存有不同意见。或以为他是一个八面玲珑、两边讨好的政治投机分子,或以为他是...  相似文献   

12.
唐景崧(1841—1903),广西灌阳人。1894年8月朝廷命其为台湾防务帮办,10月起署台湾巡抚。自此起至1895年6月初内渡,主持台湾军民抗日保台斗争8个月。唐景崧在台主持的抗日保台斗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1894年10月中旬就任署台湾巡抚起至1895年9月中匈中日马关议和止,为第一阶段。此阶段,唐景忠根据朝廷谕旨布置台湾防务,调兵遣将、筹响募勇购械,进行抗日保台的准备工作。1894年10月13日,朝廷明降浙旨,电寄唐景崧,“台湾防务极关紧要,唐景益既经署理巡抚,责任基重,一切事宜即责成该抚安为筹划,并著与杨峡移、刘永福会商布置,…  相似文献   

13.
已故台湾学者凌纯声先生,多年潜心从事中国南方古代民族和东南亚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有自成体系的独到见解。本文是凌先生以英文撰写的论文,原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刊第二辑上册,现由中国古代铜鼓研究会前理事长石钟健教授译出,以资研究与参考。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凌先生的铜鼓研究,有其长处,同时也有其短处。长处之一是他在西方学者和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中,吸收的营养较多,因此能提出较新颖的论点;短处之一,则是由于台湾和大陆之间的政治阻隔,使他对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和长足的进展很不了解,更谈不上学术上的取长补短与相互交流了,这不能不是凌先生和我们共以为憾的事。历史要求海峡两岸的中国学者彼此携手,共同努力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贡献。是时凌先生于九泉之下,也当以此为慰!  相似文献   

14.
中法战争期间,坚决主张抗法的刘永福和黑旗军,在山西、北宁两役挫败后,遭到主和派和各方面的歧视和刁难,一度内外交困,濒临绝境,这时候,两广总督张之洞却挺身而出,力排众议,独挽狂澜,为刘永福和黑旗军大声疾呼,热情表彰其抗法业绩。并身体力行,千方百计地在各方面给予保护和支持,使刘永福和黑旗军终于克服困难,坚持斗争。  相似文献   

15.
这几年,我国学术界对民族英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的研究,逐渐深入了。但是,学者们对刘永福的评价也还有一些歧见,需要继续商讨。1983年,在纪念中法战争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为学术讨论会写了一篇短文《评刘永福入越抗法的几个问题》,①谈了一些粗浅的看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考证了《刘永福历史草》中一段失实记载 ,提出 ,刘永福并非不想归国 ,而是初知中法停战 ,即上书言六事 ,准备回归。刘之所以归国 ,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其中主要是希冀改善在越南的孤悬处境。这不应成为否定刘归国的根据 ,反之 ,从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迁化及刘归国对这一时代趋势的影响来看 ,应对其归国给予肯定 ,甚至可以说归国是刘反侵略斗争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刘勰自幼深受佛教洗礼,出仕以后,佛教已被正式宣布为国教,也没有中止其佛教活动,最后燔发自誓,决心出家;但他的《文心雕龙》,又以尊孔宗经为主旨,口口声声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这是不是一个矛盾,怎样理解这个矛盾,是了解刘勰思想所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刘勰的思想中,在《文心雕龙》一书中,怎样处理儒与佛的关系,这是个有待研究的客观存在的问题。过去的论者,或以为《文心雕龙》与佛教思想无关,或以为刘勰的  相似文献   

18.
在晚清官员中,陈宝琛是一位对帝国主义列强觊觎台湾图谋始终保持高度警觉的爱国政治家和诗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他先后提出了巩固台湾海防和开发建设台湾的一系列主张;甲午战败割台,戢影家园的陈宝琛创巨痛深,发为歌诗。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以期进一步了解其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9.
韩愈尚“勇”性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人对韩愈的性格多有评述,或以为其"操行坚正"(<新唐书>),或以为其"躁急褊狭"(舒芜<舒芜文学评论选>),或以为其"心胸狭小"、"褊急浮躁"(阎琦<西北大学学报>丛刊1981年第2期),不论对韩愈是褒还是贬,都不免各执一端,未中肯綮.韩愈一生的言行、事迹、作品有许多信息集中透露出韩愈性格中最突出的一面是"勇".  相似文献   

20.
将台湾目前社会和文化界定在后现代时期,我以为是合适的.台湾后现代主义倡导者之一罗青先生用了“后现代情况”这一提法,我以为是切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