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值得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全面的探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内容对应、历史实践等要素进行赋值,再用SPSS客观解读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建构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1.从传统文化中寻"根"铸"魂";2.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3.规范教材的编著和榜样教师的示范;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存在渊源关系,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值得高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进行认真全面的探究.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内容对应、历史实践等要素进行赋值,再用SPSS客观解读统计数据,我们可以建构新时代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1.从传统文化中寻"根"铸"魂";2.优秀传统文化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3.规范教材的编著和榜样教师的示范;4.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4.
共和国是通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毛泽东在各革命时期提出了不同的共和国形态,但独立、平等、民主、富强始终是其共和国核心价值观,目的是实现国家和人民无支配的自由理想。核心价值观的实现依赖和取决于共和国自身的建设,毛泽东确立了由集体主义、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构成的共和国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毛泽东共和国核心价值观是关于整个人民共和国的基本观念体系,是由内核和外核价值观共同构成的体系,是共和国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一个子体系,对共和国建设所有主体都具有规范约束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就是共和国核心价值观,也是对毛泽东共和国核心价值观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充分借鉴和汲取毛泽东共和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宝贵经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重点防范、抵制和消除教条主义、规则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四种主观主义作风。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关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性问题,培养大学生遵循并认同核心价值观,既是建立其完善人格和塑造心理品质的最佳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探索并寻求合理的路径,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价值观,需要从理论的认知出发,辅之外部的环境陶冶,并根据个人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促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衍化成自觉的行为意识。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7.
周良发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5-8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主要有国民教育、舆论宣传、文化建设与社会管理,其中国民教育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性路径,舆论宣传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日常性路径,文化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性路径,社会管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性路径。 相似文献
8.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04-106
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拓展有效途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理论认知,注重引领示范深化内心认同,强化实践养成推动自觉践行,三者构成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夏秋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121-12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就是使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不移、努力实践的看法和观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培育路径的考量应以接受理论为依据、价值认同为基点、行为推进为重心,通过全方位、泛时空、多层次的教育,采用情景教育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程变得更为顺畅. 相似文献
10.
辛勤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35-137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已经展开,但整体效果不佳,原因之一就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式和话语过于单一,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采用大众化思想视角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方向。从培育观念与理念的创新、培育话语的转换更新、培育平台的整合、培育方式模式的选择与融合、培育环境的良好营造、培育主体的素质建设等方面入手,建构起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并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宋才发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6+31
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政府对全体人民进行的一种理念教育方式。在新时代新阶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司法实践和法治建设全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法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具有法律体系的法源地位,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法律原则。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司法实践的指导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民事审判机制,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指导性案例的引导。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政救济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法治文化是实现法治中国的内在本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将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建设 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我们党在法治建设上的重大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提供了新的 发展思路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 治文化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蕴含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基本价值,揭示了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本质,指明了社会主义法治文 化的建设方向。 相似文献
13.
薛明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92-39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新形势下,农村文化生活实现了由单一向多样转变,精神状态实现了由依附性向自主性的转变,精神品质不断提升。但也出现了对农村的先进文化建设重视不足,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农民群众需求不成比例,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等问题。基于文化建设现状,新农村先进文化建设需要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通过动力支持机制、目标实现机制、环境优化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15.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利于提高网络空间治理能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其逻辑进路需要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宣传引导为前提,以提升网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培育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社会现实和当代大学生思想实际,分析了培育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重点从六个方面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进行了探究,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与政策治理相比,法治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注定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运用法治能较好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良性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7(5)
周秦文化是周秦时期中国人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的价值取向.周文化的核心特质是崇德尚礼、厚德载物,秦文化的主要特色是崇尚法治、寡义趋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既是周秦文化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周秦文化可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相似文献
19.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3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方面,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路径。本文从政治发展的视角进行解读,从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层面阐述民主政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认为要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推动民主政治建设,把民主政治建设纳入法治化轨道,用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夏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14-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着规律必然性、价值指向性与实践渐进性的生成逻辑。基于目标锚定、过程匡正、关系协调等价值引领功用,着力构建人民精神生活的主体聚合、精神升华与生活贯通的价值引领机制;基于人民的价值主体、精神生活的本质属性与共同富裕的主旨要义,深化构建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文化产业事业发展、基层治理保障与建设效能评价反馈的价值引领路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