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影批评家贾霁的文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即1949年以前的戏剧活动、“十七年”的电影批评与创作以及新时期的电影批评与电影教育。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贾霁形成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文艺思想,并且这一思想又因其对《武训传》的批判而得到强化。新时期,贾霁跳出国家理论的批评视野,反思电影作为艺术的表现方式。他的文艺思想折射了时代主流价值和文艺思想的光谱。需要结合具体时代语境和对当下问题的回应之双重历史视角来确定贾霁文艺思想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独立电影批评的历史缺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中国电影一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宣传和规训工具,而电影批评则更是处于“工具的工具”的卑贱地位,成为严厉的意识形态棍子,打击电影;而当中国电影向市场回归,成为消费市场的娱乐工具时,电影批评既要服从行政命令,又必须响应消费市场的召唤,形成“一仆二主”格局。这种独立电影批评的缺席现状,就是专业电影批评所面临的最大困境。  相似文献   

3.
管理和文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早期的管理有与之相应的文化。而 进入20世纪后,管理学迈上了现代化的台阶,其中,有关人性假设的观念成为反映管理与文化互动的典型。可见, 忽视文化的管理功能,不研究管理中的文化起码是文化哲学中的缺憾。另一方面,在管理的发展进化中,文化获得 了生长、发育。因此,文化也离不开管理。因而处理好文化与管理的关系,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夏党项羌音乐文化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夏音乐文化因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孕育出兼具民族性与包容性的风格特质。西夏开国原主李元昊提出"王者制礼作乐,道在宜民;蕃俗以忠实为先,战斗为务"的美学原则。这一美学原则体现了西夏民族音乐思想形成的内在依据,塑造了音乐审美活动呈现的外部表征。在与中原汉族音乐文化的互动交流过程中,西夏音乐文化进一步确证了自身,获得了延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5.
恩格斯曾说,歌德是"烂透了"的时代里的"最伟大的德意志人",是文艺领域里"真正的奥林匹亚神山上的宙斯"。歌德在文艺创作上的成就是辉煌的,同时他的文艺思想也是深刻的,《歌德谈话录》就集中地反映了歌德晚年最成熟的文艺思想和实践经验,是歌德对创作实践和对各门艺术的深刻体会的总结,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重读《歌德谈话录》,在重温其伟大的诗艺言说中,体会其间天然的复杂与细微的矛盾,发掘对今天仍然有益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6.
国际关系的历史社会学被认为是近年来挑战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的代表之一,文章主要探讨这一知识谱系下学界的流派努力,进而揭示这一学派努力所蕴涵的学理基础、学术策略,以及学理多样性、张力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第五代为核心的中国新电影在1980年代辉煌崛起,构成了新中国电影从极端政治化向高度商品化转型的理想主义阶段,造就了人们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基本想象。利用突出意象造型的现代主义电影语言,第五代电影缔造了新的电影神话、主体神话和家国神话,成就了其在文化大众化、商业化过程中的先锋身份与经典地位。第五代电影的崛起与陷落,表征了1980年代的新启蒙话语的悖论:启蒙与神话、先锋与媚俗、自由与禁锢的二位一体。追溯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历史转折,重估第五代电影的文化价值,见证一个启蒙电影神话的兴衰起伏,可以更加辨证地理解、分析当代中国电影的现实状况与未来可能。  相似文献   

8.
周扬认为文艺是政治的一定的形式。但文艺为政治服务,必须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毛泽东《讲话》精神指引下,周扬要求文艺为政治服务与为人民服务很好地结合起来。要求文艺工作者掌握正确的世界观,满怀热情地描写人民的新生活,塑造出新人的艺术形象。文艺作品应当努力创造出为人民大众喜爱的民族新形式。周扬关于现实主义的这些理论,来源于苏俄文艺思想并受到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现代启蒙在20世纪前后时段形成了两个既对称又相似同时又有歧义的终端。回眸20世纪前20年“启蒙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思想启蒙在一瘸一拐中前行,与文学的暧昧、与政治的缠绵、个人与社群关系的失衡构成了突出的特征。反思20世纪后20年“历史的启蒙”,它以前所未有的解构姿态与前一个终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无论是“先分后合”还是“先合后分”的启蒙范式都未能跳出启蒙与政治的“必然”的逻辑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学术界一再寻求突围的路径时,世纪末浮出水面的后启蒙与承接五四的新启蒙的对峙才显现出了不可或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0.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整风期间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以党的领导人身份正式确立了中国文学和艺术的基本任务:为人民大众服务,研究劳动人民的生活,学习民间创作的形式,并且第一次把读者对象提到了文学创作的首要地位。《讲话》发表之后,一直被作为马列主义文论的经典著作和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性文献而得以最广泛的传播,并受到文艺理论界的一致肯定和推崇。从解放区直到建国后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现、当代文学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作宗旨,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基本创作原则的文学格局,并且把新文艺的理论建设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切显然与《讲话》的指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国民国家的合法性建立在人民同意的基础上,而人民的范围则是不同国民构建方案彼此竞争的结果。现代中国的多民族国民方案以历史命运共同体作为凝聚国民认同的最主要的精神纽带,所以中国历史叙事在塑造现代中国国民认同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历史中国"是中国历史叙事的主体,现代中国由各民族共同创生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涵纳中国各民族人民的历史并揭示出各族人民多元汇聚的历史发展趋势。作为"国家有机体"的历史中国以及作为地理空间的历史中国都无法满足上述要求。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以"自在的中华民族"概念对历史中国加以概括,并以多元多层次的动态网络结构对于这一历史共同体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从而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历史共同体的连续叙事"。这一叙事充分解释了现代中国的历史基础和中华民族的凝聚机制,相较于其他的"历史中国"叙事,是更为成功的中国历史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电影如何叙述历史, 一直是电影理论界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当代中国历史电影创作观念的发展回顾, 对历史电影的一种写作方式——虚构游戏的存在现象进行检讨与阐述  相似文献   

13.
人的解放与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视角.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关系出发,以人的劳动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否定的分析方法为指导,提出了人的发展三个阶段的学说.本文对马克思的人的发展这一学说进行了解读和阐发.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的发展对国际体系的变迁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市民社会的诉求不同,对国际体系的影响也不同。国际体系的变迁也为市民社会的影响由单位层次上升到体系层次、由区域发展到全球提供了条件。在二战之前,市民社会的作用虽然已经日益显著,但对于主权国家来说力量依然弱小,所关注的部门范围也相对狭窄,对体系的影响多是间接的。在二战后的全球体系中,市民社会组织成为了国际体系中的主体之一,对于全球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早年马克思从抽象的价值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精神的历史决定论,中年马克思从客观的历史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经济的历史决定论,晚年马克思从总体性价值尺度考察历史,形成了唯物辩证的历史决定论。随着历史研究视角的不断转换,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具有了能动辩证的理论内涵,从而超越了经济的历史决定论和唯心主义历史决定论的两极对立,实现了历史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书写既需要客观的"科学式"再现,也需要借鉴艺术的诗性建构方式.艺术能够以一种极为独特而敏感的方式洞察、反映现实.历史书写者要怀着真情实感去书写历史,才能具有震撼心灵的力量."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可以在遵循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呈现的多元化.历史书写中的诗性建构并不意味着可以对历史事件进行随意书写,而是要以遵循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与公认的价值判断为边界与底线."南京大屠杀"题材电影对历史的诗性建构有助于实现历史阐释的增殖,有助于更好地达成一种更为丰富而鲜活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17.
概括描述大众文化在西方和中国的发展历程 ,揭示它在西方和中国所经历的不同路径。处在不同话语中的大众文化虽各有特色 ,但有着一个相似之处 ,就是都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产生和普及密不可分。在此基础上 ,得出大从文化是经济文化一体化的产物的结论 ,即大众文化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 ,是在与经济互动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18.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建了符合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1940年代以前,接受列宁思想和共产国际决定,以民族自决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抗日战争期间,淡化民族自决观念,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共同纲领》独创性地规定在全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0年代,第四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后颁行,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创立并实施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条件。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乡村与都市中的文艺活动其实是分属于不同性质、行使不同功能的演出.乡村演出行使着文化功能,观者与演者都在文化的参予分享中获得存在的历史感与现实的历史性;城市尤其是近代以来都市剧院里的各种演出强调的是艺术性的实现.两者之间的异质在近代由于教育体制的变革而导致的乡村与城市间知识状况的巨大裂变而得以清晰地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20.
性别与阶级议题之间的互相遮蔽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女性写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打开女性文学写作及其批评的封闭空间,将性别与阶级、族群等分析范畴结合起来,重新将历史与现实场景带入以潜意识场景为关注点的女性写作中,是一种有效的研究路径。我们在“饥饿与女人”书写的文化政治谱系中重读虹影《饥饿的女儿》可知,虹影在讲述一个女性自我发现与成长的生命故事的同时,也继承了关于“饥饿与女人”的阶级与家国历史书写传统,对“饥饿”的母/女与“江南岸”无常世界的书写,召唤出的不仅是被压抑的女性身体,也是一切被压抑的阶层与群体。在女性的潜意识场景与被压抑者的历史场景之间存在着深切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