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实际出发,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长期实践,历尽千辛万苦探索而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而其优势有客观的生成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合乎中国国情实际,合乎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与制度建设客观规律,合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原则,合乎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目的.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在理论上进一步论证了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在现实中以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政治高效运行和重大事项落地来彰显制度特色和优势;在实践上以制度不断完善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新辉煌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价值上遵循了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正确的价值指引。从以上四重维度出发阐述习近平关于制度自信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对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最为重要的成果,一直指引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基本依据。新时代如何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的结合,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创新发展,在学理方法上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对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标准各自所包含的观念逻辑与理论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阐释,最终形成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的新内涵、新形态。由于此种新内涵与新形态是以不断变化着的当代中国文学现实为基础,以文学批评的思想、内容、形式、功用为进路,通过打通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性、历史性、审美性、人民性标准与中国文学批评“道”“文”“质”标准,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政治逻辑、情感逻辑、伦理逻辑与知识逻辑的统一,因而它可以使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标准在理念与实践两个方面成为一种统一文学创作、鉴赏、教化、批判与行动五重目标的全新文学批评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中国政党制度百年内生性演进逻辑是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指导下,在十月革命先导示范下,为救亡图存,促进"启蒙"与"救亡"双重变奏,推动"民族"与"民权"双重建构,不断展现出的中国政党制度的"中国化"逻辑.在百年探索过程中,中国政党制度经历了"移植"与"再造",进而彰显出凝聚性、体系性、累积性和集成性等内生性特质,这些内生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来源于对这一制度优越性的深刻认知认同.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优越性,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高效执政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着眼长远,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维护社会稳定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干部人才培养和选拔优势.这些已被社会实践证明并继续证明的优越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13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同时提出了国家制度建设的"三步走"时间表,并相应从13个方面明确了制度体系建设和完善的方向.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中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积极实践中丰富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使制度体系更趋成熟,结构更加定型,形成了以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四梁八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其整体优势在治理效能释放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有序进行,逐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特对制度体系的逻辑建构、"中国之制"优势的坚定根基,以及制度建设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探求使制度要素更富韧性、体系结构更趋稳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为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看作是社会革命条件下的社会平等问题,实现社会平等的途径是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新经济政策"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制度基础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认识,提出这种统一的制度基础是经济体制问题。以社会保障体制为载体的福利制度,是西方社会试图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逻辑悖论问题从而趋向一致的载体,其价值观是权利与义务相联系。中国实现公平与效率统一的社会保障体制的路径在于制度与价值观的再创新。  相似文献   

8.
在解决贫困这一人类发展进程中面临的千年难题过程中,精准扶贫方法论体系对马克思反贫困思想从社会制度条件和推进实施层面给出了极具时代性的拓新。从习近平关于扶贫的科学论述入手,基于其以人民为中心的扶贫战略的价值取向,理顺精准扶贫的生成逻辑及内涵阐释。明晰习近平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仅帮助我国建立了科学的贫困治理与促进发展的理论逻辑和运作模式,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而且还突出了社会主义国家扶贫的制度优势,拓展了摆脱贫困的方法论要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类美好的社会制度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和强大优势所在。公平正义是所有社会制度的生命,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它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构的始终。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和维护是制度自信的根源,不断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对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带领中国人民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制度模式的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制度优势的不断形成、改革开放时期制度优势的不断彰显、新时代制度体系不断完备和制度优势全面激发的百年探索历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这些显著优势归结为13个方面,这些显著制度优势的形成和彰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根本体现.总结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历史经验,对于正在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一般原则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被实践证明的遵循社会历史规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受到人民群众拥护、具有显著优势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承继于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镌刻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彰显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从容自信; 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为贫穷落后国家走向繁荣富裕贡献了中国理念,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贡献了中国主张,为参与全球治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治理体系的重要政治架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与人民的选择,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党的领导和发扬民主相统一、协商民主与集中高效相统一、互相监督与团结和谐相统一的特色和优势。分析和研究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效果,认识和把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对新时代加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制度分析的维度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历程进行宏观评析,其目的在于确证制度改革与创新地位的基础上,依照制度逻辑剖析中国行政改革可能存在的制度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赋予了理解和解决的思考方式。关于制度问题的思考主要在"应然"层面上进行倡导,这些思考的要点建立在反思公共管理学术史基础上的理论总结,其意义既在于一种行政改革背景下的公共学术思维方法的明确提倡,更在于面对中国实践的问题努力思考解释和解决路径的尝试。因此,就中国行政改革的制度问题进行理性建构主义分析、路径依赖逻辑的评判以及均衡博弈的利益标准衡量,无论如何都是需要不断深入研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4.
制度自信是对制度效能的积极评价和制度优势的坚定信心.制度自信与制度的探索、建立、发展和完善相伴相生,源于深层制度理论的指导性、创新性,更源于在制度实践中被反复确证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适应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需要,紧紧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要求,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奠定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坚实的历史、理论、实践根基.基于建党百年奋斗历程,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生成逻辑与独特优势,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能更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新型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项制度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世界逻辑的有机统一。新型政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型政党制度也展现出了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促进中国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政党政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新型政党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指引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制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以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发展协商民主以丰富民主实现形式,着眼于实际问题以更好发挥政党制度功能,保持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差异性以增进二者协调促进。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彰显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是走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在危机情境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分体现在全国一盘棋下的以人民为中心、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等方面,并在民主、法治与科技支撑保障等基础上,借助顶层设计的决策、凝聚合力的执行和多重保障的监督这三种机制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的有效转化与融合。进言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顶层设计的决策机制包括共识性的防疫目标、整体性的防疫部署和全局性的资源调配;凝聚合力的执行机制包括响应性的工作制度、系统性的防御措施、落实性的执行力度、创新性的技术支撑和多元性的社会参与;多重保障的监督机制包括规范性的法律法规、约束性的问责机制和广泛性的社会监督。通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析以探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实现机制,能够为危机情境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一个可以借鉴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伦理的内涵及其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度伦理是人们从制度系统中汲取的道德观念和伦理意识与人们把一定社会伦理原则和道德要求提升、规定为制度,即制度伦理化和伦理制度化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制度伦理具有根本制度伦理、体制制度伦理和具体制度伦理这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层次。制度伦理的可能性表现在:利益是制度与伦理同构的价值基础,管理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价值中介,道德建设是制度与伦理联结的实践中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度伦理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有助于社会道德建设,制度伦理可为个体伦理提供外部约束和价值导向,其弘扬有助于制度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8.
制度评价的标准选择及其哲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哲学视野中的制度评价需要确立三个标准:合理性标准、合法性标准和现实性标准。制度的合理性标准是指制度是否具有逻辑的一致性,制度的内容是否符合制度的内在规律,着眼于制度效率;制度的合法性标准是指制度是否具有存在的法理基础,制度的价值选择与目标定位是否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着眼于制度公正;制度的现实性标准则是指制度是否具有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制度实施成本的高与低,着眼于制度的实现能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兼具对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对资本的逻辑进行批判的双重功能,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创造性的制度实验相一致的当代中国正义理论建构的基础和核心。由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考虑过如何为市场经济制度的正义性进行规范和辩护,所以,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便需要对两个问题作出回答:第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从其产生之初就以否定市场经济制度和批判资本的逻辑为目标的理论,是否可能包含关于市场经济制度之正义性的正义理论?第二,如果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以科学认知的方式揭示社会历史之本质与规律的科学,其中是否可能包含作为规范理论的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深入阐释和全面揭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大意义。从历史生成的维度,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大论断置于生成它的历史进程和思想史进程,回溯其演化过程与形成机理,展现其逻辑运思的整体图景。从内在逻辑的维度,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参照和借鉴发展哲学关于社会发展机制的基本理论,提出其蕴含动力逻辑、治理逻辑、引领逻辑三个向度。从理论形态的维度,其具有系统深刻的哲学基础、逻辑严整的内容体系、深邃宽广的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