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道路不同于其他地区,不能简单地从经济效益来评价其成本收益。由于西部民族牧区生态地位的特殊性、民族关系的复杂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人稀地广等特点,它的城镇化问题解决起来,投入大、困难多、时间紧,更具复杂性,仅从经济效益来看,城镇化效益也许不如其他地区。但如果从牧区现代化建设、可持续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等多角度评价其城镇化投入所取得的效益,其城镇化有益于提高整个牧区的社会发展指数和牧民的国民幸福指数。因此,从民族牧区的长远发展和现实情况来看,民族牧区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以及牧区和谐社会的构建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  相似文献   

2.
当前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以草地畜牧业为主导特色产业进行城镇化建设,而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当前存在的问题又正好需要以牧区城镇化建设为依托来进行解决。面对西部民族牧区草地畜牧业分散、低效、组织化程度低以及民族牧区城镇化建设的特殊性,我们认为民族牧区的城镇化建设和草地畜牧业产业化布局可以结合起来考虑,进行以牧区城镇"生产-市场-社会化服务"为中心的畜牧业同心圆圈扩展布局,在此基础上,结合西部民族牧区的特殊性解决牧区产业化存在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3.
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具有较强互动性.本文在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测算的基础上,对西部民族牧区城镇化与信息化关系的纬度和强度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同上级区域相比,牧区的城镇化和信息化水平均较低,区域间的差距不止单单表现在经济绝对量和相对量上,也广泛存在于其他领域;2.牧区信息设施的完备,是加快信息化步伐的基础性保障,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财政科技三项费支出和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是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在财政收入和农牧民收入均较低情况下,牧区这两项支出的增加,却不利于发挥信息化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反而会抑制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民族文化原先具有传承性、稳定性、不可再生性、整体性等特点.在城镇化进程中,伴随着现代文化形式的涌入、地理环境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受到了破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加剧,反映在它使社会中的同质性降低、异质性增加,使社会成员的价值观日益世俗化,使传统的亲情关系、家庭关系、宗教关系为核心的人际交往观念向世俗化、契约化、自由化、平等化、商品化为核心的观念转变,最终带来城镇化文化的世俗化.  相似文献   

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民族地区农民收入获得了巨大增长,但与非民族地区、与东中部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从1999年开始,理论界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并由此展开了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特别是在城镇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对西部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具地域特征的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和农民增收结构、方式、规划等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增收路径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还欠深入。  相似文献   

6.
牧区城镇化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内蒙古西部主要牧区之一的阿拉善左旗是阿拉善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中心,阿拉善左旗的城镇化建设对于阿拉善盟的牧区城镇化建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对阿拉善左旗调查的基础上,对城镇建设、人口布局、经济基础进行分析,对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敏感的内蒙古西部牧区如何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建设应开辟多元投资渠道,开放城镇化建设市场,清理对非国有资本的市场准入障碍,通过项目融资、金融融资、地方政府债券融资等途径,优化资金的来源模式,并且必须从法律经济学效益最大化的思路出发,设计相应的法律制度进行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问卷调查,文章分析了阿拉善左旗牧区畜牧业产业化、信息化的现状及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认为要加快牧区城镇化就必须做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旅游业;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机会;发展教育,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素质;改变思想观念;把生态移民、劳动力转移相结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9.
综合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以人为中心和时间为线索系统分析西部民族地区农村青少年的"进城动机-进城方式-进城后的生活质量"等城市融入过程特点。结果发现,受访青少年大多数人是主动进城,进城动机主要包括学习/受教育、找工作和到城市生活等发展习型动机为主;从进城方式来看,近一半受访者选择与亲人或老乡入城,另一半则选择独自进城;大多数农村青少年都倾向于选择西部的省会城市;入城后,他们主要是进入各类学校学习,就业者中更倾向于选择进入服务行业;从客观的居住状况和消费水平看,受访青少年的生活质量与城市居民还存在较大差距,呈现出"低质化"的特点;从主观的生活满意度看来,他们对进城后的城市生活总体上感到满意,对未来比较乐观。基于以上结果,未来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可从西部小城镇经济发展道路创新、城市制度创新和人力资本提升三个方面寻求破解这一地区农村青少年的城镇化困境。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各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区位条件、生态环境、经济水平等方面的制约,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在划分了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类型的基础上,以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为例,探讨了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临夏州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创新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思路,并期望以此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 ,西部民族地区才能发挥“后发”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 ,西部民族地区需加快和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传统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坚持走以市场为主导的道路、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制定相应的人才政策 ,并注重培育和优化与信息化推进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相关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上看,工业化是城镇化的经济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的空间落实。工业化与城镇化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从世界不同国家发展的实践看。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归纳为四种类型。从中国及贵州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实践看,工业化进程并没有带动城镇化的同步发展,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针对贵州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面临的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城镇生活成本远远高于农村、制度障碍加大了农民进入城镇的难度和成本三大问题,建议采取四大对策:1.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农民收入差距;2.政府公共服务重点和投资应进行战略转移。由城市转向农村;3.政府应加快完善重要的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支撑机制,推动我市农民增收市场化长效机制的建设;4.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农业发展与城市化的依存关系出发,分析了西南民族地区农业与城市化分离发展所造成的城乡二元格局的历史成因和现实困境,提出了发展农业产业化,走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化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民族问题的探讨逐渐成为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学界主要围绕少数民族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生存状况、文化保护、社区建设、民族关系等问题而展开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以不同的视角,展现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变迁轨迹。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关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和协整检验方法,对我国1978~2009年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三者之间在短期和长期内具有不同的相互影响关系,并且相互影响的程度存在差别。据此,提出重视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性地位,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加强城镇化与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带动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促成了广东珠三角地区与港澳成为一体的大珠三角城市带的形成,把广东省分成了事实上的工业、城市产业地带和农业、农村产业地带两个具有不同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的地理、空间实体。从政策和发展战略上认可和顺应这个发展事实,会发现现存的体制、政策及经济现状对其发展存在多方面的碍障,并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出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转向非农产业、由农村迁向城市既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又是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浙江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工业化、城市化互动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三产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影响,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的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大于当期工业化和第三产业水平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探讨陕西关中特色畜牧业产业化系统发展中的多组织和谐运作机制,采用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多组织运作方式中组织单元的构成、功能以及网络联系等三方面,对四种典型特色畜牧业产业化中多组织运作方式的特点进行了剖析与评价,认为应该根据区域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农村土地政策的现状以及各类组织的内涵规定性,确定特定多组织运作系统,合理定位政府、科研院所、企业、协会、金融机构和农户等各类组织的功能,建立健全各类组织之间的网络联系。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地区后发优势与工业化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优势是一个后发国家(或地区)相对的潜在优势,利用好这一优势力可以加快推进我国西部农村地区的工业化建设。本文从几个简单的数学函数对我国西部农村地区工业化加以概括,并从创新模仿和学习能力、制度因素、规模经济三个主要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湘西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业的一种新型经营机制,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湘西民族地区因其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应因地制宜,采用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主导型、主导产业带动型等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以推动湘西民族地区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