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人类寄希望于通过"设计"来改造世界,改善环境,提高人类生存的生活质量.现代设计已从产品设计拓展到环境艺术设计,由"生存意识"进展到"环境意识","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室内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所进行的理想的内部环境设计,要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专业性很强、十分实用的新兴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2.
当代某些大学生行为失范现象严重,规范意识亟须提高.社会变革的冲击、对外开放的影响、家庭独生子女的现实以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是导致大学生规范意识淡化的主要原因.大学生迫切需要强化法治意识、道德规范意识、校规校纪意识与未来职业规范意识.各高校应该大力加强规范意识教育;努力强化对大学生日常行为的管理与疏导;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育人.  相似文献   

3.
自然辩证法概论在教育事业发展以来,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它包含的环境与人类和谐意识,创新发展等的意识,对现今的高校中的环境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对专业学习环境的高校学生有提高环境意识的作用,对不是主修环境方面学业的高校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环境意识,创新意识的作用。自然辩证法在高校中的环境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旅游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主体,大学生环境意识有人类中心环境意识、自然中心环境意识、和谐共处环境意识;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分为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对324名西部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自然中心环境意识对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和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和谐共处环境意识对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影响不显著;人类中心环境意识对主动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遵守型旅游环境责任行为意愿影响不显著。因此,要培养大学生以自然为中心的环境意识,保持伦理约束下的和谐共处环境意识,改变大学生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5.
冯小刚电影作品《私人订制》作为一种大众传媒文化产品,其片尾专门提及生态问题,具有反思现实和环境关照的人文意义。该文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解读了《私人订制》的意义,指出环境危机的实质是文化、价值问题,核心在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当代人与后代人、当代人与当代人三对关系,需要全民树立环境道德意识。  相似文献   

6.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是在各种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形势下产生的。它并不是要求人们抛弃现代技术,而是力求尽可能减少现代技术的负面影响,提倡技术的“人文主义”,使城市成为经济高效、环境宜人、社会和谐的人类理想栖境。  相似文献   

7.
自然与人类最早的文学创作相伴相生,早已成为文学艺术的有机部分。西方现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在探索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途径。在当今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惟一选择。达到理想状态的关键在于人类生态意识的确立,贯穿现代文学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历经了从和谐共处到征服改造到回归生态意识。本文试图通过对典型文学作品的解读强化人们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8.
环境危机与文明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著名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人类的生存再没有比今天再危险的时代了。在今天这个危险重重的时代中,环境危机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越演越烈的环境危机正在将人类文明一步一步推向危险的边  相似文献   

9.
陈雯  何雨 《社会学》2006,(3):14-19
1987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1994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在主题为“人类安全的新领域”的《人类发展报告》中率先提出“人类安全”(Human Security)的概念,从此,可持续发展观念和安全理念深人人心,并被拓展深入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以及环境各个领域。2003年6月,在中国经历SARS危机之后,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张维庆主任首次明确提出“人口安全”(Population Security)的概念,这是我国的政府决策部门和学者从国家安全的视野层面审视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大人口问题的开始。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很大程度上由生产技术进步的水平与人类自身思维视角的高度所决定,简言之,就是由生产力客观因素和意识主观认知因素相互作用来决定.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并非和平坦途,其经历了多次危机和转折,今天可以说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带给人类的是福是祸,依然要以对这两个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分析为基础,尤其是后者.  相似文献   

11.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是人类能否走出生存困境的关键。环境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和自然主义伦理学的不足,以人类的生存为终极目标,全面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伙伴”的有机结合。新人道主义基础上的环境伦理,从回答当代人类的生存问题出发,重新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力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  相似文献   

12.
刘媛媛  张睿智 《城市》2014,(6):71-73
正一、生态城市的理论基础(一)形成背景生态城市是由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复合形成的人类理想的聚居模式。近代产业革命导致了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大工业的建立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盲目、无序发展,城市居住环境因贫民窟的出现和社会秩序的混乱日益恶化。为了人类能在舒适健康的环境下生活,人们开始  相似文献   

13.
董金柱 《城市》2007,(6):28-31
一、研究背景 人类聚居环境从史前文明到工业文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长呈总体恶化态势,而到了大都市工业文明时期,虽然局部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生态技术发展,但环境恶化趋势不减.从横向来看,聚居环境农村优于城镇,城镇优于城市.但是大都市以其信息技术发达、产业制度环境优越等良性条件,吸引着本地和外来资本、劳动力要素不断集聚.目前由大都市创造的GDP在全球经济产值中占据着显著的成分.但从居住环境来看,大都市面临的环境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抢着在城市落户?为什么消费这么贵,还买不到房子,为什么还要来大都市?在城市里,生活惬意的都是哪些人?在城市里面,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还应该继续冷漠下去吗?大家彼此有信任安全感吗?怎样创造一个既美好又生态的大都市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4.
环境治理需要公民的环境意识提升和广泛参与。对846名大学生的环境意识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观念和环保行为得分情况均不理想,且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正相关。观念的改变往往不是外力强迫的结果,要提升大学生自发的环境意识,需要建立人性化的环保行为激励机制。政府应该鼓励大学生参与环境决策,制定严格的污染付费制度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高校应该开设系统的环境知识课程和系列讲座,鼓励大学生参与环保活动,强化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任娟 《职业》2011,(3):104-105
世界经济不断向前发展,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伴随而来的,是世界人口、环境、粮食、能源四大危机的日益严峻,人类所生存的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们的学术自主意识并未受到一定的重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学术规范意识。学术规范对学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重视学术规范,加强规范意识,才能遵循学术的严谨性。此外,地方学兴起之后,由于地方学的特性,遵循学术规范成为促进地方学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新时代的学术规范更是对地方学提出了严格要求。基于此,就学术规范与地方学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学术规范对地方学的要求和意义,以促进地方学研究中更好地遵循学术规范。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他们预计,到2010年,抑郁症将排在世界发病率前15位疾病的榜首;到2020年,更将成为非常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而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医学专家把“能正确处理心理危机”定为健康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18.
在教育生态学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除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象的生理及心理环境,还应该包括规范环境,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本文在阐释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环境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规范环境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世界卫生组织的专家认为,社会环境的综合作用导致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他们预计,到2010年,抑郁症将排在世界发病率前15位疾病的榜首;到2020年,更将成为非常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而中国每年的自杀人数是全球自杀者总数的1/5。医学专家把“能正确处理心理危机”定为健康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20.
化学对人类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我们也知道化学在带给人类进步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因此,每位化学教师不仅教给学生必要的化学知识,更应该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这是每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