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竹编工艺是我国一种出色的传统手工艺,文章首先从对硕放竹编的调查出发,具体分析了竹编中的“工”和“艺”;其次从其材料、编织方法、造型和纹样等方面展示了这一地域竹编的美学特征,实现了适用和欣赏的统一,尤其是竹编的可回归性符合绿色设计要求,有利于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竹编种类丰富,制作精美,蕴含独特的美学气息。它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技艺,不仅保留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将其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使美术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本文就如何将竹编工艺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竹编与美术的融合;二是开展竹编课程的意义;三是竹编课程的实施;四是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措施来促进竹编工艺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技艺为研究对象,在对青神竹编技艺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化变迁理论分析竹编用具的工艺形态的变迁,透析其技艺生成,指出传统技艺类非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日常性断裂、工艺本体艺术脱离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竹编工艺无论从实用价值还是操作工艺上来说,都是传统工艺的典型代表。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两次转变,传统工艺在自给自足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中进入两难的境地。以竹编工艺为例,在分析其生产方式与边缘化原因后,提出了在当代艺术中发掘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一种新思维。  相似文献   

5.
王军江 《小康生活》1998,(12):34-35
竹编丹顶鹤是人们喜爱的工艺品。从1986开始,浙江省富阳市赤松村生产竹编丹顶鹤等竹制品,产品打入东南亚、西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创汇100万美元以上。生产竹编丹顶鹤成为农民致富的一条门路。现将竹编丹顶鹤的生产技术介  相似文献   

6.
<正>竹编种类丰富,制作精美,蕴含独特的美学气息。它作为一种传统民间技艺,不仅保留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还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将其运用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去能够提高学生审美意识,有效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使美术教材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更加充实。本文就如何将竹编工艺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进行探讨,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竹编与美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宜良李加云竹编特征及艺术价值研究是以云南省昆明市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加云先生的竹编技艺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田野调查法、文献研究法以及个案分析法阐述以李加云先生为代表的云南宜良竹编的艺术特色,并结合李加云先生的竹编技艺传承背景和学习经历,分析其竹编技艺的风格特征和艺术价值,以此更好地传播和保护本民族璀璨的手工艺术精华,推动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云华,男,四川青神人,1947年11月19日生。中国竹艺城、中国竹编艺术博物馆创始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神竹编"传承人,从事竹编工作六十余年,代表作《竹编百帝图》《竹编清明上河图》等。  相似文献   

9.
东阳竹编是我国传统工艺品中的一朵奇葩,但在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遭遇困境,因此探讨如何提高东阳竹编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应用价值非常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产品附加价值功能及对东阳竹编现状的分析,指出了东阳竹编产业的诸多问题所在,并就其附加价值的提升和品牌效应的建立进行合理性提案,给予竹编产业科学发展以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实施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河南省作为"一带一路"的中心节点,"一带一路"倡议为河南竹编文化产业构建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背景下,河南竹编文化产业发展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河南竹编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对道明竹编的传承主要是通过非正规的教育方式,即师徒、父子等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随着社会转型,这些方式已不能完整地传承道明竹编文化,其传承已出现断层,因此需要转变原有传承方式。文章认为将道明竹编引入学校教育的课程与教学中,为竹编文化寻求一个稳定、系统的传承机制,将其开发成一种课程资源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在学校教育传承道明竹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其自身特点,必须按照整体性、融合性、开放性、活态性、创新性以及分步实施的原则,采取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2.
安徽阜南柳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工艺独特、手法多变、精致美观、种类繁多等艺术特点。为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安徽阜南柳编应注意融入生肖设计元素,选取典型生肖造型,采用平面构成设计原理进行创新组合设计,形成兼具柳编风格的立体生肖装饰画,拓展柳编产品的应用范围,逐步改变柳编工艺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探索柳编企业产品创新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政治家篇》是柏拉图晚期的一篇著名的政治学作品,其主题是为真正的政治家做出界定。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通过二分法确立了政治家定义的逻辑范围,借助于神话故事明确了政治家定义的根本前提,最后他又将政治家的技艺等同于国家之网的编织,通过类比逐步阐明了政治家编织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痈疽是常见的外科疾病,但古今对痈疽的认识有差异。通过比较涉医简帛与《黄帝内经》在痈疽分类、病因病机及治疗上的异同,发现涉医简帛和《黄帝内经》都将外伤视为痈疽发病的重要原因,但《黄帝内经》中痈疽的病因还包括饮食、外邪、情志等因素;涉医简帛和《黄帝内经》都认为痈疽是气血不通所致病症,治疗方法总体相似,但涉医简帛记载的方药更为丰富;《黄帝内经》则在涉医简帛所载砭刺启脉治疗痈疽的基础上,用经络、营卫理论阐述痈疽病机,更多地使用了针刺疗法治疗痈疽。涉医简帛和《黄帝内经》在痈疽认识上的差异,与其成书年代、所属图书门类不同有关,也与社会、医学的发展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15.
经锦是春秋战国以来我国传统的织造技术,而料纹纬锦则是在唐代从西方纺织技术吸收来的。从经锦到纬锦的技术发展,代表了中国古代织锦技术的发展变化过程。经锦很早就在中国出现,并得到了非常完善的发展,在西方纺织技术传入中国之前,中国仅有经锦织物而无纬锦织物,而在西方纺织技术传入中国之后,对中国的纺织技术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在织锦技术方面,使纬锦技术逐渐发展、完善,并最终完全取代了经锦技术。从经锦到纬锦的发展变化反映了中西技术交流与相互促进的关系,中西丝绸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世界纺织技术的发展。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不仅将自己的先进技术与产品传播出去,也从西方的技术发展过程中学到了许多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论云南省的民族竹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方面,详细论述了云南地区的民族竹文化,认为民族竹物质文化主要体现在竹建筑、竹食品、竹服饰、竹制交通工具和设施、竹器物、竹乐器、竹制生产工具等方面;民族竹精神文化主要由竹崇拜(竹图腾崇拜、竹生育崇拜、竹祖先崇拜、竹自然神灵崇拜、竹巫术崇拜)、竹民俗(竹婚俗、竹丧俗、竹节日习俗)、竹歌舞、种竹护竹习俗等构成。  相似文献   

17.
编织底盘是实现“四步法”编织工艺、完成复合材料预制件成型的重要装置。日益复杂的预制件,对底盘上编织 纱线的灵活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纵横步进编织底盘很难满足变截面等预制件的编织需求; “主动携纱器”虽然能提高编织纱线运动的灵活性,但其结构复杂难以在实际中应用;Farlev和穿梭板编织机可以实现对 任意编织纱线运行路径的控制,但织物外形依然受编织底盘形状的限制。针对以上问题及工程中预制件的编织需求提 出了由独立运载单元组成编织底盘的思路,该运载单元拥有动力和通信控制装置,可朝任意方向移动,为编织纱线提供 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可以实现不同形状预制件的编织,突破了底盘形状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秦汉之前文学中的竹意象还不具有独立的地位,魏晋南北朝竹被纳入了文人审美的范畴,这一时期的文人或写竹之概貌,或赞竹之耐寒与坚贞,或于竹中寄托风流放达、隐逸、思乡之情,竹意象由此形成。唐宋文人或对竹细致刻画,或颂扬竹之虚心、孤标,或将个人经历、情感、志向、信仰等投射于竹,竹意象实现了其人格化与个性化的进程,中国文学中的竹意象成熟了。  相似文献   

19.
中国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政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通过分析我国竹林资源的存量、分布及其特点,对我国竹产业今后的发展潜力进行了评估和预测。文章分析了我国竹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需求,对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各类竹产品的市场潜力进行了预测。文章最后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竹产业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促进我国竹产业发展的基本政策框架和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