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美学中,上海社联副主席蒋孔阳先生的美学吸取众家之长,卓然为一大家。 前年蒋先生的文集《美在创造中》出版后,近期《蒋孔阳文集》、《上海著名学者文集·蒋孔阳卷》、《美的规律》、《蒋孔阳学术文化随笔》、《人是世界的美──蒋孔阳美学文选》五种著作也已经或将要陆续出版。这为全面研究蒋先生的美学思想提供了条件。 当我们即将跨入新世纪之际,学习蒋先生的探索创新精神,系统研究蒋先生对当代中国美学的多方面的贡献,对于当代中国美学的建设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蒋孔阳     
蒋孔阳,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著作有:《文学的基本知识》、《论文学艺术的特征》、《形象与典型》,《德国古典美学》、《美和美的创造》、《美学和文艺评论集》、《先秦音乐美学思想论稿》、《蒋孔阳美学艺术论集》、《美学新论》、《文艺与人生》等。译著有《近代美学史述评》、《从文艺看苏联》等。主编有《中国古代美学艺术论文集》、《美学与艺术评论》、《19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20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哲学大辞典·美学卷》、《辞海·美学分册》、《中国学术名著提要·艺术卷》、《西方美学通史》等。蒋孔阳全集已…  相似文献   

3.
Ⅰ.导言  1999年6月26日下午1点30分,我国当代著名美学家蒋孔阳先生因病经治疗抢救无效不幸逝世,在他所向往的21世纪的门槛前永远地停下了自己的脚步,没能留下一句遗言,没能亲眼看到在住院治疗期间曾惦念多时的几部文集的出版,没能住上一天刚刚搬好的新家,只是临终前在他那满是美学智慧的眼睛里噙着令人心碎的泪水,从此阴阳相离、生死相别……。生前,蒋孔阳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华美学会副会长、上海社联副主席、上海美学学会会长、农工中央咨监会常委兼复旦大学总支主任委员等一系列职…  相似文献   

4.
朱者师,据我所知,您在“文革”前大学毕业以后,并没有从事美学研究,您研究美学是从1978年考取蒋孔阳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开始的,至今也不过二十来年,却在文艺学、美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发表了200多篇文章,撰写、主编和翻译了二十多种著作,成为国内知名的学者。过去讲家学渊源,现在讲学术上的承传关系,您能谈一谈蒋孔阳先生的指导与您在学术上成长的关系吗?在蒋先生的指导下,主要学习西方美学,蒋先生要求非常严格,使我受益匪浅。蒋先生教学生的方法是重视练基本功,读书强调看原著。比如黑格尔的《美学》,我前后…  相似文献   

5.
美的创造,是蒋孔阳先生在1980年发表的《美与美的创造》中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美学课题提出来的。蒋先生说:对于文明的人类来说,美“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充实、文化生活的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因此,“人类是怎样创造美的”,就应该成为美学的一个课题。这个课题的确立,突出地表明了蒋先生美学研究注重现实实践和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与现代美学研究——访刘纲纪教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87年3月30日,笔者拜访了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刘纲纪先生。刘教授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出版了《“六法”初步研究》、《龚贤》、《黄慎》、《书法美学简论》、《美学对话》、《美学与哲学》、《艺术哲学》等专著,目前正与李泽厚共同主编多卷本的《中国美学史》,在美学界颇有影响。作为刚刚涉足于美学领域的青年人,笔者想通过这次采访学习刘教授的治学经验,并借此机会请他谈谈对目前国内学术动态的看法。以下便是我们之间的谈话——  相似文献   

7.
5月7日至9日,由《学术月刊》主办的“建设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体系学术讨论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地区和全国部分地区的知名学者和中青年学者四十余人出席了会议。以全苏美学学会副会长多尔戈夫教授为团长的苏联美学家代表团也参加了会议。多尔戈夫教授、曼科夫斯卡娅教授作了专题报告。著名美学家蒋孔阳教授主持了这次会议。他指出,近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研究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出版和翻译了很多著作,研究领域和研究队伍都有了很大的扩展。但是,西方的文艺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这段时间是我学术研究的最佳时期。”谈起他的治学道路,蒋孔阳先生十分感慨地讲出了这句发自内心的话。的确,近年来是蒋先生学术研究上的丰收时期。集中阐述他的美学基本观点的论文集《美和美的创造》、研究西方美学史的力作《德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集《形象与典型》等著作相继问世,他还撰写了大量很有价值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方面的论文。蒋孔阳先生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研究有着深厚的功底。尤其对于中国和西方的文学、美学和文艺理论有很深的造诣,早在五十年代,就已经  相似文献   

9.
张玉能1943年生,南京人,曾任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文艺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指导组组长、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实践美学、西方美学研究。至今已出版《审美王国探秘》《美学要义》《西方文论思潮》《西方美学思潮》《席勒的审美人类学思想》《新实践美学论》《席勒美学论稿》《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西方美学通史》(第4—5卷)等著作;译有《德国古典美学》《席勒散文选》《秀美与尊严》《赫尔德美学文选》《审美教育书简》等著作;主编有"新实践美学丛书",编有《美学教程》《马克思主义文论教程》等教材。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论文近200篇,近50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工作。有成果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1月下旬,来自上海、杭州等地的比较文学专家、学者与浙江师大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员和有关师生欢聚在浙师大邵逸夫图书馆报告厅,庆祝浙师大比较文学研究中心成立。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顾问、《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贾植芳,中国社会科学哲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上海翻译家协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夏仲翼,中国比较文学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副主编谢天振,浙江省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杭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万莹华,浙江茅盾文学院常务副院长、浙江省作协创作评论委员会主任盛子潮等专家学者亲临大会表示祝  相似文献   

11.
陆扬:1953年生于上海,1982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获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暨南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任职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哲学系,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到美国Augustana College、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哲学系访问.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专著:《德里达:解构之维》,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美学理论》(张玉能、陆扬合著),华中师大出版社1997年;《中西死亡美学》,华中师大出版社1998年;《精神分析文论》,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中世纪文艺复兴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十九世纪美学》,(张玉能、陆扬、张德兴等合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欧洲中世纪诗学》,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0年;《大众文化与传媒》(陆扬、王毅合著),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大众文化理论》,台湾扬智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等.  相似文献   

12.
潘旭澜,文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2年11月生于福建南安。1956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日本关西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台湾香港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出版有评论集、研究专著《艺术断想》、《中国作家艺术散论》、《潘旭澜文学评论选》、《诗情与哲学》、《长河飞沫》,散文随笔集《咀嚼世味》、《小小的篝火》、《太平杂说》,主编《十年文学潮流》、《新中国文学辞典》、《当代散文精品珍藏本》、《上海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散文报告文学卷》等。上世纪60年代初,先生深感当时文学评论只有思想分析和政治批判之弊,遂撰写…  相似文献   

13.
正熊锡元熊锡元先生(1918-1999年),江西安义县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民族理论学家。1938年到1942年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和云南大学政治系,194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52年至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国家法研究生班学习,回校后任政治系助教、讲师。1960年起在云大历史系中国民族史教研室工作,从事民族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民族理论学会顾问、云南民族学学会学术委员、云南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1996年和1997年,被英国剑桥世界传记中心(IBC)及美国传记中心(ABI)分别收入名人录。  相似文献   

14.
一波“美学热”的浪潮使十一亿人不再感到美学饥渴。水平不断提高的读者向美学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泛泛的介绍与本质问题的探讨不再引人注目的时候,彭立勋教授已把目光转移到审美心理、审美经验上来。中国美学界的这一重点转移的标志之一,用蒋孔阳先生的话来说,是“彭立勋的《美感心理研究》、陆一帆的《文艺心理学》等”。①为了使美学研究的横竿不断升高,彭立勋在完成《美感心理研究》之后不久,便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潜心美学研究;回国之后,又写出这本20余万字的《审美经验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这是一部站在现代水平上探讨审美经验和艺术特点的专著。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俯览审美经验研究在当代西方美学格局中的地位。第二编对当代各种审美经验理论作了综合评述,在肯定  相似文献   

15.
王绍曾先生,字介人,号介庵,江苏省江阴市人,1910年(宣统二年)生,1927年以同等学历考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无锡国专为国学大师唐文治创办,唐氏自任校长,延请名师朱文熊、钱基博、陈柱、陈衍、顾实、冯振、陈天倪等授课,一时人才如唐兰、王蘧常、吴其昌、蒋天枢、钱仲联、吴则虞、朱星、周振甫、冯其庸等,皆出国专,蔚为海内名校.王绍曾先生在校期间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以优异成绩毕业.1930年,因唐文治校长之介,人上海商务印书馆校史处,协助海盐张元济先生从事《百衲本二十四史》校勘工作,从此终生受张氏影响,走上古籍整理研究之路.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飞机轰炸上海闸北,商务印书馆被炸,被迫停业.王绍曾先生离开上海,回到母校无锡国专,接替蒋天枢先生任图书馆主任.时蒋天枢先生考入清华研究院,准备北上.在国专图书馆期间,王绍曾先生撰写并发表了著名的《二十四史版本沿革考》(《国专月刊》第1卷1-4期连载,1934年)、《史通引书考初稿绪论》(1935年《国风半月刊》第六卷1-2期合刊)等一批重要论文.  相似文献   

16.
解放以来的美学研究园地里,因耕耘勤奋而得到可喜收获的,蒋孔阳同志是其中的一位。多年从事美学教学工作,撰写美学论文,翻译《近代美学史评述》,出版《德国古典美学》,出席东京国际学术会议,这是他致力于美学研究留下的足迹.目前,蒋孔阳同志已潜心于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研究,对于美学基本理论的钻研基本告一段落。在这样的时候,他把自己关于美学基本理论的学术论文结集出版(《美和美的创造》,江苏人民出版社),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解读贾植芳     
调回上海已是 2 0多年以后的事了。文革后 ,贾植芳历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顾问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 ,名誉会长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顾问 ,中华文学史料学会会长 ;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 ,顾问 ;上海通俗研究会会长 ,名誉会长等职务。贾先生一生耿直 ,历经风风雨雨 ,他将祖国的兴盛与民族的富强置于神圣之位 ,孜孜于文化事业建设 ,置个人苦难忧患于度外 ,用瘦小的身躯扛起知识分子理想和奋斗的大纛。正如他在《狱里狱外》附录中所言 ,“生命只有充分沉浸在生活的漩涡当…  相似文献   

18.
学者风采     
《江淮论坛》2014,(4):F0003-F0003
朱立元,复旦大学中文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美学学会会长。  相似文献   

19.
已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蒋天枢先生是全国著名的文史学家,他早年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其后六十年,虽历经战乱动荡,政治风波,病老折磨,但先生始终清介自守,一生不求闻达于时,只愿有志于学。在蒋先生六十余年的治学生涯中,先后出版了《全谢山先生年谱》、《论  相似文献   

20.
洪毅然先生一生于绘画、艺术评论、美学研究多有建树,尤以美学研究见长,在美学研究领域著述颇丰,《新美学评论》《美学论辩》《新美学纲要》《大众美学》奠定了先生在美学界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的美学论辩使洪先生在美学界声名鹊起,在几次美学大讨论中,"洪毅然均以雄厚的学术实力和主将的姿态出现,成为自成一家的重量级美学家.他的观点有根有据,不看风使舵;他的学风扎扎实实,不欺世媚俗."[1]与著名美学家蔡仪、朱光潜、宗白华、王朝闻、蒋孔阳、刘刚纪、高尔泰等多有美学交流便是明证,生前就被誉为"大众美学的开拓者"和"社会功利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