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5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中群体间的文化差异会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障碍,主要表现就是产生“文化休克”现象.本文在对文化休克现象的概念及其产生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其产生的根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从比较史学、文化比较再到跨文化研究,都表现了历史学家对历史现象的复杂性的认知日益深入。比较史学使历史学家更为清晰地认知一国的历史现象,并有利于那些有社会科学研究倾向的学者获得概括性认知;文化比较研究具有同样的长处,还能使历史学家更为中立地看待文化现象;跨文化研究不把一个国家或文化视为孤立和不相联系的,注意到其相互的影响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影响人们交流的重要因素,文化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人与人的沟通方式以及人类的活动追求等方面。合格的跨文化交际商务人才必须具备充分的知识储备,并且要对不同文化意识形态有着清醒的认识,还要注意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综合不同的文化。高校是跨文化商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应该主动开设质量较高的国际化课程,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跨文化商务人才。  相似文献   

4.
语言不仅是人类用来进行交流的工具,还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语言学的范畴内,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宏观和微观方面的分析,研究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方法和理论,探讨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中西方显性的和隐性的交际文化差异,可以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跨文化交流研究是对不同文化人群交流特点的比对研究.在跨文化语境中,广告传播效果可能由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不同而造成巨大的差异.该文以麦当劳系列广告为例,分析其在文化语境和文化维度设置中对跨文化交流理论的应用及传播效果,探讨对我国企业走出去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模因论作为解释文化发展和进化的新理论,对于解释和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分析了跨文化交流与传播中的文化模因现象,并且阐述它在中西方跨文化交流中的传播方式和变异过程.通过对模因现象的拓展分析,结合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般模式,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探讨促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技术合作和文化交流与日俱增,跨文化交际这一学科也随之在许多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以认知科学中的图式概念作为基础,结合中国文化图式的特点,找出中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认知根源,了解影响跨文化交流的中国文化图式,使交流双方达到消除误会畅所欲言的交际佳境。文化图式的理解不仅可以提高交流的效果,更可以建立民族和文化和谐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交流中不仅要具有语言技能,还要有文化感知能力。本文就东西方表层和深层文化差异指出了文化感知的重要性,并对文化记忆进行了探讨。提出理想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双方相互尊重、相互肯定的动态交流。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文化的选择与互动过程中,明显存在着严重的交流媒介编码失误和交流媒介译码误读问题,这严重制约着跨文化有效传播。造成跨文化传播冲突的主要原因是高度语境文化和低度语境文化的差异;文化是软实力的载体,挖掘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增强跨文化传播的传导能力,从而消除误解与偏见,以达到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向世界推介中华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在 2 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 ,文化全球化进程也随之飞速发展。文化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文化共生以及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沟通的世界景观 ,使得跨文化交际无处不在。文化全球化不仅拓宽了跨文化交际领域 ,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内容 ,还给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站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提高跨文化交际的素质 ,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才勇 《社会科学》2004,(3):117-122
从跨文化交流的元理论层面来看 ,文化间际理解中由于理解盲点的存在 ,误解是不可避免的 ,但恰恰这一点说明了跨文化交流的必要 :通过对话可以意识到这个盲点的存在 ,并进而融通不同文化视界 ,达到文化间际互渗。中西不同价值观的文化冲突就应放在这个跨文化语境中来看待。在文化间际交流中 ,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互动必定会走向双赢的结果 ,即不是一方接受了另一方 ,而是在对方的激励下共同超越自身 ,走向各自新一轮的自我。中国对未来人类文化发展的贡献并不在提供了什么现成的东西 ,而在于作为跨文化交流中无以取代的一方激活了这种间际交流。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加速发展背景下世界各国文明不断地融合和碰撞,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伴随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既坚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又可以避免破坏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最终构建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需要我们处理好跨文化交流中的普遍价值追求与民族个性独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必经之途.邯郸成语典故承担着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功能,在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求同存异的对话原则.一方面,要通过多种传播策略与媒介,在符号编码、文化认知及文化心理结构层面最大限度地达成信息对等与文化共享,展示邯郸成语典故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应照顾到文化差异,在历史习俗、价值观念、民族精神等层面深层沟通,促进双方的交流与碰撞,在对话中实现地方文化跨文化传播的良好效果.通过多种途径与媒介的跨文化传播,可以使邯郸成语典故成为地方文化对外交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交流以往一般存在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但自“五四”新文学以来,由于外来影响的多源、各地区社会体制的相异、海外华文文学的存在等原因,使同一民族文学内部逐渐产生了跨文化因素。民族内部跨文化因素的产生、成长,是一个民族文学的现代性与其古典性的根本性区别。2 0世纪中国(中华)文学内部的跨文化对话,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敏感、跨文化境界,既反映出作家们对人类性视野、胸襟的追求,也揭示出同一民族内部不同文化生态中的文学的互动关系,并且会影响中国文学的研究格局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游子从千百年来传唱的被动的背井离乡者变成了主动追求生命意义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穿梭在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使者。他们摆脱了跨文化交流中边缘人的精神壁垒和束缚,以清醒的世界意识跨越不同背景的国家和社会制度,形成了漂泊者、垦荒者和世界公民等多重的和变化的中国人的身份,是具有广阔胸襟和开阔视野的实现文化混杂与融合的跨文化实践者。  相似文献   

16.
《新学术》2007,(4)
兰州交通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旨在中外比较文学研究、跨文化研究及国际汉语教学与交流研究,目标是将其建设成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联的中外文化研究与交流中心,使该二级学科下面的部分分支学科——跨文化研究、比较诗学、国际汉语教学与交流等比较文学分支学科,都得到较快发展,为兰州交通大学的中外文学与文化研究以及交流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跨文化交流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因文化差异而遇到的障碍,教师应该向学生传授中西文化方面的一些差异,从而消除妨碍跨文化交流的“文化代沟(culturalgap)”。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交流经常伴随着民族价值观、世界观、认识论的历史碰撞。任何一次跨文化交流要实现“共赢”,就必须建立在传受双方相互理解、沟通的基础之上。开放的传播系统中,不同的文化努力寻找“共语”空间,积极交流,融会发展,是中西文化交流,以至繁荣必经的一个艰难过程。  相似文献   

19.
跨文化交际包括宏观跨文化交际和微观跨文化交际。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又称之为显学。跨文化交际自古有之,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活动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又和翻译活动紧密相连,没有跨文化交际的需要,就不会有翻译;反之,没有翻译,跨文化交际就无法正常开展和进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对跨文化交际特别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以及对翻译工作要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既要学习西方文化的精髓,又要保持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20.
罗幸 《广西社会科学》2012,(11):172-174
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深入发展,中国广播电视在东南亚的跨文化传播势在必行。文化的接近性使得广播电视在跨文化传播中得以顺利进行,但在传播中存在语言障碍。新传媒时代跨文化传播人才培养应该扩大与东盟各国的文化和传媒业的交流与合作、以跨文化传播需要为基点,进行人才培养研究、走产学研合作之路,实现"实战式"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