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0 毫秒
1.
就"功能对等”理论对汉语成语翻译的适用性阐述了看法,认为意义和功能的对等才是汉语成语翻译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典型视角论英语和汉语心理使役结构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兴圣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3):71-74,89
采取对比分析的研究方法,以认知语言学的心理典型理论(心理原型理论)为论证的理论基础,以英语心理使役动词为研究对向,以汉语心理使役动词为参照,对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特点及其相互转换进行全面地分类论述。在论述中构建典型转换模式,并力图把转换模式运用于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中,以期这种新的分析模式能对语言理论研究、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研究提供新的思维视角。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怎样较好地被译成英语,其译法多种多样,但首要任务是对成语要追根求源,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策略.同时要认真考虑其语境及文化背景知识.要理解表面意义和隐喻意义,最后还要注意翻译中的褒贬语意的处理.汉语成语是个巨大的文库,广大翻译工作者要致力于翻译汉语成语,使之传播于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末,对汉语新词英译的讨论逐渐成为热点。论文以中国学术期刊网上关键词为"新词"和"翻译"的文章为统计源,从论文发表时段、理论依托、翻译方法等方面进行描述、分析,剖析汉语新词英译中存在的三个问题,展望研究前景,对以后新词翻译研究提出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汉语成语是汉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也是汉语语言的核心和精华之所在.在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过程中,成语的翻译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人们在翻译成语的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对此,笔者认为,奈达对等翻译理论中提及的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对汉语成语英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含义,对其他民族来说不仅难以理解,而且难以恰当地运用。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文中用最接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从而在源语和目标语读者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成语自己本身的语言特点造就了其英译过程中特有的困难。许多汉语成语的意义并非各组成单词意义的总和,并且某些汉语成语在结构上的各组成部分并不总是同等重要,往往只有一部分核心词具有实质意义,而其它部分只起陪衬作用,意义消退。这就是翻译成语时必须面对的信息量冗余的问题。通过实例探讨了汉语成语英译过程冗余信息的处理方法,以期对成语的翻译有一定的促进。  相似文献   

8.
汉语和日语中都有"的"这个字。尽管是同一个字,但在各自语言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其性质及其作用是大不一样的。汉语中的"的"使用广泛,可以说无处不在,或许是被重复使用最多的一个字,日语中的"的"则更多地在某些抽象的科学领域里使用频繁,并且发挥着独特的功效。因此,从事汉日两种语言翻译时,明确其各自的用法及不同点,是做好翻译工作的一个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9.
成语是语言文库中的明珠,它以简练通俗的语句反映出深刻的道理,在群众中广泛流行,世代相传。成语是常见的一种熟语,社会成员在各种交际场合和各种语作中经常使用,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许多是千百年间长期相沿下来,有着深远的历史,渊远流长。汉语成语精炼紧缩,具有简洁性;汉语成语固定,具有定型性;汉语成语的意义往往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因而具有完整性;汉语成语经常是比况说理,造成比喻的形象烘托,因而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掌握成语的这种语义特点对翻译很重要。成语具有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正确地使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简…  相似文献   

10.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跨域映射”,“隐喻性语言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汉语成语作为隐喻性语言,应该也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有人认为成语的意义是随机的,而Lakoff认为成语的意义并非任意的而是有理据的。笔者在研究中发现用汉语语料验证概念隐喻的文章很少,汉语成语的研究大都关注跨文化的相似与区别。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角度阐明分析某些汉语成语意义与概念隐喻的关系,部分成语是有理据的,其意义是由普遍存在的并具有文化特异性的概念隐喻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汉语的成语为习用的固定词组,多由四个字构成,组织多样,来源不一,且多具有表层与深层两层含义。因此,汉语成语的翻译比较复杂。在翻译时,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来望文生义。文章旨在通过用直译、意译、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借用同义成语和译文加注法来探讨汉语成语的英译技巧。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成语的文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文化角度来审视成语从而研究成语 ,将会给成语研究拓展出一方全新的天地。本文主要从基础研究 (成语的文化透视 )、应用研究 (成语的开发利用 )、比较研究 (汉语成语与外语成语的文化比较 )等三个方面 ,对成语文化研究作出初步探讨 ,进而提出构建成语文化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文章认为 ,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成语的文化研究 ,无论对成语还是文化的深入研究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试图在现代语言学和相关翻译理论的基础上,对汉语成语的可译性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若干探讨,由于汉语成语大都有其文化特殊性,因此在翻译中我们很难确定一种唯一的翻译方法,所以,为了最终能够达到功能对策,我们必须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成语的可译性应当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前提。  相似文献   

14.
系统功能语言学已被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不少学者运用该理论对中国古诗及其英译本的语言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以揭示汉英翻译的规律和策略。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功能出发,对英国诗人丁尼生的诗歌"Break,Break,Break"及其三个中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翻译过程中由不同措辞所产生的人际意义上的差异,审视中译文在人际...  相似文献   

15.
熟语这一概念在中外有关研究中术语使用上略有不同,汉语四字成语是熟语的一类,它具有自己的特点、功能,可以从隐喻这一角度来理解它。将隐喻理论引入汉语四字成语理解的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会拓宽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应用范围,同时为汉语研究提供认知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6.
汉语新型"被××"结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运用原型理论,对"被××"语言现象与汉语传统"被"字句的内在关系进行了研究,从结构和语义两方面的分析发现:结构上,"被××"与"被"字句结构范畴存在交叉属性,即"被"字句结构范畴的原型成分"被+及物动词";语义上,"被××"与"被"字句语义范畴相交于"被"字句语义范畴的原型成分——"消极意义"。因此,可以认定,"被××"是汉语"被"字句范畴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翻译中,部分英语习语可译为汉语成语。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既是英语和汉语中重要的修辞手段,同时其本身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体现。本文从英语修辞格中音韵格和意象修辞格的角度对可译为汉语成语的英语习语作了部分归纳。在音韵格中,本文从头韵、重复和韵脚三方面予以小结。在意象修辞格中,着重从明喻、借代、讽喻和拟人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在翻译一些英语习语中的恰当运用。同时也指出不能滥用汉语成语。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中国传统语言哲学入手,从"名与实"、"规定与描写"、"和谐与征服"、"暗示与明确"几方面评价了中西翻译理论,主张在属于象形表意的汉语和属于拼音文字的西语间的翻译转换没有必要全盘引进,而应该中西合璧,采取描写多元的翻译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成语作为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内习用的、有固定结构形式或固定说法的词组或短语。这是人民群众用集体的智慧创造出来的语言财富,它一般都具有形象鲜明、音律和谐、言简意赅和民族色彩浓厚的特点。汉语的成语也是这样,既能表达非常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极为生动有力,概括精炼。从翻译的角度来看,要把具有这些特点的汉语成语译得恰到好处是很不容易的。往往一个本来很生动和富有生活气息的汉语成语译成另一种语言,有时会失掉了原来的色彩和韵味,变得平淡无奇。那么,对汉语成语进行维语翻译时,怎样才能译得比较好一点,可以采用一些什么翻译手法,这些很值得作一番探讨和研究.下面通过对《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维译本(民族出版社翻译出版,1977年7月第一版.以下简称第五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不仅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精华,而且是汉语和汉文化的全息元,它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缩影"。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都可以看出成语的这种全息性。不仅如此,其全息度还比较高。成语的全息性具有丰富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特点。这对于我们认识成语的特点,研究和开发成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