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组织”理论认为语言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理据性。本文综述了词语理据研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英语语词的理据性;语词理据可分为语词内理据和语词外理据;语词外理据是语词内理据的基础,两者交融,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语词的意义:现实的和理想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词是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语词的意义产生于人的心灵对不断经验的对象的抽象。在语词的意义中存在着两个意义的端点——理想的和现实的。在语词中,理想意义和现实意义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发生了意义性质的多样化:绝对意义、意向性意义和规定意义。语词中理想和现实的两端圈定了意义的范围,也形成了意义活动的空间,运动的意义表达着它的对象,但却不等同于它的对象。语词有着它自身的意义动力机制。语词在意义的运动中构成了语言。  相似文献   

3.
从日常语言的维度,斯特劳森批驳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进而提出了崭新的指称观。在区分语词/语句,语词/语句的表达以及语词/语句的使用基础上,斯特劳森指出意义即语词和语句的功能,而指称则是语词和语句使用的功能。他的指称理论开创了语义学向语用学转向的先河,在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找到了新的契合点。然而,其理论依然存在着有待商榷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援引古今汉语的语词实例证明,本词的语音变异是语词转生的根本原因,语词任何部分和任何形式的语音变异,诸如声变、韵变、声韵兼变和前后音节的同化等,都会引发形变,不少意义相同而面貌各异的词,实际上都是音变的结果。后一部分,同样引据语词实例,从三个方面即语词探源、语词义训、语词结构分析方面,扼要阐明了研究音变转生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语境下语词转换的情感与意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词的转换依赖于它所存在的文化语境,特定文化语境下的语词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含义,于是,文化语境的语义制约作用使得文字符号的转换演变为文化符号的转换。文化语境的民族性、广泛性、系统性决定了译者倾向于从本民族的文化视角去观察其他文化,并且在语词的转换中作出选择。较为突出的影响有语词的情感与意象选择两个方面,前者指语词的情感色彩与信息转换中的情感参与影响着语词的选择;后者指意象确立的文化关联对不同民族文化记忆的激活影响着信息转换中的语词选择。因此,修正语词转换中的译者民族文化视角倾向,避免语词转换中的文化操纵现象,文字符号的转换需要重视文化语境的参与和文化诠释的平衡,这样才能确保语词情感意蕴与意象联想不被随意增减,源语文化的传递真实完整。  相似文献   

6.
语词是构成语言的基本单位。每一个语词都有约定俗成的特定含义,这构成了人际交流的基础。然而,语词的意义又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漂移。语词的意义漂移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密切相关,它反映和折射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生活的深刻变化。研究语词的意义漂移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更好地实现人际交流。  相似文献   

7.
1.序言 系统地描写语词的意义,这是现代汉语语义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种描写,过去已经取得不少成绩,特别是词汇学中关于词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从语言科学的发展趋势来看,对语词意义还研究得很不够,系统描写语词意义结构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目前我们描写语词意义是采用以词解词的办法,因为现代汉语中没有一套自足的“原始词”可以用来对其他语词下定义。由于以词解词所得出的语词定义一般说来总是互训的,循环的,而且语词数目极为庞大,又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所以这种办法不可能明确地描写出语词的意义结构。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要想形式化地描写语词意义结构,也碰到了这种困难。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用和语言的互动关联,语用上的强调可能会渗入语言而成为语言自身的构成部分,语言会用某些显性语法形式标志被强调成分并使其范畴化。意义制约着汉语语词的历时流向,其主要表现之一是有相同或相似语义特征的语词往往会呈现为相同或相似的演变趋势。汉语的增量语词有通过语法隐喻、从其他认知域投射到言域中演变为强调标记的可能。这可通过增量语词的基本类型,如持续量语词、延及类语词、复加类语词的某些演变范例给以说明及解释。汉语的虚化成分并不单纯,从增量语词演变来的诸强调标记既有作用上的相似性,也有价值上的对立性,造成对立的主要原因是诸强调标记从它们的源词那里继承了某些特征,并且可能演变出了新特征。  相似文献   

9.
本文(1)认为“层次”语词在自然语言符号系统中和自然辩证法学科领域分别表达的是“属”和“种”的概念,属、种概念用同一个语词表达导致了概念的混乱;(2)提出能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质级”语词,并建议用“质级”语词取代并表达自然辩证法学科领域的“层次”语词及其所表达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法律新词通过借用外来法律语词、改造旧的法律语词、创造新的法律语词等方式逐步形成。其中,改造旧的法律语词主要包括对古语词的形式改造和语义改造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论实体企业、虚拟企业、企业虚拟化经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实体企业是与工业经济时代相对应的企业组织形式、虚拟企业是与知识经济时代相对应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虚拟化经营则是企业从实体企业向虚拟企业转变过程中所采取的经营模式.实体企业以组织完整、功能齐全,可以封闭式运行为特征;虚拟企业以部分组织和功能虚置,通过与其它企业进行合作才能完成经营过程为特征.我国目前的企业以实体企业为主,实体企业可以借鉴虚拟企业的经营思想,实施企业虚拟化经营,以增强其市场的应变能力.企业虚拟化经营是我国企业经营模式变革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在论者认为逻辑是发现的,约定论者认为逻辑是发明的.两种观点都面临一定的困难.奎因认为逻辑既是发现的也是发明的.奎因的调和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实在论与约定论观点的困难,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尚需进一步说明的地方.皮亚杰依据实验心理学的事实,提出逻辑既不是发现的,也不是发明的,逻辑是建构的.皮亚杰的观点可以避免上述几种观点面临的困难,为逻辑认识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3.
苏丕仁 《南都学坛》2001,21(3):92-95
20世纪 ,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的技术创新共 43项。其中 ,由运动员、教练员靠实践探索及偶然因素获取成功的技术创新有 35项 ,由科研人员进行的技术创新仅 8项。中国的技术创新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由科研人员、教练员和运动员相结合进行的课题研究 ,应大力提倡与支持。 90年代后 ,世界及中国的技术创新皆呈下降趋势 ,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罗伯特·库弗在他的小说《公众的怒火》中,将事实与虚构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将历史神话化,编造了一个当代神话,以虚构的文本揭示了历史的真实;运用后现代主义元小说戏仿小说这一形式和叙事本身,把历史事件转变为被称之为小说的语言体系,在构筑小说幻象的同时又揭露这种幻象,使读者意识到它远不是现实生活的摹本,而只是作家编撰的故事,从而导致了传统小说及其叙事在形式上和语言上的解体。这两种艺术形式揭示:像虚构的小说文本一样,历史与现实也是虚构的,也是人工制成品。  相似文献   

15.
木里藏族《藏族婚礼祝福歌》,展现了木里藏族先民发明原始农业、发明发展手工业的曲折历程,叙述了木里藏族在实践中不断创造和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水平。折射出木里藏区独特经济发展史,传承着木里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优良传统,传承着生产知识与技术,体现了木里藏族传统的经济伦理价值观,具有珍贵的经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四角号码检字法”始于高梦旦,成于王云五.该检字法与张玉生的《国音电码合刊》并无瓜葛.从改进与推行“四角号码检字法”到出版《四角号码词典》并迅速普及全国,无疑王云五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解读肖邦的夜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曲Nocturne的语源系拉丁语NOX所演变,罗马时代为"夜神"之意.这一音乐体裁的创始人是爱尔兰作曲家费尔德(J.Filed 1782-1837),他的钢琴夜曲多为沙龙小品,优雅伤感却内涵不深.肖邦继承了费尔德夜曲的传统,他将夜曲发展成为一种意境深远、感情充实、思想丰富的一种迷人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8.
传统知识是传统部族在历史漫长的精神生产和知识创新过程中孕育、传承而成的结晶。传统知识的综合保护模式包括积极保护与防御保护两种。就积极保护模式而言,主要包括专有权保护机制、补偿责任机制、尊重习惯规则三类,如何有效发挥各机制的保护作用将是传统知识保护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曹操诗歌在五言诗形成中的地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曹操诗歌是"魏响"的第一阶段。五言诗是在清商乐中成熟的,清商乐是由建安之后曹氏父子所开创的新兴音乐。曹操诗作显示了由四言、杂言诗向五言诗作转型的渐变轨迹。曹丕等人诗"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的特质正是从曹操"悲壮"诗风的"悲"演化而来。五言诗成熟在曹操诗歌之后,《古诗十九首》是曹操之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民间故事的类型研究意义重大。东北民间故事是东北民间文学的主体,是东北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记录了东北各族人民在特定地域中的社会生活,反映了独特自然地理条件下所形成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北劳动人民自古以来的优秀高尚的伦理道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