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西周龙纹小铜罍 (西周)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强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通高15.8厘米,口径6.4厘米,腹径7.8N米,腹深9厘米,圈足径5.2厘米,重0.56千克。  相似文献   

2.
宝鸡强国墓地茹家庄二号墓出土。器物通高15.2厘米.鼎腹深7.8厘米.口径14厘米.重1.8公斤。鼎分上下两层.上层为鼎,下层为盘.鼎盘之间立一圆柱,盘底有三个短足,鼎腹底部残留有较厚的烟炱。鼎内腹壁铸铭两行七字:  相似文献   

3.
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重34.705千克。  相似文献   

4.
1976年12月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疒兴)簋同出八件,大小、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簋甲通高36.1厘米,口径22.7厘米,重11.383千克。簋矮体宽腹,下有方座。颈部和盖沿饰重环纹,  相似文献   

5.
1974年,宝鸡(弓魚)国墓地出土双耳双环簋两件,分别出土于不同的墓葬。双耳簋甲为宝鸡市茹家庄一号墓出土,双耳簋乙为茹家庄二号墓出土,均现藏于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双耳簋甲:高15.8厘米,口径21.8厘米,腹径23.1厘米,腹深11.6厘米,重4.05千克。双耳簋乙:通高15.6厘米,口径20.5厘米×21厘米,腹径24.3厘米,腹深11.9厘米,残重4.12千克。这两件双耳双环簋虽不出于同一墓葬,但是器形、纹饰、铭文完全相同,均为敛口,折沿较窄,厚方唇,深腹,腹中部圆鼓,腹底平阔,底部有矮圈足,外附四小矮足,矮足上部呈小鼓包。腹上对称两侧各有两组牛首,牛首两尖角盘后,吻部高突,口衔双环,双环相扣,匠意  相似文献   

6.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簋同出八件,大小、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簋甲通高36.1厘米,口径22.7厘米,重11.383千克。簋矮体宽腹,下有方座。颈  相似文献   

7.
i976年宝鸡市竹园沟[弓鱼]国墓地出土。编钟甲:通高28.8厘米,甬长9.8厘米,舞修13.2厘米,铣间16.2厘米,重4.35公斤。编钟乙:通高33厘米,甬长11.1厘米,舞修16厘米,铣间18厘米,重6公斤。编钟丙:通高34厘米,甬长10厘米,舞修18厘米,铣间21厘米,重7.25公斤。  相似文献   

8.
带盘夔足鼎(西周中期)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弓鱼)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该器带耳通高16厘米,口径12.4厘米,腹深3.8厘米,重0.85公斤。上层为圆鼎,敞口,平折沿,方立耳微外侈,鼎腹浅,腹底呈圜形。腹部饰小饕餮兽面,云雷纹衬地。下层为盘,圆侈口,浅腹,圜底,腹壁有十字镂孔三组。三足为三条立体夔龙,夔龙仰首承盘,卷尾触地,造型极为精巧。  相似文献   

9.
1975年3月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出土,现藏扶风县博物馆。器物通高48.7厘米,口径12.5厘米,重4.96千克。该壶长体瘦高,有盖,颈长,直口,两侧有贯耳,圆鼓腹,圈足。  相似文献   

10.
1975年陕西扶风庄白村西周墓出土,通高27.5厘米,口宽26厘米,口长17厘米。器为圆角长方形,立耳,四柱足,平盖。鼎口小底大,垂腹瓶底。盖两端各有一长方形孔,  相似文献   

11.
1975年3月陕两省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出土,现藏扶风县博物馆。该器通高14.5厘米,口径11厘米,腹深12厘米。器体下部椭方,圆口外侈,下腹略垂,  相似文献   

12.
正1977年8月,陕西省扶风县云塘村西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通高19.8厘米,口径23厘米,口横28.3厘米,腹深6.4厘米,重5.75千克。器呈长方形,腹斜收,体略呈漏斗状,器盖与器身形制、大小、纹饰完全相同,腹两侧有一对环状耳。盖缘四边中间各有一个小牛首,牛首吻部下垂,扣合时以纳底,使器盖与器身不能移动。盖顶与器底外饰窃曲纹,盖缘与底缘饰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波带纹,圈足饰重鳞纹。整器造型精美,设计精巧,纹饰简洁大方。盖与器同铭,均为十行六十一字,惟有行款稍异。铭文记载伯公父择吉金,盛放稻粱,用召事辟王,以及诸考诸兄,以祈长寿多福之意。瑚亦作胡,是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3.
1975年3月出土于陕西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葬。通高21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2.5厘米,重5公斤。[戈冬]簋造型精美纹饰华丽,侈口有盖,腹外鼓下垂,圈足较矮,器身两侧分置两个竖冠立鸟耳,这在有耳簋中实属罕见。器身与器盖均饰卷尾、垂冠的大凤鸟纹,凤鸟羽冠丰满,昂首站立,两两相对,极具时代特征,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重要的标尺。  相似文献   

14.
黄河 《小康生活》2005,(6):31-31
实验发现:使用了“玉米王”,株高降低40.2厘米,茎粗增加0.32厘米,叶片与植株的角度有35度缩小为24度,不定根增加21条。穗长增加3.9厘米,穗粒数增加44粒,千粒重增加15克,成熟期提早5—7天,病虫害明显减轻,籽实含水量降低。3000多万亩次的实践证明:喷施“玉米王”,每亩可增产50千克,结合密植,可增产75—130千克。  相似文献   

15.
商尊商卣(西周早期) 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筒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  相似文献   

16.
微伯■■(西周中期)1976年1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该器通高14.5厘米,盘径27.8厘米,盘深5.6厘米,重1.75千克。直口浅盘,底微凹。盘壁饰一周重环纹,高座  相似文献   

17.
1975年3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西周墓出土,现藏扶风县博物馆。该器通高14.5厘米,口径11厘米,腹深12厘米。器体下部椭方,圆口外侈,  相似文献   

18.
西周晚期通高31厘米、口径32.5厘米、腹深29厘米、腹底径14厘米。2006年11月8日宝鸡扶风县五郡村出土。两件,器形纹饰、规格完全相同。敞口,方唇,束颈,溜肩,深腹下敛,平底。纹饰主要分布于腹部和肩部;肩部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连续三角纹,直线纹地。器内壁铸铭14行112字。铭文大意:周厉王五年正月的一天,因琱生家族大量开发私田及超额收养奴仆被告发,朝廷指派召伯虎查处。琱生给宗妇幽姜(召伯虎之母)送了一个虎,请幽姜以宗君幽伯(召伯虎之父)的名义在召伯虎面前为他说情,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琱生送给宗君一个大玉璋,…  相似文献   

19.
1976年l2月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一号西周青铜器窖藏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商尊:通高30.4厘米、口短径23.6厘米,重5.85千克。整体造型为简状三段式,侈口,腹部微鼓,四壁铸有四道扉棱,整体雄伟稳重。器身采用通体浮雕的装饰手法,口外壁饰八道蕉叶形龙纹,龙头向下,身尾沿叶边布局,其下饰冠羽分尾小鸟纹,腹部饰展体式外卷角大兽面,圈足则饰曲折角兽面纹。庄严雄奇,华美富丽。器内底铸铭文五行三十字。铭文大意说庚姬(疑是商的妻子)受到了帝司赏赐的诸般物品,商为此作器,用来祭祀谥号为“日丁”的父亲。  相似文献   

20.
兽面纹高圈足双耳簋 1980年于宝鸡纸坊头箍国墓地出土。通高22.8cm,腹深9.4cm,口径20.5cm,重3.3kg。敞口,卷沿,直壁,腹微下垂,平底,两兽耳有长珥;圈足特高,与器身比为1.5:1。圈足内悬挂小铃。纹饰主要分布在簋的颈部和圈足部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